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世文 《报刊之友》2010,(8):179-181
进入2010年5月份以来,大型电视选秀“2010快乐男声”中出现的“性别反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5月初,成都唱区刘著等人“男扮女装”反串,接着,广州、武汉、长沙、宜宾、南宁等地出现了类似现象,俨然成风。“男扮女装”的反串表演者被贴上了“伪娘”的标签,  相似文献   

2.
进入5月份以来,大型电视选秀"2010快乐男声"中出现的"性别反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5月初,成都唱区刘著等人"男扮女装"反串,接着,广州、武汉、长沙、宜宾、南宁等地出现了类似现象,俨然成风。"男扮女装"的反串表演者被贴上了"伪娘"的标签,迅速在网络蹿红。  相似文献   

3.
当今一般城市的居民可收看到卫星、地面、有线、无线等几十个电视频道,电视台之间争夺收视率的竞争正在无形中展开。“模仿趋同”现象是我国电视竞争中一种典型的文化倾向。电视节目的趋同是由于媒体之间的模仿而产生的雷同现象,因此称之为“模仿趋同”更为合适,即由于模仿而趋向雷同。经过模仿而趋同的电视传播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黄缨 《新闻通讯》2012,(11):44-45
电视有奖竞猜栏目以多种形式呈现于荧屏,在调动观众参与和提升收视率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如“短信互动”渐变为“短信盈利”,“观众参与”蜕变为“观众博彩”等。该类栏目的发展起伏不平,简单的“放”或“管”都不利于该类栏目的发展.要强调媒体责任,走人文化道路,营造一个内容规范、环节透明、益智娱乐的电视有奖竞猜的人文环境,使该类栏目呈现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一电视的生存,依赖于它的资源。小电视台常羡慕大电视台,人才多、资源多,生产什么都有条件;小电视台就困难了。不过也有小台办得挺不错的。原因之一,是善于挖掘电视资源。什么是“电视资源”?就是能够提供给电视台做节目用的社会生活现象。“电视资源”的获得有许多途径,最常用的方法莫过于耳闻、目睹、口问。不过在我看来,它也可以通过转换视角去获得。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告诉我们多换角度,才能看出庐山的美来。搞电视也一样,素材不够,你就换换视角想问题,也许就能多获取一些资源。1991年发大水,一位电视记者去采访…  相似文献   

6.
张蕾 《青年记者》2007,(14):137-138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变电视信号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的方式,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它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白传之 《青年记者》2007,(15):28-29
以“电视鲁军”或“山东传媒”为关键词,利用G00GLE在互联网进行搜索,几乎没有符合条件的结果;而当搜索“电视湘军”、“电视川军”、“电视沪军”、甚至“电视苏军”时,都会得到数量可观的结果。尽管这样的结果并不是科学的调查,但也足以令我们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诚然,山东的电视产业在过去的20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山东电视产业似乎总也不温不火,“电视鲁军”尚未形成。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8.
庄曦 《新闻知识》2003,(11):30-31
一、现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今无论打开哪个电视频道,大多美女当家。各种类型的美女们成了电视台竞相争用的法宝,由此,中国的电视屏幕呈现出了一派看上去很美的景象。而前一阶段湖南卫视推出的所谓由“星姐”来报天气的《星气象》节目更将这一势头推上了一个新高度,而前不久南京电视台一档同样以美女出镜、全新包装的《气象新感觉》亦在其《直播南京》新闻单元中亮相。看来这种风潮似乎还大有蔓延之势。另外,电视广告里关于女性“性角色”的暗示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一些酒类、化妆品广告中。我将这种现象归结为电  相似文献   

