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儒家的孝道观和原始佛教的孝道观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佛、儒孝道观的融合带来了很大阻碍。最终,佛教依靠它的圆融性,儒家也凭借它的包容性,使两种孝道观相互融合。这种矛盾和融合在目连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新编粤剧《目连救母》依旧沿袭了目连戏"孝"的主旨,但是这部戏较其他地方剧种对孝的表现力度更大。其中佛、儒孝道观的矛盾和融合的也体现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孝道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中的核心内容,也是长期以来人们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据.随着中国儒家文化在朝鲜半岛的广泛传播,孝文化也传播到朝鲜半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孝经》是儒家传统经典十三经之一。《孝经》是在汇集先秦儒家”孝”思想的基础上而完成的。它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孝,如何行孝,以及孝道的重要意义等问题,构成了关于孝道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孝经》不仅开创了中华民族伦理发展史的新纪元,还是先秦儒家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全面论述了孝的实行、孝的功能和地位,内在地包涵了孝治的思想成分,形成了系统的孝道理论,是先秦儒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孝道学派”的提法,容易造成对孔、孟、荀等儒家孝道思想的忽视,且否认了孝道理论中包涵有孝治的思想,忽视了儒家思想伦理政治一体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文昌信仰与孝道文化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时期 ,儒家孝道文化越来越显露出自身的矛盾和难题 ,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文化的灌输和改造。道教孝道文化尤其是文昌帝君的出现 ,在吸收儒家孝道思想基因和解决儒家孝道难题的基础上 ,从宗教神学的立场出发 ,解决了忠与孝的两难、如何辩孝以及行孝的言行一致等一系列问题 ,从宗教心理和行为上建立了神佑鬼惩的监督手段等 ,表现出独特的宗教特色以及中国本土的文化特性 ,为中国孝道文化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汲取殷周时代关于"孝"的基本思想并加以改造,从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从而使儒家孝道得以确立并长期在中国历史上发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作为孝道基本规范之一的敬养之孝,对规范当代大学生的孝心、指导其孝行、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佳 《考试周刊》2015,(30):15-16
《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虽然篇幅最短,内容最浅,却是我国儒家孝道思想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关于"孝道"的问题上重视程度与理解方式存在差异,由于中国今日社会与古代封建社会对"孝"的要求和标准不同,在将《孝经》进行英译时,教师应采用新的社会价值标准,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孝经》所阐述的孝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重其对现代生活的启迪作用,更需承认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一事实,用崭新的观点和恰当的翻译技巧,实事求是、公正公允地将中国孝文化精髓传播到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历史上,孝道思想有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还是传统的佛教伦理,孝道思想都深植其中。儒家和佛教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不尽相同,文章从这一角度对儒佛在孝道思想上的异同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探究它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在继承西周"孝"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孝悌"为核心的孝道思想。儒家孝道思想,影响深远,对今天的道德建设仍有借鉴意义。围绕儒家孝道思想,本文着重探讨三个问题:孝道存在的原因,孝道的实现途径及保障机制,儒家孝道思想的现代意义。本文认为,此意义有三:第一,有助于现代家庭道德建设;第二,有助于制定富有生命力的道德规范;第三,有助于从道德层面完善赏罚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儒家孝道文化产生的基础主要是虞到周代时形成的孝思想和社会现象,儒家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事亲”、“孝弟”,它有积极善良的方面,也有消极落后的方面。儒家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的影响,涌现出很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事迹,且制定了相应的法令和政策。弘扬儒家孝道文化的精华,要继往开来,加强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新型的现代孝道观。  相似文献   

11.
孝道是日本和中国所共有的崇高的道德准则。中国人关于孝道的阐述在6、7世纪之间伴随着中国的佛教、儒教理论以及中国的世俗文化传入日本。并且已在日本文化中深深扎了根,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本文拟通过中日孝文化的比较,来考察日本“孝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孝道的等级分层及其施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孝道伦理的创建发展中,儒家学者为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设计了不同的孝道内容及行孝方式,儒孝伦理被具体化解为天子之孝、人臣之孝、庶人之孝等多序列等级分层.不同等级的孝道分层,各有不同的行孝内容及行孝标准,在儒家"孝治"施政的统治秩序中,体现着各不相同的社会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孝”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中占有重要位置。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一书,对“孝”作了多方面的阐释。文章通过研读《论语》中有关孝悌的篇章,从“孝”的理论内涵、实践方式和功用价值三方面来探讨《论语》所展示的孝道思想,体会孔子孝道言论中所蕴含的独特理念与智慧。  相似文献   

14.
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儒家孝道在构建和谐家庭中有着重要价值。传统孝文化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赡养父母、尊亲敬亲和谏诤。传统孝文化对建立和谐家庭、培养家庭成员博爱思想和合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儒家孝道在现代家庭美德建设中有着重要价值。传统孝文化为现代家庭美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其中赡养父母、尊亲敬亲和谏诤更是家庭美德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传统孝文化对推动建立和谐家庭、培养家庭成员博爱思想和合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和以管子为代表的管子学派的孝道思想,对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与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是“泛众爱”的仁德,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极力将其推广为普遍的社会道德。《管子》是管子学派的代表作,深刻反映了管子的思想。先秦儒家与《管子》的孝道思想既有很大的相似性,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孝”这一重要道德范畴给出了各自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蕴含的孝道精神不仅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而且"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依然适用。但是在《孝经》中,除去父母之孝,还包括君臣之孝,国家之孝,所谓"孝"之思想蕴含众多。  相似文献   

18.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汲取殷周时代关于"孝"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改造,从而使儒家孝道得以确立并长期在中国历史上发生深远的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弘扬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建立和谐家庭、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付荣 《成才之路》2023,(32):53-56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新时期对师范生开展孝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孝道意识和孝文化传授能力。面对部分师范生缺乏孝道意识和孝行为的现状,学校可以通过开发孝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孝文化教育,树立典型孝行榜样,开展丰富的孝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传授能力等途径增强师范生的孝意识,培养师范生的孝行为,提高师范生的孝文化传授能力,以使他们进入中小学教学工作岗位后传播孝文化,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生孝道意识和行孝行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养老面临重重困境,亟待解决。儒家孝道思想中"孝"是和家庭紧密相关的,从儒家孝道思想出发,审视家庭养老的困境及其成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现代家庭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