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知识观在反思传统的科学主义课程知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其教学意义包括意义追求、经验、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2.
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知识观在反思传统的科学主义课程知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其教学意义包括意义追求、经验、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课程:沟通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建构完整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体验,这是当代教育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研究型课程的建构正是这一价值取向在课程改革中的体现。研究型课程以其开放性、完整性和交互性有效地沟通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它既承继了生活世界的直观性与自然性,又保留了科学世界的技术性和逻辑性。现代教育的领域性断裂在研究型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合。因此,研究型课程成为沟通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吴怡 《湖南教育》2003,(4):36-37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调和过去的课程过于注重单纯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恰当处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过多地受科学世界的支配,并且严重地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割裂开来,造成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分离。人们对科学的探究也只是为探究而探究,这使得课程体系成了“唯科学主义”的传播者。科学世界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的,由概念原理和规律原则所构成的世界。生活世界则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当前的中小学课程,其困境和误区就在于把学生定格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回归学生生活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重建学生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传统科学课程忽视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科学课程的改革应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起点。生活世界是学习科学课程的价值基础,也是其动力源泉。回归生活世界是学习科学课程的目的,联系生活世界和科学课程的基本方式是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图改变原课程脱离生活世界的状况,体现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关注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课程的内容与结构注重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学习方式上倡导合作探究等,课程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董玉琦 《早期教育》2005,(8):i002-i002
近年来,回归生活世界,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课程价值观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活世界,它与科学世界有何关系呢?德国思想家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因而生活世界也是丰富的,它给人以感性的生存基础。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着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因而也是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有着内在价值的一致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生活世界"为课程根本来源,也以回归"生活世界"为课程最终归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是置于"生活世界"之中,走入"生活世界"的发展,也是走出"生活世界",以一种客观态度审视活动得失,从理论层面的发展。本文主要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的同时,结合"生活世界"相关理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求课程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发展随着科学主义的扩张出现了诸多问题:趋于片面化、被动化和倦怠化等。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倡导教师回到真实、多元、自在和发展的生活世界,树立走向生活世界的理念,建立人本意义和生命本位意义的信仰,加强与生活世界的联系,逐步走向生成的人,力图为教师发展提供另一种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波普尔的世界3和虚拟世界——兼与张之沧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是哲学本体论在上世纪的一个重要进展,但自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产生的虚拟世界出现以后,人们对虚拟世界能否用世界3来说明产生了意见分岐,张之沧先生认为虚拟世界是继世界3之后的世界4。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认为可以从人对生存体验的角度,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13.
14.
Heal the World     
【歌曲简介&推荐理由】《Heal the World》是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界上最动听的歌曲"。歌曲创作于1991年,是一首关于儿童、地球、爱心、呼唤世界和平的歌曲,它倡导人们保护和珍惜环境,用爱来营造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荒,生机勃勃,充满温暖和关怀的和平世界。歌曲一开头,便是孩子们的嬉笑声、哭声——可爱的童真触动着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Heal the World     
《辅导员》2009,(18):19-21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Ckson,1958.8.29-2009.6.25),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KingofPop),也素有“舞王”之称,是继猫王之后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虽然MichaelJackson已经逝去,但他的音乐和歌声却留在我们的世界,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尤其是他的这首HealtheWorld,更是影响深远,传唱至今。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成为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谐世界”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同时这一思想是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用“和谐世界”理念为自身发展寻求空间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世界乐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ddresses issues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strategies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 case of the United Kingdom is used to explore the degree to which approaches based on human-capital strategies can contribute to resolving inequalities. It is argued that claims made for the role of education as a means of protecting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have become almost hegemonic in nature. Yet these claims conceal stark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New work in the future may actually require less skills than at present; massive high-skill and high-income employment is unlikely. This study takes the view that most current forms of education employ a utilitarian discourse that depoliticises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ses achievement. The author contends that a more appropriate way forward in lifelong education lies in developing a critical consciousness – a feature of education for the dispossessed in al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ddresses issues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strategies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 case of the United Kingdom is used to explore the degree to which approaches based on human-capital strategies can contribute to resolving inequalities. It is argued that claims made for the role of education as a means of protecting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have become almost hegemonic in nature. Yet these claims conceal stark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New work in the future may actually require less skills than at present; massive high-skill and high-income employment is unlikely. This study takes the view that most current forms of education employ a utilitarian discourse that depoliticises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ses achievement. The author contends that a more appropriate way forward in lifelong education lies in developing a critical consciousness – a feature of education for the dispossessed in al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对儿童生活的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了区分与论述,进而提出:儿童的可能世界发生在儿童的游戏中,儿童的现实世界发生在社会的文化中,而想像则使儿童在这两个世界里自由地转换,并保持着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人类总是在不断的改造世界,即实践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而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在实践行动中的成功。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还十分重视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坚持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人类的主观世界,以达到最终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