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铃薯淀粉生产中,水力旋流器是淀粉分离的核心设备,影响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因素很多,本文选择评价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分股比和底流淀粉浓度,通过对影响这两个指标的三个因素即底流口直径、进料压力和进料浓度进行正交实验,对实验所得结果拟合成曲线并通过图表示出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获知分离马铃薯淀粉的水力旋流器的分股比和底流淀粉浓度随着各参数变化的规律即单因素数学模型,得出一定条件下最佳分离状态的各参数值.  相似文献   

2.
该成果属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研究成果,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新品种的选育是在青海省科技厅的资助下,由青海省农科院作物所马铃薯育种栽培研究课题组承担并实施完成。采用高原四号做母本,玛古拉(magura)做父本进行杂交培育而成。于1999年11月25日通过青海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第四次会议审定定名,是青海省唯一的一个高淀粉品种。青薯2号的最大优点是高产、抗病、优质。主要表现在:①淀粉含量高:淀粉含量高达22.86-25.83%。②产量水平高:一般亩产3000公斤,最高产量4192公斤,增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7,(3):14-16
该文以马铃薯淀粉、丙烯酸、腐植酸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马铃薯淀粉接枝丙烯酸/腐植酸钠复合高吸水树脂,对制得的高吸水树脂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淀粉含量的高低是评价马铃薯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马铃薯淀粉含量的方法较多,其中旋光法所用仪器简单,试剂种类少,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应用广泛.为确定旋光法测定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的最佳水解时间,以本地主栽品种‘新大坪’、‘陇薯3号’、‘陇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10,15,20,25,30 min 5个处理时间,3次重复试验,比较旋光度及淀粉含量.结果表明,水解时间为15 min时,旋光度值最大,随水解时间延长,旋光度值反而减小.由此确定,旋光法测定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的最佳水解时间为15 min.  相似文献   

5.
以莆田解放钟枇杷核为原料,对枇杷核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提取枇杷核淀粉,对枇杷核淀粉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直链淀粉的含量、糊化温度、溶解度和膨胀度等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枇杷核淀粉颗粒大小为5.2—13.9!m,平均粒径为9.3"m,具典型的偏光十字;枇杷核淀粉的直链淀粉淀粉的含量为29.1%,直链淀粉含量高于玉米(25.4%)和马铃薯(19.4%);枇杷核淀粉的糊化温度达78℃,高于玉米(67℃)和马铃薯(70℃);枇杷核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正文 (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2005年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经过市场调查发现.由于欧盟内部对马铃薯种植者和出口企业实施补贴.欧盟的马铃薯淀粉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我国市场销售,扰乱了国内马铃薯加工业正常的竞争秩序。2005年12月29日.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沃华马铃薯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丽雪精淀公司、青海威思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代表国内产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正式提交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书。  相似文献   

7.
生淀粉糖化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23原生质体为对象,经激光、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选育出高产生淀粉糖化酶突变株黑曲霉NL-3,其生淀粉酶活力为156μ/ml.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4.5,30℃,72小时.K~+、Mg~(2+)对NL—3产生淀粉糖化酶有促进作用;Z_n~(2+)对产酶有抑制作用.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以玉米淀粉为底物时最适温度50℃,最适pH4.5;以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底物时最适温度60℃,最适pH4.0—4.5.酶在60℃保温15分钟,玉米淀粉为底物的酶剩余活力80%.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废物的酶剩余活力98%.  相似文献   

