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美联社"打砸抢烧"事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笔者发现美联社在该事件报道中突出的是"软议程"。通过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揭示美联社对该事件的报道是在四组二元对立框架内展开的。本文根据麦克姆斯和戈莱姆关于"框架是议程设置的重要条件"的理论,论证在报道"3.14"事件中,美联社的二元对立结构的搭建是实现媒体议程成功转化成公共议程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文章透过内容分析研究法对人民网、新浪网2000—2014年间的贵州贫困形象主题报道进行抽样分析,了解网络媒体如何再现贵州贫困。研究发现,新闻的议程设置、报道框架、刻板印象理论,将贵州贫困者建构为“等待救助”的弱势群体,忽略报道的多元性,淡化造成贫穷问题的深层原因以及防贫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框架语义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制成—结果"的透视域,尝试建构汉语的制作语义框架。动词词元是语义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活语义框架,引发人们对制作语义场景的认识。对能充当制作语义框架词元的动词语义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并以此为参考设置相应的词元甄选的测试框架。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从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出发,通过参考已有的内容分析框架和阅读935篇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论文的题目提出了初步的分析框架,经过3轮测试和对国内10位专家的德尔斐意见征求,确立了最终的内容分析框架,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4个一级维度及其子类。该框架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也能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从伯纳德·科恩于1963年提出议程设置理论后,议程设置理论作为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研究的热点课题一直得到发展和丰富。议程设置理论就是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影响政策议程。在网络媒体兴起前,传统媒体在社会传播中占据主要地位,传统媒体议程也对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产生着巨大影响。而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论坛的出现,由于信息来源多元化、高度互动的特性,已经和正在对传统媒体议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本文将以天涯社区论坛为例来分析议程设置在网络论坛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学界关于建设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的探索过程中,有关国际政治本体论的研究议程已经初步形成.这项议程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建设性意见,认为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的构建应当首先在本体论上取得突破.本文在此基础上试图对国际政治本体论的基本内涵做一具体探讨,并认为国际政治本体论以本质或规律为内核.如果把本质和规律两个基本概念予以展开,则可以涵盖作为理论框架构成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三类问题.因此,本体论内核与理论框架的构建存在着内在的共通之处,本体论最终可以通向理论的构建.循着从本体论探索到理论构建这一路径,本文尝试对建立东方式理论框架提出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两会”报道是一个“议程设置”的过程,也是公众议程(舆论)、媒介议程和政策议程相互作用的过程。“议程设置”研究与我国的舆论导向研究之间有一定的理论连接点。大众传播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两会”报道中的“议程设置”研究对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框架效应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大量学者对其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没有已经表述好的框架供人们选择.在模糊情境下,人们通过对外部信息的编辑和加工形成了自我框架.自我框架同外部框架一样,能够对人们的风险决策产生影响,即产生了自我框架效应,积极自我框架下倾向于保守,消极自我框架下倾向于冒险.自我框架效应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的问题情境、决策者的个性因素、概率、机会威胁认知等都会对自我框架效应的大小与方向产生影响.自我框架效应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传媒生态的改变,需要重新审视已有的大众传播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传播时代有了新的特点,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议程设置主体的变化: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是由传媒掌控者实施的,网络媒体一部分来自传媒掌控者,另一部分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来自网民个体,议程设置研究的视角需从传者中心转变为受者中心。网络议程设置从本质上看是网民的自我赋权。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介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和手段如何适用于网络媒介,是现代媒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课题。文章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描述了网络媒介中"议程设置"理论的表现形态,并论述了网络媒介中"议程设置"理论的意义。即:网络媒介设置的公共议程拓宽了网络民意表达的渠道;网络媒介自我设置议程表现出的强大互动提升了公众的传媒素养;网络媒介自我设置议程引发传统媒介关注"放大"了"议程设置"理论的效果。文章认为,网络媒介应更好地发挥议程设置方面的积极功能,与传统媒介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11.
