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志集》是我国一部古诗集的残本,现存日本天理图书馆,1980年出版的《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收有这部书的影印本,并附花房英树的解题。据花房英树介绍,这部诗集中唐时传入日本,为卷子改装本,原十七张,今存六张,存诗十首。花房英树还考证出这些作品产生于初唐。《赵志集》早在中国失传,历代史志及公私书目皆未见著录,其作品也未见收载于任何典籍。此集在日本出版不久,周绍良先生就将之介绍到国内,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之《艺文志》第一辑发表有周绍良先生校录的《赵志集》录文及跋。之后陈尚君对周  相似文献   

2.
1995年《文献》第一期发表了赵宗福《唐人(赵志集)初议》一文,首次向国内古典文学界介绍了日藏《赵志集》抄本残卷影印本情况,对其人其诗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评论,引起学人的关注。本文仅就赵志及其诗友张皓的事略作些考索,以就教于时贤方家。赵志,新、旧《唐书》无传,《全唐诗》、《全唐文》及《全唐诗补编》均未编录其诗文;历代公私书目典籍亦无著录。故其时代、籍贯、行迹皆无查考。但细玩其抄本诗集残卷诸诗,尚可考知其人事略之一二。先得从其诗友张皓入手。皓,唐有三人:一为五代周时人。《全唐文》卷八六○张皓小传云:"皓,周显德二年(955)宫御厨副使。"编录其文二篇:《藏冰赋》(以  相似文献   

3.
《石遗室诗集》是晚清诗人陈衍(1856-1937)自选的诗歌别集。目前学界一般都认为陈衍有"《石遗室诗集》十卷,补遗一卷,续集二卷",比如2001年陈衍的后人陈步等人编纂《陈石遗集》,其中收入《石遗室诗集》一书,即收入上述共十三卷诗作;又如近年来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中,"陈衍"小传也只  相似文献   

4.
日本金泽文库藏唐写本(佚名)《文选集注》残卷,其中骚类残卷包括卷六十三“骚一”,为《离骚》从“小序”至“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部分;卷六十六“骚四”为《招魂》、《招隐士》两篇。骚类残卷文字上的校勘价值有被学者誉为“一字千金”者,不仅为选学界所推重,  相似文献   

5.
近日,偶于冷摊购得江浦陈洙所刻《房山山房丛书》民国九年(1920)汇刊本,包括《读易杂记》一卷、《康熙朝品级考》一卷、《大正博览会参观记》一卷、《汉魏碑考》一卷、《拙存堂题跋》一卷、《石泉书屋题跋》一卷、《跋南雷文定》一卷、《玉井搴莲集》一卷、《岱游集》一卷、《同文集》一卷等十种。其中,《同文集》乃一部日本汉诗集,甚少为人所知,今勾稽有关文献稍作考索,聊供研究域外汉文学者参考。《同文集》,题"崇明黄超曾吟梅编","江浦后学陈洙重选",查民国《崇明县志》卷十二"人物·文苑"载①: 黄超曾,字吟梅,县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朱熹对于《诗经》用力最勤,《诗集传》便是他研究《诗经》的成果之结晶。但是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则历来说法不一。清人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三系此书于淳熙四年(1177),是年朱熹四十八岁,今人多从此说。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今本《诗集传》卷首的《序》署曰"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序"。但是其实朱熹的孙子朱鉴在《诗传遗说》卷二中早已指出这篇序不是为《诗集传》而作:"《诗传》旧序,此乃先生丁酉岁用《小序》解经时所作,后乃尽去《小序》。"清人《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此序写于《诗集传》成书之前:"卷首自序,作于淳熙四年,中无一语斥《小序》,盖犹初稿。序末称‘时方辑诗传’,是其证也。"今  相似文献   

