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影视剧配音和为动画片配音同是一种配音活动,由于创作手段和创作内容不尽相同,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为影视剧配啻是配音演员以原创人物的语言、性格、音色、音量、语音、语调、情绪、节奏为依据,在对作品深刻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运用声音,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人物情感的艺术再创造。动画配音(这里指国产动画片)是配音演员以文字形象和动画设计师绘出的画画形象,也就是视觉形象为依据,通过自身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运用自己的声音,展现动画人物造型的个性,把握语言节奏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再创造.影视剧的创作手段和形式是影视…  相似文献   

2.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富润生曾在《漫谈译制片艺术》一文中写道:”……把原片人物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声音、语言当作灵魂.人物形象当作躯壳.抽掉外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用我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配附在外国演员的躯壳里.故而称其为‘借尸还魂'……”。作者进而认为:”配音演员就是要把翻译过来的这种艺术语言.通过声音塑造和语言表达艺术.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这种通过声音、语言要表达的思维.我们称之为精神世界:即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音艺术是”还魂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陈赛 《青年记者》2009,(14):111-112
广告,是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电视广告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电视广告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既有图像又有声音,其中广告配音作为要素之一在广告效果的实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告要有创意,才能吸引眼球。广告配音必须追求个性化。广告配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配音是指广告中所出现的一切声音,包括语言、配乐、动效等。而狭义的广告配音是指播音员为广告所配的旁白、人物语言等。本文所谈及的广告配音属狭义范畴。  相似文献   

4.
郭远辉 《声屏世界》2014,(12):32-33
<正>近两年来,大型励志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这档节目,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声音至上。表面上,它只重其声,不顾其他。细究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实这些"好声音",不仅仅是一副天然的好嗓子,好声音只是一种形式,它最本质的蕴藏在声音中的内容,是铸就声音的"材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的配音与此同理。好的配音,是一部好纪录片、专题片的生命。"好声音"配出好作品,那么,如何才能铸就"好声音"呢?  相似文献   

5.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富润生曾在《漫谈译制片艺术》一文中写道:“……把原片人物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声音、语言当作灵魂,人物形象当作躯壳,抽掉外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用我国演  相似文献   

6.
<正>在众多广告配音作品中,孙悦斌的作品颇具代表性。其作品《中国移动通信》、《国窖1573》、央视新闻频道和黑龙江交通广播等台声都已深入人心。他能较为准确地将产品特质和声音相融合,通过个性的表达传递给试听者,表现为:时而洪钟大吕般的阳刚;时而小桥流水般阴柔。刚柔并济,处处体现一种和谐美。一、阳刚的壮美广告配音似乎存在男性声音的垄断。在人们眼中,男性声音形象就该是阳刚的,这种感受恰恰能与安全、成功  相似文献   

7.
<正>"语言中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和音色造成语言的节律,它是人们为了准确地传达词句的内容、表现说话人的思想情感、以求达到互相了解的必要手段。"1广告配音更需要韵律,它毕竟要有"广告味儿"。而这种"味道"不是配音员凭空捏造,而是要符合广告创意和审美规律的。接下来,我们以著名广告配音员孙悦斌作品为例,谈谈在广告配音中如何体现韵律美。一、韵律之本——用汉语创作的广告文本文字从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起便有了音声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艺术审美来源于视听,但"视"主"听"次成为艺术史的主流;表现在动画艺术中,则是"配音"观念根深蒂固。动画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艺术的起点;动画既应包含"画",也要包含"听",二者结合才是完整动画艺术;迪斯尼动画艺术中"听"的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代表的是"艺术的延伸"过程。迪斯尼通过音乐、对白与音响主体性的营造,实现了动画声音的独立地位。迪斯尼动画音乐神秘与流行相结合、旋律优美、深入参与剧情,对白语调简洁、语词简单,音响与角色、场景高度融合:它们是迪斯尼动画声音范式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告产业的发展,广告配音行业也逐渐成长起来,那些让人们"入耳不忘"随口而出的广告往往是那些富有创意的个性和声音的广告。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说服消费者刺激消费,实现其产品价值。在庞大的广告浪潮中,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广告影响深入人心而非转瞬即逝,广告配音作为一则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它的创新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赵俐 《现代传播》2003,(3):80-82
有声语言的声音既包含着生理的天赋及用声方法,同时还承载着表达者的思想和情感。播音的个性创作空间主要存在于创作主体对表达内容的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感受以及表达方式。有声语言的声音个性展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对文字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  相似文献   

