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几天,从报上传出消息:提出“挣大钱、娶美女”观点的尹建庭老师正在打官司,因为去年他由于说了“真话”而被学校除名了。尽管他很不服气,但也仅仅是以自己“说真话”为由,来否定反对者的大道理。这便使人们又陷入所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真话”与“真理”悖谬的困惑之中。这一悖谬长期来困惑着教育界,特别是中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文本时,我们总能发展一些悖谬之处,这些看起来不合常理,深思静研之后却发现精妙至极。本文试图从细节、情理、结构等悖谬处,聚焦矛盾,让学生的语言与思维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从报上传出消息:提出“挣大钱、娶美女”观点的尹建庭老师正在打官司,因为去年他由于说了“真话”而被学校除名了。尽管他很不服气,但也仅仅是以自己“说真话”为由,来否定反对的大道理。这便使人们又陷入所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真话”与“真理”悖谬的困惑之中。这一悖谬长期来困惑着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去年的“金钱美女”报道只是又一条激发矛盾的导火索而已。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对真理的“质疑” ,把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语言的世界、文本的世界、符号的世界 ,而不再是那个完全独立于语言世界之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世界 ,这是不可取的。但这一“质疑”引起了对我国现行的哲学教材和认识论专著所普遍界定的真理定义即“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思考。如何在“质疑”中完善真理的定义是本文所作的一个尝试 ,即将真理定义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 ,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本质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从报上传出消息:提出"挣大钱、娶美女"观点的尹建庭老师正在打官司,因为去年他由于说了"真话"而被学校除名了.尽管他很不服气,但也仅仅是以自己"说真话"为由,来否定反对者的大道理.这便使人们又陷入所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真话"与"真理"悖谬的困惑之中.这一悖谬长期来困惑着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去年的"金钱美女"报道只是又一条激发矛盾的导火索而已.那么,事情是否真是这样呢?是否"真话""真理"就一定不能统一呢?当然不是的.待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它恰恰反映出我们的名利观本身已陷入困境.笔者作为教育界外的学者,这里愿意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理性十议     
理性是人的一种能力,是最高的理智审定,观念中的真理。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思想派别,内涵各亦有异。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和近代启蒙学者都把理性看作是真理、道德、情感的统一,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却否认这种统一,它把理性作为一种实用工具,使理性走向衰落。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性的民族,从而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独立、自主。今天,我们并未丧失理性,陷入迷惑。  相似文献   