7.
原本《玉篇》各残卷分散各处,即在同处者亦多有断裂。自发现至今,主要的著录有黎本、罗本、东方文化丛书本、中华本、续四库本及宝玥斋本等,早稻田大学亦公布过卷九大部的彩照。各本互有优劣,在卷子拼接、编排上存在些许差异,给研究带来一些困扰。卷九言部、誩部、曰部的部序就存在问题:黎本次序为“言部→誩部→曰部”,东方文化丛书本及宝玥斋本存“言部→曰部”,续四库本则配补为“誩部→言部→曰部”。本文依据写卷原文的行间距差异、断片接缝痕迹、每纸行数等版式信息、写卷背面内容等证据,指出黎本的部序“言部→誩部→曰部”符合《玉篇》原貌;现藏早稻田大学的残卷是誩部8行被割去后,未明显留空而将断处接裱的,并不表示言部后紧接曰部。  相似文献   

8.
《直斋书录解题》是一部目录学名著,但在清代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该书已亡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文献通考.经籍考》中辑出佚文,编为二十二卷。为目前通行之本。本文对其中“文史类”排列顺序的错乱,根据《吟窗杂录》、《文献通考》,以及《直斋书录解题》残卷,提出校正意见。  相似文献   

9.
一百年前,震惊世界的藏经洞打开了,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一个无尽的宝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然敦煌遗书大多为残卷,其中有不少甚至是碎片,因而比定残卷之名成为敦煌学者的首要任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绝大多数敦煌残卷已经有了正确的定名。其中以《敦煌劫馀录》(陈垣著)、《伦敦博物馆藏敦煌卷子目录》(英·翟理斯著)、《敦煌遗书总目索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纂成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当时由于急于求成,时间仓促,因而存在不少错误遗漏。《全唐诗》问世后数十年,日人上毛河世宁即辑有《全唐诗逸》三卷。解放后,《全唐诗》的整理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出现了许多匡误、辑佚之作,而其中尤以《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八二年出版)所收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先生《全唐诗续补遗》成绩最著。近年,陈尚君同志在《全唐诗外编》所辑之外,复成《全唐诗续拾》六十卷,并  相似文献   

1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善本书联合目录(Chinese Rare Books Project)编辑部主任艾思仁博士(Dr.Soren adegren),是一位造诣精深的汉学家,最近在国际互联网上发表了《一封关于永乐大典的公开信》,对流失百年、现分藏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公私收藏家的《永乐大典》残卷之归属问题,提出了具有卓识的意见,已经获得不少国际有识之士的呼应。据初步调查,编纂于明代永乐年间、原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的《永乐大典》,目前尚有近八百馀卷存于天壤间,其中除了中国大陆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四川大学)及台湾(如中央图书馆、中研院史语所)的收藏外,又有部分藏于欧洲(如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德国汉堡大学、柏林人种博物馆)、美国(如国会图书馆、波斯顿图书馆、哈佛大学、康乃尔大学)、日本(如京都大学、东洋文库、静嘉堂文库、天理图书馆、大坂府立图书馆)、韩国(如汉城李王职图书馆)、越南(如河内远东学院)及一些海外私人藏书家之手。1959年,中华书局经辛勤搜访,曾影印出版征求所得的海内外三十馀(公私)家所收藏的七百三十卷、三百馀册《永乐大典》残卷。影印本将原书缩印为线装四开本。朱墨套印(书名红色、正文黑色),分装为二百零二册、二十函,流播学林,使读者得以稍补故国文物沦丧之憾恨。至1984年,中华书局又将陆续收集到的六十七卷底本,连同残本零叶五叶,合原有的七百三十卷,再度影印成七百九十七卷本,使现存《永乐大典》残卷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均有了便于研究利用的影印本。此外,台湾(以中华影印七百三十卷本增入德国收藏本十二卷)及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十六卷),也曾先后出版过《永乐大典》影印本。鉴于各家藏本之内容,大多已有影印本可取代的现状,而呼吁各家将所藏《永乐大典》原本归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创议,表达了一种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尊重态度,也体现了一种有利于东西方学术文化日益融合的睿智。  相似文献   