人体词的语义丰富,是语言的一部分。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人体词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人体词的语义扩展机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成果之一,认为语言是基于认知的身体体验概念化的产物。本文以我们熟悉的人体词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框架语义学的角度对人体词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实例说明框架理论在人体词语的语义扩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微博是一种新型互联网社交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受网民的追捧,仅仅出现四年,就迅速被人所认可,成为近年来最引人关注的媒介产品.而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库姆斯和D.L.肖提出,理论认为,大众传媒通过其报道方式的选择,能影响我们的认知.本文通过对微博的特点以及议程设置理论的概念及特征的梳理,分析微博语境下议程设置主体、议程设置的特征、议程设置的过程等新特点.希望能通过研究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能更好的理解、利用微博这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3.
"框架"是近二十年来新闻传播研究领域最热门的理论和方法之一。在近年国际顶级传播学期刊上,框架理论依然大受欢迎。文章从中选取了部分论文,借鉴和对比以往的研究,从媒介内容、框架效应、新闻生产、理论探讨四个维度进行了评述。研究发现,近年的框架研究侧重于将旧的理论应用于新的现象,由此增进人们对新的传播实践的理解。同时,传播学界对框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所反思和检讨,但核心概念依然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14.
框架模型:课程体系编制研究与实践的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编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西方高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学者的研究常常通过框架模型的形式,为高校具体的课程体系编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这些框架模型也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学习和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结合国情不断创新,是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编制研究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5.
《跨部门语言圆桌标准》(ILR)和《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都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语言能力标准,对外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考试测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航海类专业英语听说教学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就应该有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和水平评估框架。基于Hutchison和Waters等著名学者对需求分析的研究理论,探究已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完成与英语听说能力相关的交际任务时需要具备的语言能力,将语言能力需求分析的结果与ILR和CEFR的语言能力标准尽心匹配,通过比较及匹配研究,确定更适合作为制定航海类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评估框架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6.
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一理论认为,"把握概念系统中任一概念的意义,必须首先理解它所适应的框架"。翻译既是译者理解原语文本的一个心理过程,又是译者在译入语中再现原语文本框架或重塑原语文本框架的过程。原语和译入语的语义框架有时是重合的,有时是交叉或对立的。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随时根据需要调整框架和视角,以适应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语态构式”研究现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语态构式"作为一种跨语言存在的普遍现象,近年来,已有许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过多方面、多视角的研究,其中基于生成语法理论框架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也有部分学者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识解和角色调配等理论探讨该构式形成的认知过程及意义。从中外学者对"中语态构式"的研究入手,对过往文献进行梳理,重点指出其研究的不足和缺口,以期能为以后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框架理论对间接指令的阐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指令是最有代表性,也最常用的一种间接言语行为。研究它的常见的理论有习语论和推理论,原型理论和言语行为脚本理论也对其有很大的解释力。以Levinson总结的有关"关门"的间接指令表达为材料,在总结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用框架理论来进一步探讨间接指令的认知机制,并把框架理论与语用知识和语境结合起来,增强了对间接指令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9.
水文在介绍现代水文学特点的基础上,以"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应用实践"为框架,介绍了现代水文学的研究框架及教学体系;阐述了现代水文学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实践;提出了"宽范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中国社会化媒体视作政治舞台,分析在公共议题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框架建构和话语竞争作用,考察不同政治行动者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从而以此探讨这一符号化文本传播过程带来的理论启示。通过对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议题公众正在取代传统媒体成为社会化媒体上最重要的公共议题发起者和议程设置者;媒体话语仍主要在新闻专业主义的范畴运作,并试图通过专业化的框架建构延续自身的权威性;政府开始尝试在新媒体场域中直接向公众推送议程,但其生产的符号却被其他行动者转换为一种象征权力;意见领袖的主要角色在于策略性地运用框架建构扩大公共议题的支持基础,并与议题公众、媒体适时联动,共同推高公共议题的能见度。公民话语、精英话语和媒体话语的合围在一定程度上对官方话语构成了压力,但这一线上话语竞争的优势却并不足以改变线下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