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体育本体——"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体育的形态、过程和作用作为研究的视角对体育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横向体育研究即从竞技体育、体育教育、群众体育三方面进行研究,纵向体育研究则是从体育发展历程方面进行的研究.通过历史与现状的研究,认为体育本体结构是"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其秩序是"谁的问题"和"先后的问题".体育如何发展,必须解决体育本体的结构问题和秩序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体育"与"教人学体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真正把以人为本在教学中落实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训练中以运动员为中心的行动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体育"是当我们问一位老师是教什么的时候通常得到的回答。当我们将"教体育"变为"教人学体育"时,观念就发生了变化,人变为了第一位的。从"教体育"到"教人学体育"就是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种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科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人口"曾经是我国群众体育研究和群众体育实践工作中的一个十分广泛而流行的概念.2008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开始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体育人口"的发展通常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近些年我国关于"体育人口"的认识和使用出现了一些误区,甚至出现了追长"体育人口"的倾向.科学看待"体育人口",有助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校体育呼唤"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教育与体育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和发展,随着传统"生物体育观"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淡出,学校体思想进入了"人文体育观"的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理念体现对人的关怀,倡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新一轮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对学校体育"器"与"道"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中国传统文化"原典价值"--"器"与"道"的思想资源为种子,从哲学本体论的层面,透视学校体育的教育历程,提出当前学校体育应由人与身体的"外部超越",转向人与身体的"内部超越";健康是"体",精神是"用"的新观点.解答与开显学校体育教育新的理论支点,弥补和消除当前学校体育实践和价值域日益扩大的隔阂与裂痕.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族传统体育"概念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及人类学角度对"民族"、"中华民族"、"民族传统体育"等概念进行厘析,提出"大民族"与"小民族"的概念及其指代对象;根据体育与民俗活动的根本目的、本质属性、价值内涵及社会表征的差异,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及范畴确认;在此基础上,对被称为"民俗体育"的部分民俗活动的体育身份以及传统武术的"民族传统体育"身份进行质疑,并从文化学、民族学角度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何以艰难以及"武术缘何进不了奥运".本研究旨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范畴进行重新认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践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育领域存在着大量"软法",包括体育政策、体育行业组织规则、体育专业标准、体育惯例.体育治理出现"硬法"软化和"软法"硬化现象,它们各有利弊.其中不能容忍的是"软法"与"硬法"的抵触,为此,应该不断提升"软法"理性.在体育法治精神指导下,构建"软硬兼施"的体育治理模式,软硬法两者功能上相辅相成,各有分工与协作.  相似文献   

8.
"体育系统"是由许多总体目标一致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系统,体育的全面发展靠的是所有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但"体育系统"概念在使用中存在其母系统与子系统间逻辑关系的混乱,不能准确反映其内涵,应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体育系统",建立新形势下完整的体育系统整体观.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自主"高校体育教学"五·三"课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实质,立足具体的教学实践,经过近10年的试验和探讨,总结出了个性和共性杂糅的"五·三"体育教学新模式,即"三结合"、"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和"三开放", 以期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探索出一条新路,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圈子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咨询等研究方法,对"圈子体育"的功能、形成的动力机制和对建设和谐社会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圈子体育"具有健身功能、教化功能、行为规范化功能、亲社会功能、凝聚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兴趣、体育健身的动机需要和经济生活改善是形成"圈子体育"的动力机制."圈子体育"具有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有利于倡导文明新风、乡风形成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五个课程目标,其中"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虽有目标指向但无具体的学习内容,在体育课教学实际操作中容易忽略,常感到无所适从和难以理解。在课程目标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必须围绕"运动技能"目标实现来进行,只有通过达到"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释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应然与实然内涵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教学形式等方面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距离。认为: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实然基本反映了现实应然;应然与实然的距离是由应然构建者和教学实践者双方责任主体造成的。提出: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应能启迪和唤醒体育教学实践,改变体育教学实践的价值理念与行动取向;体育教学实践者应提高理论素质,通过新理论传达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及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情景教育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 ,通过环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对运动的欲望 ,把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真正地结合起来 ,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 ,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丹 《体育科技》2004,25(4):62-64
从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对体育教学的"超前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德、智、体”与“德育、智育、体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智、体”与“德育、智育、体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德、智、体是培养对象的三大素质,德育、智育、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三种具体教育,是实践活动."德、智、体"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的结果,德育、智育、体育是教育者为使受教育者获得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施加的系统影响."德、智、体"是目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手段、是过程.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浩智  陈芹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420-420,F003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教学模式出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相似文献   

17.
对研究性学习所蕴含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作了剖析。同时,还就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体育院校体育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体育院校体育统计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教学改革建议: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设体育统计实验课,提高学生体育科研能力;根据不同专业合理选用体育统计教材;合作建立体育统计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这些针对性的建议是解决体育统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体育院校基础学科发展建设、对体育统计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与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体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体育学科建设的必然,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研究性学习“与体育学科的有机结合点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建构与体育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体系.  相似文献   

20.
试论体育教学的效益与“过度教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落实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学的效益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 完善和健康发展的,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益,改善教学环境,消除“过度教学”现象是当 务之急。现行体育教学“过度教学”现象主要有3种情形,即:(1)体育课中内容上的“过 度教学”现象;(2)过多的动作技术环节教学;(3)不恰当的批评和赞赏。本文针对体育 教学“过度教学”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消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