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宣传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坚持“三贴近”原则,把“作风建设年”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关键之一在于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而建立新闻采编基地,记者蹲点下基层,不失为实践“三贴近”,落实“作风建设年”要求,转变作风的好方法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三贴近"在媒体中并不新鲜,是个老话题。"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是否真的做到了"三贴近",最近,全国的新闻工作者都在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活动,也  相似文献   

3.
蒋守昌 《军事记者》2012,(12):36-3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宣传的一贯指导方针,是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目标体现,也是部队媒体新兵训练报道的具体要求。去年以来,《人民前线报》开设"我们的新兵连"专版,在"三贴近"中搞好新兵入伍训练报道,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突出价值引领,为新兵成长进行思想导航刚刚进入军营的新战士,正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三贴近”,增强企业报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笔者认为,只有在改进内容、改进形式、改进作风上下工夫,才能切实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落到实处,使新闻报道反映现实生活,满足读者要求,在改进中贴近,在贴近中引导,在引导中服务,以赢得读者的信任,保持企业报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刘洋 《新闻窗》2012,(5):50-50
中央重点媒体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产生了一大批“三贴近”的好报道好作品,新闻报道出现了新气象;推动方方面面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事难事,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一大批记者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整个队伍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可喜变化。实践证明,“走转改”是推动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形式,是新闻宣传的重大创新,受到了全社会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6.
“三贴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贴近群众。离群众越近,离真理就越近。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地市报要突出地方特色,使活动选题、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群众,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杨培基 《新闻知识》2007,(11):15-1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新闻界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003年,针对新闻界的实际和新闻队伍存在的问题,中央重申并进一步强调新闻宣传工作要"三贴近"原则。几年来,全国各新闻媒体都努力在指导思想上研究"三贴近"原则,在新闻业务实践中探讨实现"三贴近"原则的有效途径。新闻媒体从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近步。各地的电台、电视台、报纸涌现出一大批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反映群众心声的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8.
面对激烈的竞争,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报纸新闻宣传如何才能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呢?笔者认为,只有从思想感情、报道内容、报道语言等几个方面改变现有的作风,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9.
去年以来,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积极参加“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基层采写、制作了一大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少了些刻意包装、多了些原汁原味。少了些“珠光宝气”、多了些“草根土气”.歌颂了蕴含在社会底层的真善美。传播了时代的正能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实行“三贴近”,要解决哪些问题?突破口应选在哪里?从目前新闻界的实际状况看,切实转变学风、作风和文风应是最主要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著名战地记者卡帕说:“如果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他给自己的座右铭是:“靠近,靠近,再靠近”。要办好一份报纸,也必须坚持“贴近、贴近、再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工作方法。作为行业主流媒介的行业报也概莫能外。只有坚持“三个贴近”,才能体现办报的宗旨和职能,  相似文献   

13.
1944年11月,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得知邹韬奋不幸逝世,挥毫题词,寄托哀思,对韬奋的一生作了准确而崇高的评价:“热爱人民,真诚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发扬韬奋精神,继承韬奋编辑思想,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三贴近”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出版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坚持进步的出版方向韬奋多次指出:进步文化事业是指“有益于大众、有益于革命的文化事业,只有这样的进步文化事业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同进步”,“真有生命力的刊物,和当…  相似文献   

14.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曾几何时,新闻记者跑基层的脚印  相似文献   

15.
陈俊 《新闻窗》2008,(1):27-28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闻和宣传方面提出了“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尔后,在中纪委全体会议上他又提出大力倡导信息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笔者认为,一中记者要实践“三贴近”,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就要当好一名“问题”型记。  相似文献   

16.
地方电视台如何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突破口在“三贴近”。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讨.我们认为,应当从宣传的内容、形式以及采访作风等方面,围绕“三贴近”办好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7.
程长春 《传媒观察》2004,(10):45-46
记者的深入问题,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说它是个老问题,因为“深入实际,不尚空谈”向来是党报记者思想作风和业务作风的最基本要求。说它是个新问题,这是因为深入和贴近问题,在当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  相似文献   

18.
陈先义 《军事记者》2005,(3):F002-F002
读这幅照片,谈感想可以概括为这样两句话:尺幅之间蕴含宏大主题,瞬间定格叙说关爱之情。江志顺同志这幅题为住席与士兵瑚摄影作品,称得上是他表现重大题材的又一力作。称其题旨宏大,是因为作品的主题表现的正是胡锦涛主席倡导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仅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受众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媒体只有在新闻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认认真真地做到“三贴近”,才能赢得爱众,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好。思想感情要贴近要坚持不懈地做到“三贴近”,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解决思想感情问题。大  相似文献   

20.
田云兵 《新闻前哨》2010,(12):10-11
面对当前社会多样化、利益多元化、新闻传播分众化的现实.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必须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途径,让自身的报道形式更加新颖别致,采访作风更加扎实深人,行文风格更加朴素平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