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2006年11月份在日本举行的第15届女子排球世界锦标赛共20(76局)场比赛.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合阅30篇关于排球得失分规律的论文和书籍获得得失分规律的资料、5篇关于体育统计的书籍学会数理统计方法、10篇关于排球技战术模式的论文了解排球比赛技战术各指标.2.录像统计法.观看2006年11月份的女子排球世界锦标赛的录像,并根据专家调查选定的得失分指标操作定义进行认真统计记录,统计时按每局比赛为单位.3.数理统计法.根据所得的数据,利用spss11.5知名的专业统计软件,对胜局与负局的得分和失分分别进行一般训练学特征分析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每球得分制对排球技战术的影响及带来的变化,其实施改变了排球比赛得失分规律以及排球比赛的得失分因素,旨在为有效地把握排球运动的制胜因素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200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双半决赛中的一对我国最优秀的女双选手郑洁/晏紫和美国"黑旋风"组合威廉姆斯姐妹进行基本技术、战术、打法特点、主要得失分结构等多方面的比较与分析,可归纳我国优秀女双运动员比赛特点及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的差距,展望我国网球女子双打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山东男排和八一女排参加 2 0 0 0年全国排球联赛时的得失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的比赛录像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统计、比较分析、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林丹和李宗伟的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并对双方各场区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和得失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人在比赛中多数是采用通过重点控制网前为后场创造进攻机会的技战术打法.利用前场和后场技术向对方发起攻击是双方得分的主要手段,但更多的是靠对手出现失误来得分的,尤其是李宗伟的失误较多.指出了双方技战术打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排球比赛从1999年开始执行新规则,其主要内容包括: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比赛中运用自由防守队员,发球擦网为好球,比赛得分由15分变为25分等。以上内容的改变,必然带动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变化。 一、发球作用影响深远 由于实行每球得分制,发球失误即失分,使得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发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发球队员的心理影响也就更加突出。排球比赛场上千变万化,比赛时间缩短,得失分速度加快,每次发球时场上情况各不相同。这些诸多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在比赛中出现,并影响发球队员的心理。过去为破一功或发球…  相似文献   

7.
利用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男排和八理女排参加2000年全国排球联赛时的得失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吕春松  王喆 《成才之路》2014,(16):60-62
拼发球战术是1999年实行每球得分制新规则以后,伴随着得失分结构变化而产生的新的发球理念。它加强了发球攻击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发球、接发球相对平衡的局面,促进了发球技术的提高。许多教练针对拼发球理念制定了相关的拼发球战术。因此,利用好拼发球战术相当于进攻的开始,增加了对方接发球的难度,降低了对方接发球的成功率,有利于本队的防守反击,对夺取比赛胜利有明显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的效果、落点、得失分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试图了解拼发球战术在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并据此分析影响拼发球战术在比赛中运用效果的因素,旨在为提高发球的技战术水平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文秀 《考试周刊》2012,(64):103-104
1.引言排球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本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战胜对方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计策和行动。排球战术在比赛中主要体现在进攻、防守两大体系战术方面。排球的比赛过程,实际是攻、防战术对抗转化的过程.进攻战术是为使球在对方场区落地或造成对方各种失误.防守则相反。两者是相互对立矛盾着的统一体,激化着矛盾越深.比赛越激烈.对排球比赛运动的推动、发展就越快。水平就越高。具体说,比赛的得失分都是进攻、防守战术激烈转化着的对抗结果,而得分的主要手段是依靠进攻。加强进攻可以给对方防守造成困难.使其难于组织有效的反攻.减轻本方的防守压力。争取比赛的主动权。而防守是进攻的基础,是得分和减少失分的手段。除发球外,每一次进攻都是在防守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功的防守为组织有效的进攻创造了条件。没有防守.就没有进攻,防守是积极进攻的前奏,在比赛中必须贯彻“攻、防兼备”“全攻全守”的思想,运动员掌握全面的攻防技术和战术.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增强训练效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与王皓在201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世界杯的两场男单决赛共计12局比赛中接发球技战术进行分析,从技术、线路、落点、得失分4个维度对比赛中接发球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张继科与王皓比赛中接发球都以进攻性技术为主,控制性技术为辅.但王皓控制性技术的使用率高于张继科,而进攻性技术的使用率低于张继科;张继科、王浩接发球技术均以反手拧和摆短为主;张继科接发球线路使用率前三位的是中路、反手直线和反手斜线,王浩接发球线路使用率最多的是中路;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在中路长球8号位、反手位长球7号位和中路半出台球5号位,王浩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在中路长球8号位和中路半出台球5号位;王皓在比赛中接发球的得失分率都要比张继科高,说明王皓在比赛中接发球的侵略性、变化要比张继科强,但王皓接发球的稳定性还不够高,失误较多.  相似文献   

