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如今我国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以及职业院校也开始关注于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断地改进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以高职院校为例,针对工匠精神的构成进行分析,指出工匠精神树立的途径,探究工匠精神的培养之路。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重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落实到综合人才培养层面,高职院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道德意识。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教育工作中,积极探索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3.
孙凯宁  孙勇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89-92
文章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究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的意义,据此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创新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创设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教学条件;营造工匠精神培养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基础教学任务。本文对此提出了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革新课堂教学方法、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培养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转变学生的成才观这五种培养策略,供高职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义利观"思想下,工匠精神的回归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因此,结合当下高职院校的现状,将"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进行融合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切合实际的培养理念。社会、高校及学生个人要转变认知,树立"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融合的理念;高职院校应提升学生技能,建立"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融合的教学模式;高校需加强校园建设及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融合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静娴 《知识文库》2023,(6):142-144
<正>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与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观具有较高契合度。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由职业生涯规划、核心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指导三个教学模块构成,覆盖学生在校培养全周期。课程旨在通过多元的形式和方法,将十大工匠精神元素融入就业指导专业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在我国产生过许多世界级工匠大师。现代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智能技艺的转换,工匠以新的面貌出现。2016年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随  相似文献   

7.
周玥 《亚太教育》2020,(1):146-146
高职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职思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贯彻“工匠精神”,坚持做到为高职学生营造人文素养的氛围;建设校企培养体系,传承“工匠精神”作风;提升实践教学感悟,形成“工匠精神”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水平,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创新驱动召唤"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为企业社会发展提供充分工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开展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先导的职业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激发向工匠学习的热情,为学校探索加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经过"育本、铸魂、强基、塑品"的教学实践,培养更多地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应对于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举措等问题进行探讨。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探索出更具创新性的教育途径,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高职院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围绕树立“工匠精神”,挖掘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内容,探索教学途径,走近行业前沿。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高职学生全面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局观,成为非遗行业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职语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将“劳动·工匠·劳模”精神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是高职语文教改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在高职语文教师教学中渗入“劳动·工匠·劳模”精神的意识,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挖掘精神资源,构建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一体”评价模式,建立起完善的高职语文课程保障机制,注重将学生的精神需求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相似文献   

12.
陈欣 《知识文库》2023,(5):124-126
<正>工匠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养成纳入高职教育范畴,有助于培养更加专业化、高追求、敢创新的人才队伍,以满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个人层面而言,培养工匠精神对于高职学生也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方式。本文结合高职教学探讨养成工匠精神的方式方法,以期帮助职业教育更好地立德树人。经济新常态下各行各业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更加具备精、严、细、实精神的人才。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重点方向之一,要在各项教育中养成学生工匠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着力点,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直是高职教育的难题。体育教学应该注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要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敬业精神,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奉献思想;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的核心使命是传承技术精湛的"工匠精神",为国家培养大量高技能型复合创新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更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使"工匠精神"潜移默化融入和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实践中,并内化为一种潜在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努力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化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培养工匠精神提升到国家层面,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之魂,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理应承担培养工匠精神的教育责任。作为一种"不易被察觉"的知识类型,缄默知识以其独有的可支配性等特质,涵养了工匠精神的形成。缄默知识和工匠精神只有在实践性教学中才能得到最大"释放",现代学徒制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展示"平台与场域。为发挥缄默知识的优势资源,提升工匠精神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致力营造倾听、平等与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自主、合作与反思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期满足缄默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教育诉求。  相似文献   

16.
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是现代职业素养的新要求,而当前高职人才职业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与工匠精神相差甚远。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其不仅延续了工匠培养的形式,而且传承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现代学徒制下培养高职人才的"工匠精神"需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提高工匠职业地位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加大产品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营造质量为重的社会氛围;需高职院校革新课程设计、标准化授课内容、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和匠心精神;需企业弘扬工匠文化、树立"工匠大师"榜样、设立激励机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学徒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一门公共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其中,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的主旨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能工巧匠。如何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就必须要从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工匠精神存在的不足之处入手,通过构建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的路径,在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平台内容、师生共同培养的文化精神和构建学校自身文化软实力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真正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德艺双馨"人才。通过国家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政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社会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学校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包括加强校政合作与交流,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转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人才共育;等等.  相似文献   

20.
陈鑫 《职教通讯》2017,(33):25-26
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以高职通识教育"工匠精神培育"为切入点,探讨了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通过凝聚价值共识、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省和实践体悟、强化工匠文化熏陶,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潜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