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美国的学生     
人们看一件事物的本质常常采用比较的方法。美国的学生什么样?让我们看看下面10条有趣的比较,你也许会从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1.美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轻松得要命,因此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很丰富;中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鸭”,辛苦得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相似文献   

2.
雪侠 《山东教育》2004,(33):61-61
1.美国孩子所受的教育是“放羊”式的,轻松得要命,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像力无比丰富;中国孩子所受的教育是“填鸭”式的,辛苦得很,题海战述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相似文献   

3.
聊天法在学生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谓“聊天法”是一种教师通过与学生聊天或无拘无束地谈话,对学生施加无形的影响,进而使学生得到教育的方法。它与传统的面对面的训话式教育方法完全不同,把学生与教师置于同等的地位上。“同情式”聊天法。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是参差不齐的,农村学校更为突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常常不能按时交纳各种费用,他们怕同学看不起,怕受歧视,怕教师和集体疏远他们,不能静下心来读书,甚至上课也为这开小差,影响了学习,这部分学生因此而自卑,丧失了自信心。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同情理解与具…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上怕掉”,使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关心,什么也不会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现象的存在,给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必须对学生进行“吃苦教育”、“劳动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良好品质。我们提倡“吃苦教育”和“劳动教育”,不是叫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更不是叫孩子吃大苦,受大累。而是要把他们从温室里“赶”出来,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受一受挫折,经一经磨难,从而知道稼穑之苦和生活的艰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怎样使孩…  相似文献   

5.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他们之所以害怕使用或者干脆不再使用“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其根本原因是对“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存有偏见:一是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是怕打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怕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以为,这样做违背了新课标中提倡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工作的重心在于"管"——学生必须听我的。持这种教育理念的教师,习惯于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在班级工作中对学生一味地"打击""压制";习惯于学生在自己面前服服帖帖,俯首称臣,个别班主任甚至以学生“怕”自己为荣。在长期“打压”教育下,一些学生已经习惯于“怕”和“服”,习惯于“惟师命是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鲜有创新,生活得庸庸碌碌;  相似文献   

7.
《四川教育》2001,(5):42-42
成都市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问:以前,是学生害怕老师。现在,尽管学生仍然怕老师批评。怕老师家访。但是好像很多方面都让老师怕他们。老师们一怕要求严格。学生不来校上学。更怕他们离家出走;二怕严格要求后。学生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一辈)心痛他们。而向学校领导甚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告黑状”而被批评处罚……班主任老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相似文献   

8.
教师找学生个别谈话是教育工作常用方式。与面向全班学生的讲话相比,个别谈话具有针对性强、反馈及时、容易沟通师生感情等优点,因而有经验的教师都把个别谈话当作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并在教学实践中掌握了与个别学生谈话的高超艺术。但也应该看到,有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虽然与同性学生个别谈话并收到很好效果,但把同异性学生个别谈话视为畏途。为什么呢?他们怕引起误会,怕招来议论,怕遭到指责!对异性学生“谨”而远之。针对上述情形,我们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一、明确的目的是保证谈话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法津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论是用肯定的教育方式还是用否定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都应符合法律规范。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因理解有误或使用方法不当而违反相关的教育法律。文章从教育法津关系讨论否定的教育方式“惩”,其意在于通过正确地把握教育法律关系中“惩”的实质,使学校、教师在运用教育之“惩”时,可以“惩”得合理、“惩”得合法,“惩”得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前些天带队参加团市委举办的一场比赛,期间偶与队员闲聊,在谈及中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之难处时,一位同学道出了他们的普遍心理——“不怕老师凶,就怕老师对我好。”乍一听,有点绕不过弯来,细一琢磨,心中暗呼:“妙!说得实在是妙!妙从何来?笔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支招一句话     
由于受赏识(鼓励)教育理念和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政策规定的影响,更由于教师采用批评教育手段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教育部出台“教师可以采用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一法规条文时。很多教师竟然一时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划定批评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界限,营造批评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激活和谐的学校批评教育的“场”。这个“场”应该吸引教师,激发他们教育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敢批评、会批评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江帆 《教育导刊》2005,(5):63-64
许多教师总是习惯性地用学生“怕”与“不怕”来衡量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片面地认为学生越怕自己,工作效率就越高,因而常常给学生来点“颜色”,让他们“惧怕”。结果,一些学生在路上遇见了老师能躲则躲,没法躲的就装作不认识;对老师有什么建议或看法,不敢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同学  相似文献   

13.
后进生的教育 ,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他们的教育倘若一味采取批评、斥责、惩罚乃至冷嘲热讽的方式 ,只会更加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导致他们心灰意懒 ,自暴自弃。因此 ,笔者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应以厚爱为起点 ,以情感为基础 ,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信心这“五心”去温暖感化后进生的一颗“凉心” ,使他们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下得到进步。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 ,既是师德的集中表现 ,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 ;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 ,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杠杆。但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写”得辛苦.教师怕作文.“改”得辛苦.结果是费时多.见效微.这一问题是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现代作家巴金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所以除了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外.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有助于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5.
现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聪明、活泼、反应能力快。但不少家长和教师反映,他们上到初中后,普遍缺乏劳动锻炼,缺少吃苦精神,在家不愿做家务,在校怕学习、怕劳动,有些还产生了贪图享乐,鄙视劳动者的心理.甚至有个别学生逃学,成为社会上的“啃老族”。由此可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兴趣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而我国数学教育的现行模式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是课堂上重教师灌输讲授,重知识的“学会”,轻知识的“会学”.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成功主要看概念讲得清楚吗?例题举得切合实际吗?学生对同类型的题目会解了吗?  相似文献   

17.
一节活动课上,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发现一个不该错的题目竟有很多学生做错了。一股无名火顿时涌了上来,我真想狠狠批他们一顿,但又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只好强压着怒火,轻轻合上作业本,一言不发地坐着。这时有几个学生发现了,窃窃私语起来,有学生轻声地问:“老师,你怎么了?”全班学生一下子坐得端端正正的,注视着我,眼里充满着惊奇、探寻。我拭了拭眼睛,轻声地说:“不知为什么,老师看着你们的作业,眼泪会禁不住地往下流。”“老师,是不是我们作业完成得不好?”“老师,一定是谁的字写得不好吧?”“老师,是我粗心,是吗?”……大家纷纷站起来,你…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是师生之间共同营造的一种和谐氛围。但长期受“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师们似乎总放不下“先生”的架子。一些老师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认识得不够深刻,总是把学生看成接受教育的对象而已,而不是把他们看成是与我们平等的人,对学生虽然给予父母般的关爱,但这种关爱只是停留在一种“亲子模式”之上,殊不知新世纪的青少年需要的不仅仅是关爱,更是尊重。  相似文献   

19.
“应该多鼓励孩子!”“应该经常表扬学生!”……在我们日常教育话语中,像这样含有“应该”的语句很多。然而,直接和孩子们接触的家长、教师都深知,在和他们的实际交往中,在积极的鼓励行为意识之外,批评甚至惩罚,都是常有的事。那么,批评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是如何体验批评的?批评的教育意义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批评伴随着的是一种怕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谈到儿童的早期教育方式,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做法比中国人更矛盾了。家长们普遍对自己的孩子呵护备至,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以至当武汉育才小学五(四)班推出命名为“感悟亲情”的活动时,会让人立刻联想到“虐待”之类的字眼,认为这是对孩子的折磨,是“伪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