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形态之一的评点,起始于宋人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随着小说创作的昌盛,小说评点也大量出现,明、清两朝产生了不少著名的小说评点著作,如明人李卓吾、清人金圣叹都批评过《水浒》,《金瓶梅》有张竹坡评本,《三国演义》则有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本,《红楼梦》有脂砚斋评本,至于《儒林外史》的重要评本则有闲斋老人、黄小田、齐省堂、天目山樵四家。  相似文献   

2.
明代评点大家孙鑛的《文选》评点著作——《孙月峰先生评文选》表现了他的复古思想。孙鑛在《文选》评点中提倡精腴简奥的理想文风,以之为衡量选篇的标准,并提出实现理想文风的两条途径:掌握为文之法和对作品进行反复锤炼。《孙月峰先生评文选》也因表达了评点者的文学思想和批评主张,凸显了评点的文学批评价值,成为《文选》评点史上质量最高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是一个特异、多变而复杂的时代。小说评点的兴盛亦错综复杂。本文拟从时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学术思想与文艺思潮之鼎革、文学文体的新变及评点发展之递境,对小说评.点兴盛的成因予以探讨,指出这一特异批评乃诸多因素之合力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读了刘梦溪同志在《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1辑上发表的《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上)一文,觉得他用来界定“小说批评派红学”的观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刘梦溪同志区分“小说评点派”红学和“小说批评派”红学的立足点,是基于对古代小说评点非小说批评的看法.刘文说:小说评点更多地是抒写评者的比较零碎的感受、心得、体会,主要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感受,不是依据一种成型的美学理论,用适合特定对象的方法进行批评.钱钟书先生说得好:“评点、批改侧重成章之词句,而忽略造艺之本原,常以‘小结裹’为务.”小说批评则要求有美学理论和一定的小说观作为参照物。这是两者最主要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理论著作。不独理论贡献卓越,而且从体式、理论、批评方法等方面,影响了整个清代的小说评点,成为竞相师法的评点典范。因此,金批《水浒传》在中国小说批评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学术上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史记菁华录》是清代康熙时期姚苎田摘选并评点的《史记》评本,以选文精当、评点精妙著称于世。该书采用了明清文学批评通行的"评点"形式,集文本鉴赏与理论批评于一体,而"闲笔"即是其理论批评的理论之一。闲笔指"穿插于行文中的一种别有深意的写作技法,通常指作者为切合表达的需要,在文章作品中有意插入的那些对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叙述事件、描绘环境等貌似没有直接关联而却又内在联系的语言文  相似文献   

7.
小说评点熔批评、欣赏及理论于一炉,它在中国学批评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小说理论的一份宝贵遗产。本从小说评点的形态、小说评点的特征以及其理论意义和价值,作了初步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理论,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比较方法对作品展开批评、进行理论总结,是文言小说评点的重要批评成就之一。评点者大量使用比较方法,将文言小说与《史记》等历史经典和小说戏曲作品相比较,肯定了文言小说的地位与价值。比较批评法体现了评点的整体观,增强了批评的力度,从而提高了评点的理论批评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叶昼一直被看作是小说评点的启蒙李贽与小说评点的集大成金叹之间的必不可少的过渡,理论界并因此把他的理论进行深化梳理,以佐证他的地位,但事实上,叶昼的批评理论与李贽、金圣叹在本质上存在区别,从叶昼现存在主要批评材料《水浒传》评点来看,他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道德批语缺乏明确的道德体系的支撑,显得含混矛盾,审美批评也带有很强的市俗市、民间化色彩,从而体现出鲜明的通俗品格。  相似文献   

