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杨亚丽 《大观周刊》2013,(2):206-207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中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音乐语言对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币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节奏是音乐中常用的术语,是"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Ⅲ."节奏"的概念早已经从音乐领域延伸扩展开来,在朗诵、演讲、绘画、建筑、舞蹈、运动中都可以让人们联想到"节奏".节奏更是语言的特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节奏的理解是:言语中突显的对立性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有周期性的出现产生的知觉模式.其中,突显的对立性要素主要以长短、轻重、高低的变化来体现.同时,这些对立性因素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有周期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音乐旋律的表示和匹配方法是基于旋律的音乐组织与检索的重要环节。音乐旋律的表示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描述旋律时忽略乐音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只描述乐音随时间的变化;二是同时考虑音乐旋律所包含的两方面的内容。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对音乐旋律进行描述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旋律数据库,对音乐信息进行组织和检索。进行音乐旋律描述时可以忽略旋律的时间属性,这个旋律表示法的基本思想是直接使用音符对应的绝对音高来表示音乐旋律。图1。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4.
吕英 《视听纵横》2008,(1):108-109
节奏是物质运动变化周期的标志。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节奏。如自然界中四季的转换、潮起潮落、月亮的圆缺变化等。在艺术领域,节奏更是十分明显,音乐中的节奏令人动情,舞蹈中的节奏令人跃然,诗歌中的节奏使人陶醉,文章中的节奏引人入胜。单调乏味的节奏使人生厌。在播音和主持节目时,节奏  相似文献   

5.
音乐理论中节奏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解释:节奏就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包括长短、强弱两个要素。广义的节奏可以理解为音乐中所有的布局、段落、强弱、快慢、长短等各方面因素。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生活节奏、语言节奏、心理节奏、运动节奏,包括本文要重点论述的音乐节目的节奏都是对这一概念的借鉴、扩展,使它的外延扩大,这就包括了时间、空间、社会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6.
节奏原是音乐术语,指的是音乐轻重缓急的运动变化。《浅谈新闻的节奏》一文把“节奏”概念引入新闻之中,认为把握新闻内在和外在节奏的变化,有助于针对受众心理,合理进行新闻编排,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报道。同其他声画艺术形式一样,一个好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应该是鲜活的、灵动的。一条条新闻之间的编排、组接,就仿佛一段优美的乐曲,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使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有美的享受。这就需要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中把握节奏。一、电视新闻节目的节奏形式节奏一词来源于音乐术语。音乐艺术的节奏,体现为一定长短、强弱的音符交替出现,使音乐运动有了轻重缓急的变化,使之感染听众。而作为电视艺术主要节  相似文献   

8.
白莹 《大观周刊》2012,(10):263-263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舞蹈动作中的点、线与音乐节奏、旋律的结合只是它的一个方面,但如果运用得当,相信会给舞蹈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节奏在舞蹈中似乎更多地涉及了舞蹈中的"技术"问题,而旋律则是"感觉"问题,它们是舞蹈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方面。让我们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从而赋予舞蹈以生命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诗无达诂,文无定法。一篇文章的好坏与耐读与否,有很多衡量标准,除了通常意义上所说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外,文章内在的节奏也十分重要,这应该属于更高层次的标准。在音乐中,节奏就是音乐的脉搏、就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当然,在我们摄制一些电视专题节目时,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节奏把握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整个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电视专题节目中的节奏主要表现为长短、快慢、张驰程度等。如果说一个编导记者在拍摄一个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实现,普通高校规范化建设步伐正在加快,音乐艺术专业的教学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音乐艺术专业档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业务档案,具有自身的特性和特色,其为高校教学档案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专业档案建设问题也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音乐艺术专业档案的特点及作用1.特点。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的多种变化来表达内涵的一种以声音作为传播媒介的艺术,它是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由于音乐表演活动中音响效果的至关重要,音像材料的录制就成为记录和表现音…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版面,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许多共通之处。音乐家运用音乐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谱写出美妙动人的音乐。音乐语言包括诸多要素,如旋律、主题、节拍、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只有通过各要素的恰当运用,才能完美和谐地展现出来。版面是报纸的物化形式,也是办报人办报思想、编辑方针的载体。版面同样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这里包括报纸各种属性的体现、版面的定位、新闻价值的评  相似文献   

12.
音乐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有音乐陪伴的生活会更加精彩,而一个以歌曲为主要节目形式的伴随性广播频率,歌曲的质量和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个人认为,歌曲的选择可以从歌曲旋律、节目时段和收听人群以及主持人个性特色这三方面来考虑。音乐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色彩的存在,这种缤纷的音乐就是强调了音乐的丰富性和动听性。陪伴在人们周围形形色色的音乐,感觉上就像是种类繁多的零食一样,酸甜苦辣的零食都会有人挑选,关键就在于它的味道是不是好吃,音乐也是一样,轻重缓急的节奏都会有人喜爱,关键在于它的旋律是不是好听,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13.
节奏是播音的主要表达技巧,尤其是现时期的新闻播报,对节奏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的时代色彩,对节奏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学家认为:节奏是使美的内容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节奏是艺术的生命。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指音响运动轻重缓急的规律,是乐曲结构的基本要素。在播音中,节奏应该是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尤其是新闻播音,从某个角度上讲,是否顺心入耳, 节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慧君 《大观周刊》2012,(48):343-343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表现歌曲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儿童感受音乐、认识音乐和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因此.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有趣、形象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呢?  相似文献   

15.
杨均 《中国广播》2006,(7):31-33
节奏一词来源于音乐术语,指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节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它源于生活,是一种客观规律的感官反映。当节奏呈现到一定的规律临界点,会出现共振的现象。也就是当人们与他所欣赏的音乐出现共  相似文献   

16.
周冰冰 《视听纵横》2003,(3):102-104
音乐电视的节奏是在声音与画面的流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节奏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之中、视觉之中、包括空间的物体存在形式之中。从线性的传送方式看,音乐电视的节奏可分为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又可分为主观节奏和客观节奏。  相似文献   

17.
蓝峰 《新闻窗》2011,(5):89-90
一般来说,根据电视纪录片节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可以将其叙事节奏分为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指电视纪录片的内容本身表现出的轻重缓急而给受众心理留下的主观感受,而外部节奏则是依据电视语言而组织起来的高低、起伏、强弱等有规律的运动变化。  相似文献   

18.
林艳圆 《大观周刊》2011,(30):168-168
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八情入境,去感受、去体验音乐美的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播广告节目的音乐是以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风格特色作为出发点,配合语言更换地表达广告内容,深化广告创意的思想内涵,营造氛围环境,抒发情感的。根据广告内容,挑选广告音乐是威武雄壮的进行曲,是深沉悠远的叙事歌,还是喜庆祥和节奏欢快的庆典乐……到底如何选择,那要看广告本身的主题需要,创新需要。便于接受的需要,便于记忆的需要,总之音乐的主题,风格、情绪要同广告内容吻合。配乐一般分为歌曲配乐、音乐配乐和组合配乐。  相似文献   

20.
赵爱红 《大观周刊》2012,(46):377-377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到节奏的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