9.
陈萍 《新闻传播》2010,(7):35-35
近年来,“媒介融合”、“媒体融合”、“融媒”或是“通媒”这样的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国外传播学界用“Media convergence”来命名这种潮流现象.是指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是不同媒介形式在信息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的全方位合作,本文主要阐述了媒介融合是如何给电视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电视行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趋势,是电视批评科学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我国电视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提出并实施的以“绿色收视率”理念为核心的“电视媒体绿色行动”,我国电视批评界理应积极回应这场电视传媒实践领域的深刻变化,认真思考电视批评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责任,积极探索电视批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今年浙江电视文艺奖评选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观,也可称之为“现象”。电视文艺综艺节目类一下冒出6个节(会)开幕式文艺晚会,这批悄然出现的以开幕式为标记的综艺节目,以独特的魅力,占据了浙江荧屏一角,并以雄厚的实力,让评委们破天荒地“网开一面”,增设4个特别奖,表示认同,给予重奖。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视广告费“隐性转移支付”的模糊笼统等缺陷,有的学者提出了“显性转移支付”的理念和设想。从电视媒体的特性和受众心理特点考虑,“显性转移支付”容易导致受众以消极心态接触电视媒体和广告,受众的休闲自在心理需求受到约束,媒体措施与受众的动机发生错位,是不切实际的。而“隐性转移支付”、“显性支付”和二者结合的支付方式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13.
刘琳 《视听界》2002,(6):21-22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视听门类,它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英国的电视电影出现于80年代,之后便迅速成为一个特别突出的工业现象,为其民族电影发展提供了空间。电视电影在中国的出现绝非偶然。由于近年来中国民族电影的不景气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兴起,为解决电影频道的片源问题,“为适应影视合流的国际化趋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丰富电影节目,培养影视新人”①,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于1999年初在国内率先推出电视电影。截至2001午5月,“电影频道两年多来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问政的“热”现象中,也存在着部门和官员冷淡等苗头。本文从部门和官员“热”起来、行政日常工作“马上办”、在监督中帮助和问政机制常态化等方面。对电视问政“热”进行“冷”思考。这对于电视问政的健康推进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2002年5月25日,中国西部博览会开幕,人们打开电视,或者到网上看视频直播,与往常不一样的是,成都“西部网链”直播室里一位身穿中国旗袍、长发披肩的“虚拟主持人”正流畅地用中、英、日等多国语言向观众直播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她”,就是中国首位网络互动电视虚拟主持人“江灵儿”。  相似文献   

16.
进击:有“进攻、攻击”之意。是的,就是这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电视机,原本被很多人当做“背景音”,直至被遗忘在客厅角落的电视机,近来突然成了夺人眼球的热点之一。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盒子”、电视机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宣传营销大战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一根细细的网线让传统的电视产业再次焕发了生机。  相似文献   

17.
"超级女声":电视本体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鑫 《现代传播》2005,(6):57-61
2005年之夏中国出现的"超级女声",是运用电视媒体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电视选秀活动.这一重要的电视文化现象,触及了电视学的诸多领域.本文分别从电视社会学、电视经济学、电视文化学、电视心理学、电视艺术学等不同视角入手,对其电视本体理念加以审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吕鹏 《声屏世界》2004,(8):9-10
时至今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全球化,越来越受到遥远地区发生的事情影响。吉登斯把这一过程称为“时空的拉大”;而麦克卢汉则把这种现象和状况称为“地球村”。  相似文献   

19.
电视娱乐节目因其轻松活泼、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特点,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观众的“宠儿”。然而,随着电视娱乐节目一路凯歌阔步前进,社会对其的批判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对经典的消解、对崇高的亵渎、对恶搞的推崇,以至于全民“娱乐至死”、人文精神缺失、道德伦理滑坡等现象的发生和出现,让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让人“又爱又恨”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当肩负起必要的文化责任,在收视率与文化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使电视娱乐节目在充分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能满足观众高尚的审美需求和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20.
李翔 《新闻知识》2012,(2):40-42
2008年6月美国“绿色星球环保频道”问世,该频道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24小时不间断播出绿色环保节目的电视频道.2010年1月,旅游卫视正式变脸为我国首家专业电视环保频道,亦走上了绿色、生态的“绿色之路”.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此,各界普遍认为,其乃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一种物质能耗低、环境污染少、最具有创造力的朝阳产业.然而,当前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不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因此,构建“绿色文化产业”,即致力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化产业,已是当务之急.究其实质,绿色文化产业的“绿色”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绿色意识的文明与进步程度,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体,电视环保频道的诞生无疑能够为“绿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理念基础.“绿色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最终必须依赖全社会绿色、生态意识的全面普及与推广,必须经由全民广泛参与,对此,电视环保频道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