10.
万历二十五年正义堂刊刻、题名“李淳删定批点”的《选文选》,是今存明代最早的文人《文选》评点著作。将其与天启六年卢之颐辑刻的十二家评本《昭明文选》、明末闵于忱刻的《文选后集》比照,可以发现,《选文选》相当一部分评语实际来自时传题为“陈继儒评点”的《文选》评本,但这并不能改变它是在文人手中完成的事实。《选文选》同书商操作评本的最大差别在于:评点在它们分别是被作为文学批评的方式与商业营利的手段。自《选文选》而后,文人评点逐渐成为《文选》评点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南宋文章评点是指南宋时期评点者用"评(评语或批语)"和"点(点线等符号)"对文章进行的随文评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句子修辞学内容.南宋文章评点者用"评"和"点"随文评议句子修辞方法,既使句子修辞方法更加显明、具体,又让句子修辞方法更具有操作性,更便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既展现了南宋时期的句子修辞观念,也开创了随文评点的句子修辞批评方式和教育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对南宋句子修辞学的认识,也有助于我国修辞学史中对宋代修辞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是明末社会道认审美观念等激变的产物,它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小说发展的流向,推进了小说观念的变革,《全瓶梅》批评,推动了我国小说观念的充实、深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明代《金瓶梅》的原始批评激活了后人的审美思考,崇祯本《金瓶梅》的评点者,是我国以审美眼光审视《金瓶梅》的第一人,评点使原始批评中美学判断具体化并成为张竹坡系统批评的先导,在《金瓶梅》批评史上起着双向联结的思维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昊 《教学月刊》2008,(10):25-27
阅读过程中的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特殊的形式,渊源久远。清人张潮在《虞初新志·凡例》中说:“触目赏心,漫附数言于篇末;挥毫拍案,忽加赘语于幅余。或评其事而慷慨激昂,或赏其文而咨嗟唱叹。敢谓发明,聊抒兴趣;既自怡悦,愿共讨论。”从这里的“自怡悦”“共讨论”可以看出,评点既是一种个人的阅读行为,也是一种公共的交流行为。尤其是在中国古代书籍的印行中,常常是文本与评点相结合,如《唐诗品汇》《古文关键》翎旨砚斋全评石头记》等等,评点活动更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授与文化普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学评点的承传,在评点体例上,有传中夹评之体和选评批点之体的承传;在评点方式上,有言简意赅的精评方式和浅易周遍的细评方式的承传;古代文学评点的承传,从内在生成着文学评点的骨架,影响着文学评点的流程。  相似文献   

15.
容与堂《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与其它署名李贽的《水浒传》评本存在明显差异,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在对人物行为点评中频繁使用"佛"字。考其原因,一是因某些水浒人物在演变发展中本身蕴含有佛教意味;再者,在晚明禅宗中兴的大局面下,李贽对佛学又深入的研究。因此容本评点必然会凸显佛学思想;第三,乃与评点者热切关注社会时事,与其在人生遭际中的沉浮颠沛有一定关系。以此种观点纵观今存书名李贽《水浒传》评本,应是当年李卓吾评点《水浒传》真本的衍生品。  相似文献   

16.
凌士彬 《学语文》2013,(1):12-13
评点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其短平快,轻灵活的优势,备受评家青睐。这种在作家的作品中配以批评家简短评论的办法,最早出现在唐人殷瓃编选的唐代诗集《河岳英灵集》里,但"作为一种成熟的批评方法,即把总批、眉批、夹批及圈点与作品结合起来,则是南宋时代的文学批评家们"(聂震宁《再倡中国传统评点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说评点价值的首要层面是其阐释价值,而阐释价值主要来源于评点话语中那些解说小说内容的阐释性评点。本以《聊斋》冯评与但评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两家评的四类阐释性评点——词句阐释、内涵阐释、情节阐释和结构阐释,总结了冯镇峦、但明伦在《聊斋》评点实践中所创造的阐释方法和途径,并指出了它们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明清时期,我国古代文论家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小说名著的发展而展开的理论批评,采取了序、引、题、跋、诗文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主要的形式是评点,如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金人瑞对《水浒传》的评点;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等。以人物性格分析为中心的小说评点,使我国特有的小说理论批评形式臻于完备。其中,特别是脂砚斋对《红楼梦》精辟的评点,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诗文评点的承传,在体例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传中夹评之体,二是选评批点之体,三是评中带校考之体。古代诗文评点体例的承传,从内在生成着文学评点的骨架,影响着文学评点的流程。  相似文献   

20.
评点式阅读法就是运用评评点点的方法阅读文章.这里的评评点点是指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有所思、有所感,用文字或符号将思考的结果或感悟的内容及时的记录下来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