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的作文是一项极具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很多时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本文以陶行知先生该理论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为研究对象,从习作前、习作时和习作后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今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学作文教学项目设计直接决定习作的质量和方向,小学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设计好习作项目框架,根据项目框架组织作文材料和安排作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有主题、有层次地写好作文,避免没有主题、没有条理地乱写作文。优化习作话题,不断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让学生乐意写、愿意写、主动写。  相似文献   

3.
正"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新时代依然焕发出生命力。他认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活动。"此话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曾经一直是我和学生头痛的事。而这却在班级建立了"交往学习共同体"后变得有趣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教学对象是儿童。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提出:一切教育活动应该以儿童为本位。无论如何,将教育的视角定位于儿童本身,是对教育事业的尊重,更是对孩童个体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而小学生的习作创作,就是言其心中之所想,表心中之所思,是一项呈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卢梭的教育理论与小学习作教学相连接,就意味着小学生的习作创作应该以自身的生命质态为视角,呈现属于本真自我的"生本作文"。一、让主体表达走进学生习作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创作源泉,小学生的习作创作也不例外。唯有  相似文献   

5.
习作评语是主观性很强的教育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经常用的手段,它具有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小学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和使用习作评语,将直接影响作文教学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小学中年级习作评语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赞赏—建议"式习作评语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以生为本的习作课堂是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为小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习作课堂教学"。它基于生活经验,确定习作内容;基于表达需要,拟定教学目标;基于发展提升,开展教学活动。其基本教学流程为:尝试表达——探究方法——再次习作——修改展评。它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提高了小学习作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怕作文,老师也觉得作文难教,已然成为"疑难杂症"。其实在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存在的最大毛病就是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写出来也是三言两语。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对他们进行观察方法、思维方法的训练,平时积累习作素材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以生活为依托,让习作成为有源之水。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习作和习作前对学生进行"过程再现"指导是两条重要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这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其关注局限于语文课堂与家庭生活,忽视社会生活中生活经验与语文习作的联系。基于"生活教育"思想,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从而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生活习作”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将生活与习作紧密结合,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写生活的作文,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绿色评价”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及小学生心理特点,用清新、亲切、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习作,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作文。一、课题的提出1.当前,学生习作中虚假作文现象比较严重,缺少生活气息。因此,我们力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习作教学,以激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赋习作教学以生活的气息。2.《语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价值取向为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以此为理论支撑,分析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的放矢地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出"降低习作目标"、"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素材"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的习作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一种理想境界,这就是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就必须研究小学生的习作心理,看看他们是怎样想的,再看看我们的"教"是否与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因此,调查和研究当前小学生习作心理的发展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改革小学作文教学,是研究小学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工作.本研究就是企图在这方面提供一些调查的实际资料.二、小学生的习作心理是—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的是问卷法(问卷题目从略).调查是在我县三所小学高年级五个班级内进行的.各校接受调查的人数是:张堰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师生都害怕习作,作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习作观点由"老师要我写"转变为"老师我要写",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是以学习板块组合单元,每单元由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而语文乐园一般包括语海拾贝、古诗朗诵和语文生活,单元习作训练就安排在语文生活板块。可见,单元习作不是一棵独木,而是与整个单元主题教学融为一体。这里,我以语文A版十一册部分单元习作为例谈谈如何结合单元主题教好单元习作。一、以文为例,品文促写语文A版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是"请以‘我第一次________’为题,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情感。"因此,学校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认为生活作文的基本理念是: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教道,生活与作文是统一的。生活作文是寓于生活教育之中的。但学生对生活却缺乏观察与思考。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快乐习作,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成了我们的追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习作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因此,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这恰恰是"生活即教育"的最佳诠释.生活教育理论为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所以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习作教学的目光投向窗外,让课堂外的生活和习作教学有效链接,让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活化习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让生活和教育自然交融,从而摒弃将学生关在教室里,用枯燥的章法技巧讲解或大量的空洞命题来塞满他们的写作教程的窗内习作教学的单调做法.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将“作文”改为“习作” ,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 ,既不是成人的写作 ,更不是文学创作 ,只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 ,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根据这个精神 ,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做到向学生贯彻“习作”的真实意义 ,教育学生说真话、写真事 ,做一个诚实的人。首先 ,我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 ,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我告诉学生作文就像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阅读图书一样平常 ,就是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它的材料来自实实…  相似文献   

17.
近来,人们常常谈到生活、工作要过得有幸福感,我想习作也该需要幸福感吧。而一提到"作文"二字,一些语文老师就会摇头叹息,感叹作文难教更难改。因为我们一些孩子写出的作文,往往不是流水账就是一篇作文写得七零八落。而一提起写作,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殚精竭虑,搜肠刮肚,"为赋新词强说愁"。作文果真如此让人心烦,让人忧愁吗?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在习作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幸福感呢?那就让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一个愉快、宽松、自由的天然氧吧,让学生去生活中感受发现、享受习作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现状,《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那么,《标准》在给习作定性这个问题上到底蕴含了哪些基本理念呢?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探讨出了"单元主题式五步习作教学"新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思想就是抓住现行人教版教材以"主题组织教材内容"的单元特点来实施习作教学,变"教教材作文"为"用教材教作文",即以单元课文有序排列训练主线为"经",以文本不同的内容与动态生成的不同横向环境为"纬",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活链接、经验激活等情境中,顺文、顺情、顺境、顺势实施读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把作文定位于"写话"与"习作",这就表明,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练笔。教学中,教师应放缓坡度,降低难度,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流程,按照"观察积累—指导试写—评改完善—习作欣赏"的流程来开展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