7.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探讨了精神科学领域中的真理问题.此一真理不同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真理,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具有主体性、无限性和开放性。伽达默尔着眼于真理与艺术、历史及语言的关系之梳理,来揭示主体对真理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8.
“追问”的典范大概是苏格拉底吧。他漫步广场,碰着路人便问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正义,直问得人张口结舌,不得不承认自己思维的混沌,思想的悖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活,思考生活。这样的对话方式,可以穷究事物的本源,引导学生探索真理。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对真理的“质疑”,把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语言的世界、文本的世界、符号的世界,而不再是那个完全独立于语言世界之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世界,这是不可取的。但这一“质疑”引起了对我国现行的哲学教材和认识论专著所普遍界定的真理定义即“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思考。如何在“质疑”中完善真理的定义是本文所作的一个尝试,即将真理定义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本质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10.
<约翰·克里斯多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经过十年构思和十年创作,为世界文学人物长廊所贡献的一位精神巨人,在他身上具有生命本能的力感和音乐天赋的激情力量.他对命运不妥协、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交织着堂·吉诃德式的喜剧色彩和西绪福斯式的悲剧精神.纵观克里斯多夫的一生,存在许多悖谬--崇高的精神巨人与个人中心主义者之间的悖谬、英雄的理想与实现理想的方式之间的悖谬、英雄的反抗与庸人的放纵之间的悖谬等.因此,克里斯多夫是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的英雄,是个具有悖谬性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一书中的一个观点是"使英语这样的语言结构复杂起来的一个因素是暧昧的符号的流行"。艾耶尔认为正是因为诸如"是"字这样的暧昧符号的盛行,才导致了一种语言的复杂。文章主要论证了他的这种观点是对语言的层级性特征的违背。诸如"是"字这样的字的多义性不是造成语言复杂的原因,却是语言的层级性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李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方式,立足本土,面向历史,深刻地书写了他所体察到的中国人处境中传统的失落与现代的悖谬的“双向煎熬”,从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和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莱布尼茨是十七世纪欧洲历史上伟大的逻辑学家、哲学家,他对真理的研究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并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理论,他也是第一个提出真理可以分为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的人。本文将对其真理观进行追本溯源,从影响产生真理观的天赋观念出发,阐释莱布尼茨的真理观的产生、内容以及本文对莱布尼茨的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和历史教学中,常可以看到学生对生命(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命)的敏感性越来越迟钝乃至漠视的现象。如此,我们又怎能把民族的希望寄托于一群高智商却“没有心肝”的人?(马克思&#183;韦伯语)康德曾说:很多人知道什么是真理,但他未必知道这为什么是真理,即使他知道为什么是真理,他也不一定会按这一真理去做。因为他缺乏内化的强大情感动力。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历史教学应弘扬积极的生命情感,这比单纯教会学生某些历史知识、技能,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历史课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本雅明从神学的立场出发,将语言的本质归结为一种语言自身思想存在的传达,其承载着上帝的启示和真理,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神学的"总体语言"观。在这种"总体语言"观中,上帝的语言、人的语言和物的语言三者之间协同交流,表征着原初世界和谐统一的圆满状态。语言的堕落是现代性灾难的起源,从此人类开始跌入经验萎缩、罪恶横生、意义死灭的世俗世界深渊,真理裂化为碎片散落或隐匿在历史的废墟之中。本雅明呼吁辩证唯物主义者打破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表象,冲破资产阶级工具主义语言观的牢笼,从历史的废墟中将真理拯救出来,重建原初伊甸园般和谐统一的本原状态,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与彻底救赎。  相似文献   

16.
本雅明哲学既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又是对救赎的诉求.他对于纯粹语言、经验、理念和政治弥赛亚主义历史哲学的论述,均为此目的确定一个认识论基础:回归真理,回归源始,或回归到主体间的非暴力和谐关系之中.因此,只有基于他的真理论,我们认识他的美学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人生意义的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美学的焦点。现象学宗师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侣导,海德格尔对此在生存的探索,无不以此为鹄的。当代德国美学家伽达默尔接续了他的先师未完成的探索,他以艺术现象为基地,以现象学的原则为方法论,踏向了追索人生真理的途程。从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起,西方人就认定了这样一个信念:科学是论证和确定真理的领域,艺术则是幻想加虚构的场所。当代分析哲学更是向人们表明,艺术王国是比喻、象征、夸饰等修辞手段的用武之地,艺术语言指东言两,南辕北辙、模糊不明,既不能证实,亦不能证伪;艺术无论如何也不能和真理沾上边…  相似文献   

18.
悖谬常见于日常语言中,而悖论则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与思维现象,但在逻辑领域里,罗素悖论及其通俗版本“理发师悖论”却屡见不鲜。本文认为,消解“理发师悖论”,既不能希望一个与具体主体无关的形式化系统,也不能采取克服语义悖论的方法,而应结合具体的背景知识,运用形式逻辑来综合探究,在层层疏析中,理清“理发师悖论”产生的缘由,进而达至消解“理发师悖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董桥的性格,经历、学养和他所处的文化环境造就了其散文的独特风格,重视对语言的雕琢却追求自然;文章富于趣味性,语言幽默,比喻精妙;形成文白杂糅,中英相间,亦雅亦俗的杂语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仅有教学方式的变化,没有教学内涵的提升,是无助于教学效果的取得的。原本应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却在简单无趣、大段难懂的情景文字中流逝,看似在用问题式、探究式设计教学,其实答案全在书中,重点难点却没有时间突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去发现真理。"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