11.
摆脱评论中的“八股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先生说:“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这是就学作品而言的。其实.新闻评论也一样,要赢得更多的读,取得更好的效果,既要有好的思想内容.也要有好的风格和语言。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中的人声语言、音乐语言和音响语言,构成了电视节目中那个无比丰富多彩、真实可信的“声音世界”或“信息世界”。有声语言在电视栏目中最重要的体现是人声,即电视栏目解说词的解说。配音解说有时是一个电视栏目的组成部分,有时却是一个电视栏目的灵魂。不同的电视栏目解说的重视程度不同,但是绝大部分电视栏目都不能离开解说而单独存在。  相似文献   

13.
制作好一部电视专题片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儿。它既包含了画面内容.还包含有声音内容,如果把题材的好与差,主题的大与小暂且搁置一边的话,单就声音方面的内容而言,就可涉猎到好多种,诸如人物语言、画外音、环境声音、背景声音、动物鸣叫、流水声、风声等等。  相似文献   

14.
马琴 《新闻前哨》2012,(10):98+101-98,10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更是电视播音主持人与观众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他们通过悦耳动听的有声语言向观众传播信息、交流情感。中国传媒大学的张颂教授指出了“德才兼备,声形俱佳”的原则。就是说播音主持人应做到声音悦耳、口齿清晰,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这些都需要电视播音主持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一、提升语言素养。增添艺术魅力1.较强的语言素质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对书面语言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然后转化成准确的有个性烙印的有声语言传达给受众。即在表达前,首先在脑海里营造一种立体的语言意境,将语言内容情景化,通过充分的情感酝酿,运用恰当的声音使人、事、景、物生动鲜明地展现在眼前。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还要对语言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无论是紧急情况,还是感人的现场,都应使自己的语言和声音既生动机敏又沉稳理性。  相似文献   

15.
干了这么多年的配音工作,谈谈对声音造型方面的一点感受。这些年来,我为众多的外国语和中国电视剧配了音,在语言创造的天地里,领略到无穷的乐趣。配音演员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的,而我们的配音对象又是千姿百态,这就需要把握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挥自身的条件,对声音进行“化妆”和“造型”,让声态语态加以变化,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东京喰种》是一部在2014年被广泛传播的日本动画作品。动漫迷们热衷于其中的暴力内容。本文通过视听语言符号对《东京喰种》的暴力内容进行探讨,解析该作品广泛流行的原因及作者想要传递的深层思想。  相似文献   

17.
电视是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传播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现内容.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要想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魅力.使其生动活泼.把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使群众易于接受,入脑入心。而要做到这一切,就要用形象的电视语言进行评论。所谓形象的电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  相似文献   

18.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而《山水情》是中国水墨动画的代表性作品。其创造了独特的时空意境,影片的声音处理功不可没。本文尝试对该作品的声音表现、声音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其在时空表现的独特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于中国优秀动画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学意识的梳理,动画作品中文化观念有效传达的个案分析,围绕动画作品鲜明民族特色的构建这一主旨,论述了在新技术条件下,重新构建和审视造型语言的风格化,文化价值的承载等要素对于当前国产动画作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视的声音是指记录现场的声音,人的语言,环境声响,生活中真实的音响效果。具体地讲电视节目的声音包括主持人说话的声音、被采访者的同期声和解说词的配音以及拍摄现场的音响效果。由于现场的音响在很大程度依赖于艺术的支撑,一旦突破技术的屏障,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问题的解决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其他三项声音的重视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电视台个性化传播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