12.
《玉台新咏》编纂"艳歌"十卷,所选诗歌集中女性题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性化诗集,凸显了推崇女性文化的思想,呈现"诗缘情"、文学发展史、保存文献校勘古籍的本体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七卷本《张籍诗集》,《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四》及钱曾《也是园书目》等均有著录。钱曾之后,此本无传,后人不得睹其面貌。通过对张籍诗集版本源流的梳理可知,南宋汤中据以编辑八卷本《张司业诗集》的“家藏元丰八年写本”,实为七卷本张集。  相似文献   

14.
据滕枝晃先生拼合,敦煌 S6161、S3329V、S6973、P2762诸残卷实为《张氏修功德记》之残篇,而这个残篇的背后,又抄有十数首七言诗及两首五言诗。由于 S6973背面内容不见于敦煌遗书胶片,故诗间有断损。从整个内容及风格来看,整个诗集当出自一人之手。郑炳林先生曾有过录,并推断是敦煌都僧统悟真作品,此外不见于他人研究。这卷诗集是敦煌边塞文学中难得的个人集作,郑先生录文多有错讹,故在此重新校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为文化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出现了文化繁荣的鼎盛局面。在这一时期,《史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流传更加广泛,研究《史记》的著作大量涌现,是自汉以来《史记》流传、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也是写本最纷繁的时期。但当时的写本今多亡佚,仅有九卷传世:三卷原藏敦煌莫高窟,即《史记集解燕召公世家》残卷、《史记集解管蔡世家》残卷、《史记集解伯夷列传》残卷。此三卷皆被法国人伯希和盗去,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另外六卷唐写本,皆藏于日本,即: 1.《史记集解夏本…  相似文献   

16.
杨守敬先生从日本带回一卷手写杜注左传残卷。杨氏以为是出自北齐人手笔,宣统元年在上海石印成册,定名为《北齐人书左氏传》(我看是唐人手笔)。其跋语中说"其注末每多之也等字,亦是六朝旧习"。  相似文献   

17.
《赵浚谷文集》十卷《诗集》六卷《疏案》一卷附《永思录》一卷,明平凉赵时春撰。其书传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及《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等著录有  相似文献   

18.
我对杨宾的集子发生兴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当时在旧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关于杨大瓢》的文章,作者是杨宾的晚辈同乡周作人。文中介绍杨宾的集子说:"嗣知有《晞发堂文集》四卷,系杨慰农所编而未刊之本,在书肆寄售,问之云是东莞伦氏之物,今南行未返,因不能得,稍觉可惜。但诗集却于无意中得了一部,《力耕堂诗稿》三卷,康熙中叶刊本,每卷首有朱文印曰‘摩西’,又一印左旋读之曰‘黄人过目’。盖是黄摩西故物,亦正可珍重也。"黄振  相似文献   

19.
《观无量寿经》是大乘佛教净土宗开宗立派的经典之一,在敦煌文献中,我们发现《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写本共112号,其中不少残片本出自同一写卷,后被撕裂而分离为数号。本文通过对敦煌本《观经》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笔迹等不同角度的对比分析,把16号《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残卷或残片缀合为6组,使一批原本分离的"骨肉"得以团聚,有助于我们对相关写卷的性质作出更为客观、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天津展出的两件敦煌写经孤本,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两件写本分别是《大智度论卷第三十》经卷和《摩珂般若经卷第二》的两个断片。《大智度论卷第三十》通卷长近十米,卷面完好,有尾题《大智度论卷第卅》。据介绍,现知这一卷海内只在北京图书馆藏有唐代写本的残卷,仅存一纸28行,而这次展出的经卷经专家考证是南北朝晚期或隋代的写本,所保存的文字量约为北图本的20倍,甚为宝贵。《摩珂般苦经卷第二》的两个断片卷面也完好,其中一片卷首题有品名《摩珂般若波罗蜜舌相品第六》,除品名外,存文字15行,为南北朝晚期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