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旨在系统地论述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后果,并指出这一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其主要的方式,英国在圈地运动中跨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此文首先指出英国早、晚时期圈地运动的历史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次,具体分析了不同时期圈地运动的不同特点,并介绍了近些年来英国史学界对圈地运动的一些新观点、新史料。  相似文献   

2.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是英国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圈地运动为英国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同时也进一步瓦解了英国的封建制度一以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庄园制。传统的观点否定了圈地运动的积极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规点出发评价了圈地运动在资本主义发展史和英国城市化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是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当时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对农民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是一批农民流离失所的祸首,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翻身的机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核心是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实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圈地运动在英国历史上占有一个划时代的地位。圈地运动通过暴力掠夺小农使其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加快了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步伐。 圈地运动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整个过程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都铎王朝一直持续到维多利亚时代,历经四百多年,其中都铎圈地是整个圈地运动的重要起始阶段。由于托马斯·莫尔的"羊吃人"突出了都铎圈地的暴力方面,使以往人们对都铎圈地的认识较为片面,对其基本上持负面评价。应当承认,任何一场经济变革都避免不了暴力的存在。然而,都铎圈地的暴力并不是不受约束的,暴力圈地不但受到社会道德和政府法令的双重制约,而且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受到法律保护。因此,都铎圈地的暴力规模有限,并非完全是以牺牲农民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哥尔德斯密斯的《荒村》(和乔治·克莱布的《乡村》是18世纪英国乡村诗歌的代表之作,都描写圈地运动前后英国农村的沧桑巨变,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农村因圈地运动而衰落所产生的无限悲伤之情。本文从圈地运动与18世纪英国诗歌的关系入手,探讨圈地运动对英国农村、人性、道德观和价值观等的深刻影响以及在文学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议会圈地运动是英国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通过议会颁布相关的法案,以合法形式大规模圈占土地的过程。本文首先将议会圈地与早期圈地相比较,从而引出议会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和影响五个方面,为进一步论证议会圈地是小农土地所有者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著名人文主义者莫尔在《乌托邦》中说 :“羊是温驯的动物 ,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 ,羊能吃人。”材料二18世纪英国圈地情况表 :1.推动圈地运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A.封建地租贬值B.羊毛需求急增C.新贵族的出现D.资本积累需要2.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 ,分析英国牧羊业迅速发展的气候条件。3.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 ,简述形成“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背景并对圈地运动作一简要评价。4.大量圈地法令颁布的政治前提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经济变革?5.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政治学什么…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72):26-27
关于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特征,如果将关注的焦点仅仅放在圈地的方法上,那么是远远不够的。区别于传统的小农业,圈地运动在土地经营方式、经济驱动力和生产经营方向上的变化,构成了其独特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南通城市发展的个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开埠城市多以或快或慢的商业化开始了其畸形发展或分裂式发展,而非开埠的南通则以工业革命为动力,以抵制封建皇权的自治为屏障推动了城市的近现代化,并在发展中较好地处理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传统手工业与近代机器工业的交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英国式圈地运动的血腥过程的重现。南通的城市化形态与城市保障体系等也为全国之先。从一座封建城镇跃进为一座资本主义近代城市的南通,以其独特的方式昭示了中国城市近现代化的另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英国对外贸易在生产、原料、资本等方面推动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工业革命与英国对外贸易同步发展,说明工业革命与对外贸易互动促进;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英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从前工业化时期干涉贸易自由的立场上向自由贸易政策迈进,从根本上推动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间接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工业化是一国或地区从落后走向现代化所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总体上看,苏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带动苏北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优化提升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三次产业间的结构优化,二是三次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动态地分析了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的经济运行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往的惯性增长,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偏低,江苏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并没有持续的改善,苏南的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大于苏中、苏北地区,要想江苏经济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放缓增长速度、调整产业结构、南北联动发展、苏南区位优势再造、苏中、苏北区位优势跟进。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国浙江省安吉县的近代化,在现代农林业、现代工业、手工业、教育、卫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滞后于江南东南部地区的发展,这有其地理、人文、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安吉的近代化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代化的曲折性和多性样。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在工业化、产业转移理论和区域宏观政策等方面的认识误区导致江苏北部欠发达地区赶超发展中出现重工轻农、根植性不强、重复投资、化工污染等不利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象。根治上述乱象需要省级区域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阐明地区分工,并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手段规范市域经济的自发状态,督促地级市从地区比较优势出发选择主导产业,实施差别产业化道路,形成特色经济区域,避免重工轻农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初,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都进行了土地改革,.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士地改革虽然是在不同的理论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也各不相同,但二者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诸多的相同点.如两地区的土地改革都经过充分的准备,都是分期、分阶段进行的;都有健全的领导机构来保证土改的顺利进行;都是由政府居间办理.完成土地所有权转移的;在土改的过程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主的破坏和阻挠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第三次法律革命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它对于实现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意义重大。在这场革命中,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根据现代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对法制的需求,适时提出法制思想,以推进现代化事业。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时期党的法制思想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三民主义》系列演讲是孙中山思想的结晶,其近代化思想亦包含其中。孙中山在演讲中对中国近代化的前提、核心和最终目标等作了全面具体的阐述。另外,他的“毕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于一役”、试图融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则是其设想的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现代化,只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难以吸收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这个前提从中国近代延伸到当代依然存在。它要求发展中国经济须兼顾农业和工业,实行乡村和城市的相互补充。只有如此才有望解决单一城市化难以应对的劳动力就业、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等发展瓶颈,而“南通模式”的精华恰恰是农业工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现今在江、浙、粤、闽等地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与农村经济密不可分,显示出“南通模式”的发展理念不仅在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中具有开拓性,也对当前的我国现代化建设有战略性启发意义。张謇研究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近代史领域。将张謇及其事业置于古今变动的历史长河中进行整体考量,将“南通模式”与国情、时代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征相联系进行评判.是深化张謇研究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