8.
对以六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得到的马铃薯交联淀粉的基本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经过交联后,沉降积由3.89mL降至2.32mL,冻融析水率由25.40%降至8.18%,抗老化性提高21.1%,热稳定性提高81.7%,耐酸碱性能明显增强。马铃薯交联淀粉在食品工业中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国内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发展趋势及毒力基因组成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内容归类分析的方法,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发展趋势及毒力基因组成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分布广泛,生理小种类型增加,日趋复杂,Vir1-Vir11等11个毒力基因全部出现.结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着力于新抗性品种的发掘和建立科学的种薯繁育体系,实现品种种植专门化,推行品种轮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国内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发展趋势及毒力基因组成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内容归类分析的方法,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发展趋势及毒力基因组成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分布广泛,生理小种类型增加,日趋复杂,Vir1-Vir11等11个毒力基因全部出现.结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着力于新抗性品种的发掘和建立科学的种薯繁育体系,实现品种种植专门化,推行品种轮作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11个引进马铃薯品种的试验结果。试验中对各试验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对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一些品种的预期效果。结果表明,编号为BS4的品种在腾冲表现为抗病、高产,亩产达4.02吨(是当地亩产的2—5倍);编号为BS11的品种产量高,品质佳,深受薯农欢迎,产量达到每亩3.53吨,并有可能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传统的马铃薯淀粉粉条胶凝剂明矾(Kal(SO4)2·12H2O)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蛋白质代替明矾,减去了Al3+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使淀粉粉条成为一种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3.
1.实验目的关于土豆中淀粉的检验,在高二化学新教材(两省一市本)的实验十三(第302页)中做了这样的安排:用小刀切一片马铃薯,在上面滴一滴稀碘酒溶液,观察实验现象.按照“理想”应该出现明显的蓝色,但是事实上蓝色很难出现,即使出现了,色调也很不理想(近乎紫黑色).于是我们反复探索,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土豆中的淀粉以团粒状被包络在由纤维素、木质素、蛋白纤维等组成的网络中,从而造成了“现象不明显”;同时由于淀粉团粒中混有大量支链淀粉,故而显示紫色,本实验通过加热使上述“网络”被破坏,并使土豆中直链淀粉优先溶解分散,从而确保了加碘后蓝色的出现,进而使土豆中所含淀粉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安康市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安康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引进高产高淀粉红薯新品种,并通过开展不同品种、不同栽培密度、不同海拔高度和3413肥效对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红薯淀粉含量的测定等一系列试验研究,总结集成出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丽水市,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马铃薯高产施肥措施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提高氮磷至N-120 kg/hm2、P2O5-80kg/hm2,同时增施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提高了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含量和净同化率.同时表明,增施磷钾肥不同处理效果不同,根据增产提质效果及实际效益,推荐施用量为:N-120 kg/hm2、P2O5 -80kg/hm2、K2O-170kg/hm2、农家肥104kg/hm2.  相似文献   

16.
SAP材料的接枝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淀粉接枝丙烯酸所得接枝共聚物及接枝侧链物进行分离提纯和分析测试,确定了其接枝效率并表征了淀粉及其接枝物的形态结构;通过分别测定接枝共聚反应速率与淀粉、单体、引发剂浓度的关系曲线,确定了该接枝共聚反应的速率关系式;推算出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7.
从酒酿、酒曲样品中,采用透明圈法对淀粉酶产生菌株进行初筛,并通过测定酶活对其进行复筛.对所筛选出的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经鉴定是克雷伯氏菌属,将其命名为Klebsiella sp.ZSY-I.通过正交实验对该菌株产酶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菌株产酶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KNO3、温度、淀粉和pH.该菌株在淀粉含量为2.5 %,KNO3含量为1.25 %的培养基上,30 ℃和初始pH为7.5,培养24 h后,酶活力达到最高为14.66 U/mL.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马铃薯淀粉生产中旋流工段的物料平衡条件,建立了物料平衡方程,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提出了设计阶段的配管算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生成了自动化控制所需的决策函数.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增施钾肥增产提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增施钾肥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贡献作用。试验表明,增施钾肥的不同处理均提高了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说明钾肥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贡献作用显著;同时表明,增施钾肥提高了块茎膨大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同化率和根系活力,说明钾肥对马铃薯净同化率等生理指标的贡献作用显著。对不同处理的产量、品质指标、生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增施钾肥对块茎产量、品质指标和相关生理指标的贡献作用一致,其中产量与大中薯率、净同化率关系最密切,说明增施钾肥主要是通过光合能力提高,促进块茎膨大实现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选用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施纯氮0、120、240和36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及淀粉组分与糊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逐渐下降,3小麦品种均表现一致。增施氮肥对晚播小麦籽粒的淀粉糊化特性有较大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3小麦品种淀粉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N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小麦淀粉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极显著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素通过改变稻茬晚播小麦籽粒淀粉组成含量进而影响其淀粉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