11.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女排的比赛录像进行各项技术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扣球得分能力上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在拦网得分方面还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在发球得分方面,中国女排女排与对手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防守能力方面,中国女排较对手也暴露出了一传不稳定,基本功不够扎实等缺陷。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与对手的技术统计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国队的整体能力, 以及从扣球、拦网、发球等技术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加强队伍稳定性训练,以及提高主攻手扣球能力和改进新队员拦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98)15届世界杯大赛中,中国女排几经曲折终于夺得亚军,就整体实力仍属世界一流强队。然而在世界杯赛场上却输给了韩国队,打克罗地亚队又如此艰苦,差一点被挤出世界八强之外,无疑令国人耽忧,究竟怎样看待中国女排的实力,以及它与竞技状态的制约关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排球在辉煌过后一直徘徊在低谷中,被职业化发达的其他国家队甩在后面。恒大女排的产生与"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排球职业化的困境。中国排球职业化有其必要性与可能性。本文通过对恒大女排的境况加以分析,从一个侧面来解读中国排球职业化的困境现状和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出路,希望以此对中国排球职业化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世界女排大奖赛;第七届世界杯女排赛这三大赛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赛实况的分析比较,总结其规律,得出世界女排“五化”发展的新趋势。仅供我国组建女排队伍时借鉴,促进我国女排运动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男排在第十届世界杯比赛的失利,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参加比赛的11支世界强队与中国队比赛得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中国队在主要得分环节上的得分能力低于其他世界强队;接发球进攻总成功率和前排3个位置成功率低于其他参赛队,尤其是4号位强攻差距最大;防守反击总成功率也低于其他参赛队,但3号位成功率却高于其他参赛队;拦网的总成功率在3个位置上的成功率均低于其他参赛队,主要表现在被打手出界球过多,拦网运动员触网也较多;发球方面,中国队破攻球稍多于其他参赛队,一般球多于其他参赛队,而直接得分少于其他参赛队,其他参赛队发球得分虽多,但失误也较多.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女排参加2003年——2006年世界性大赛“四攻”战术主要得分效果来看,一攻得分率以2004年为最好,防反得分率以2003年最好,保攻得分率以2004年最好,推攻得分率以2006年最好。从战术来看,其他世界强队一攻得分率明显提高,而中国队2006年一攻得分能力明显下降,并且也没有把握好防反这一重要环节,最终导致中国女排在2006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失利。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失利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勤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3):119-121
[目的]通过对200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与德国、俄罗斯、巴西、荷兰的4场比赛进行分析,寻求中国女排在各项技术得分方面与其他各队的优势和差距.[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找出比赛失利原因.[结果]中国队只有发球得分的成功率高于这些队其它各项均处于劣势.[结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在以后的训练中应着重加强快球位置的变化,快攻与后排攻的掩护配合;掌握合理的起跳时机,加强脚步的快速移动能力和连续起跳拦网的能力;充分发挥跳发球的威力;着力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调整情绪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气排球运动由于其规则宽泛,各种适应性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要、娱乐身心需要与培养体育创新精神,深受群众的喜爱,被以学校教育、社会活动教育、各种级别的竞技比赛与科研创新活动的方式推广,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人老少皆宜的普遍性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