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生活在深深的孤独感中。他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相似文献   

2.
我在他的文字里感受着孤独,那样的孤独任凭怎样的人生也无法缓解。我想,在他的作品中,在幸福的表象下,追溯到生命的本质是虚无。  相似文献   

3.
农民张正祥竟然入选了国家形象片!我不知道这事儿是谁"拍板决定"的,这简直是对"国家形象"的最大侮辱!如若不信,请看我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截取的一些片段: 执拗的张正祥无怨无悔,发誓要与破坏滇池的人斗个你死我活.很多人认为他是"环保疯子",孤独而穷困潦倒的日子他坚持了30年.  相似文献   

4.
幸福在别处     
象牙谷 《今传媒》2005,(3):40-40
在我接触的人群中,李青是个另类。他走进这座古城时曾经身无长物,但他却是为了摆脱心灵的痛苦来到这里,这就是为什么当他在广告圈里如鱼得水时仍然像流浪汉一般孤独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孤独的滋味     
另郁 《档案管理》2008,(5):93-94
孤独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当过主角:不是工作失意、学习受挫、亲人离去、身体有恙时才会孤独,当你志满意得、春风满面的背后也许隐藏着更深刻的孤独.谁说那些顶着耀眼的光环,在聚光灯闪烁下微笑的明星不会孤独,他们可能比常人感觉更深刻,比如汤姆.克鲁斯,让他牵着女友的手去超市买个面包试试?狗仔队会把超市的玻璃门挤碎……而坐拥亿万家财的富豪与衣衫褴褛的乞丐,在某日午后,都会看着眼前斑驳的树叶,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失落感.孤独两字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6.
在世人的心目中,鲁迅是旗帜,是投枪,是匕首.当面临社会恶势力时,他总是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并勇往直前.但对来自亲人的伤害(主要是以爱的方式带来的伤害)却无法抵御;在思想界他是反传统的最彻底最勇猛的战士,可在自己的婚恋中却滞凝不前;对别人他希望人人都幸福,对自己则甘愿孤独痛苦.查阅相关史料,将笔触深入到鲁迅灵魂的深处,则每每让人感到满腔的凄楚和辛酸,孤独和无奈.他走异路,逃异地,参加革命党,与反动势力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人类的解放.然而他却终究未能解放他自己.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使他长时间地陷入在深深的苦闷当中,他欲进不得,欲罢不能,一颗极其敏感的心长时间地在火山口上煎熬着.  相似文献   

7.
他有点白     
草丛中住着—群决乐的小田鼠,他们大多是灰色的。只有维维不—样,他比别的田鼠白多啦!维维想:“我有点白,也许我不是一只田鼠吧?”维维不再和田鼠朋友们一起玩了,他有点孤独,也很无聊。  相似文献   

8.
蒋勋的孤独     
据说这是一位在台湾颇有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被很多青年人奉为精神导师。恕我愚昧,在此之前未曾读过他的任何作品,直至此次在大陆出版的《孤独六讲》和《汉字书法之美》。  相似文献   

9.
李莉 《大观周刊》2012,(22):18-18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上富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本文旨在对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和《我的丁一之旅》所体现出的爱情观作分析,具体包括爱情是孤独的证明,爱情要专一、爱情是对人类残疾的拯救三个方面。他的爱情观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考,他对爱情作出了完美的解析。  相似文献   

10.
山上的孤独     
我在山上行走是因为我孤独,我想抛弃属于孤独的那种感觉。 我们那边的山就像发质极差的秃子,仅有的几棵马尾松是它可怜的点缀。山中的羊肠小道上往往漫步着几只农民的羊,它们在一起嬉闹,完全没有对于屠宰的恐惧。我踏过的地  相似文献   

11.
65537的问候     
买了一本保罗·乔尔达诺的书《质数的孤独》,一个不认识的意大利作家。我是个孤独爱好者,抗拒不了几乎所有以“孤独”为名的书。  相似文献   

12.
一位曾为普利策写过传记的记者说:“普利策也许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报纸在强敌如林的报业市场上独树一帜,也同样因为他那尖刻偏激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在安徽淮北插队,孤独无援地蹉跎岁月,生活单调而又无奈.深知我喜欢文学的姚晓松舅父,给我寄来了孙犁的 <文艺学习>.在那个书荒年代,读书是一种奢望,因此,当拿到<文艺学习>时,我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反复阅读,有些内容还能背出来.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孤独六讲》,有人称“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果不其然,“其实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这样开宗明义的句子直接抛在了书的最前端.蒋勋这回看来是要动真格儿了.不过《老子》有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10,(39):49-49
“别说那些关于孤独的陈词滥调,之于我这种人,孤独是一种胜利,这是场人生战役。像我一样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必须独处,让自己重新充电。整日生活在聚光灯前面,是无法创作的,所以我赞成每个人都该有独立生活。将别人当成依靠,对像我这种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Valentino Garavani  相似文献   

16.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但是一名发布政府信息的新闻官员,还是一名"兼职"的公民记者.当我在新闻现场时,我通过手机发布消息;当我不在新闻现场时,我在电脑前分秒必争地通过微博和博客分享、转发信息,有时甚至通宵不眠.当我关上电脑,才发现四周寂静,我孤独地坐在黑色的屏幕面前,昨天发生的故事仍在我脑中跳动.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想象那些杰出人物和伟大事件会在我们的人生中,伴随密集的鼓点和嘹亮的号角登场亮相;而在老年,当我们回首平生,发现,他们都关门闭户静静地睡着,没有人注意他们. 人过40之后,任何人都很难摆脱愤世嫉俗这个毛病.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人们都乐于从自己的性格出发去涉及他人的性格,因而就逐渐会变得失望起来.他看到,人不如己,而且不仅在思维或激情任何一方面,甚至在两个方面都远远落在自己下面.所以,他有意不同他人有任何来往.一般来说,人们会变得不是喜欢孤独,就是仇恨孤独,以此作为自己的伴侣;以致达到这样的程度:顾影自怜,认为自己身上一切都是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8.
成功快乐幸福也好,失败伤悲痛苦也罢,总是那样不轻易地悄悄流走,唯有我喜欢的那些书籍永远在心房的一角塞得满满的,充实的心房,让我远离孤独空虚.  相似文献   

19.
王元化是我所尊敬的一位作家。读他的著作并不多,他的有名的《文心雕龙疏》就未曾涉猎。但是一本《思辨随笔》引我走入他的宽阔的思辨世界,已使我十分地醉心和满足了。当代据说正在兴起陆笔热,可能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卢梭的《孤独者漫步》,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帕斯卡尔的《会思想的芦苇》,兰姆的《伊利亚随笔》……不但是美文,更常常引人进入沉思和悠想。我们的随笔则似乎显得飘浮一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新的礼拜开始,我都盼望周三周四的到来,因为那两个晚上有我所钟爱的电台节目《零点冲动》。听这个电台谈心节目是从2003年开始的,那是我刚踏进社会门槛不久,也许因为是漂泊一族,也许因为工作中的种种委屈,也许因为寂寞孤独……那晚我失眠了,百无聊赖中打开收音机,只记得从某频率中传来那亲切而磁性的声音吸引了我,由此便开始对听这个节目产生了兴趣。渐渐地,在他聆听众多听众来电所谈的话题中,我折服于主持人沉稳、自然的语言风格以及诚恳真挚、温文尔雅的交流态度。有时我觉得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