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美琴 《早期教育》2007,(10):51-51
佳佳是我班长得最高的孩子。可别看她个子长得高,哭起来却比小班的孩子还厉害。只要有一点小事,或是一点困难,她便会哇哇大哭,仿佛是天塌下来一样。此时,我都会很耐心地去安慰她、帮  相似文献   

2.
答:要使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自觉自愿去学习,往往需要耐心细致地培养。如从小在较好的音乐氛围中成长,他自然喜欢音乐;经常欣赏精美画册和各种高雅美术展览等,他自然会有很强的美术“情结”。孩子想学的时候也不要立刻就入班,先让他参观其他孩子的学习情况,等他兴趣、意识更浓时再开始学习,这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4.
刘丽云 《家长》2014,(6):41-42
孩子是可爱的天使,是我们的未来,寄托了我们美好的期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因而,我们快乐着,感动着,困惑着,痛苦着。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在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没有几件小事令我们始终记忆犹新。今天,我就先来说说我的那几件小事。  相似文献   

5.
我的教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违背教育的规律,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有了一些失败的教训。儿子幼时很愿意和小朋友交往,经常出门找小伙伴玩。有一次和小伙伴玩沙时,朝一个孩子头上撒沙子。其实,这本是一件小事,只要制止他就行了。可我当时认为儿子是犯了大错误,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就跑过去,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了三巴掌,打得孩子哇哇大哭。然而这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养育孩子不单单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机会,一种重新审视自我和成长的机会。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中,与其说是作为家长引领孩子逐步认识和接触这个世界,不如说更多的是孩子帮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成长。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感悟和反思,孩子的成长有时候会无形中教会我很多道理。  相似文献   

7.
高静 《生活教育》2012,(3):54-56
刚加入幼教行业的第一年,我成了小班新生的班主任,对于这个新的挑战我紧张过、担心过、无助过。人们常说孩子们就像一张张白纸,既要用心呵护又要耐心教导,尤其现在的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重心,备受家长们的宠爱与迁就。想起他们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不休,会在脱下裤子前把小便解完,会围着老师报告东报告西,会在小伙伴面前摆出唯我独尊的架势……面对这些,我生怕自己会束手无策而应付不来。  相似文献   

8.
赵丽 《教育文汇》2008,(1):49-50
我是一位小学教师。我的孩子欣16岁就顺利考上了全围重点大学。别人都说我教子有方,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我说不上有什么好方法,唯独孩子小时候学习上的一件小事记忆深刻。如今写出来,也许会对那些为教育孩子而头痛的年轻父母有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杨军娥 《考试周刊》2012,(19):164-165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附属品。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我们的责任都是教给他们生存的方法.而不是将他们“圈养”.“监控”会羁绊孩子成长的脚步,有耐心的家长会在此时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用足够的爱心感化孩子。孩子也会在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0.
熹睿 《家教指南》2007,(8):45-46
看着孩子慢慢成长,我有一种满足的感觉,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摸索;我积累了一些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都是成为我的法宝。我的法宝就是不急着插  相似文献   

11.
女儿若菀刚满8岁,小家伙从小就活泼开朗,独立生活能力特强,比较有主见,还具有一定的号召力。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每天把爱心倾注给了幼儿园的孩子们,下班回到家对自己的小宝贝反而失去了耐心。在我的记忆里,好象从来没有认真仔细地听完孩子说话。但是两年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却给了我莫大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王玉清 《新疆教育》2012,(19):77-77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有两类单亲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问题,最需要我们教师特别关注:第一类是性格内向的单亲家庭孩子,他们自卑、脆弱、敏感,胆小怕事,没有主见,性格偏执;另一类是胆大妄为,说话粗野,家长管理简单粗暴或疏于管理的学生。这类学生如果重视力度不够,教育方法不得当,往往容易走上人生的歧路。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心理障碍萌发时期,这时候,如果班主任就和家长互相沟通,做细致而又耐心的工作,尽量给孩子一个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同时随时给他们心理疏导,尤其是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坚强的品格,培养他们做事的能力,孩子心理不健康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下面就第二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杨传梅 《学子》2014,(12):18-18
孩子小,控制能力不强,所以有时会因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特别是小班小朋友,经常会有孩子被抓伤、咬伤、推伤等,他们不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他们只知道谁对他不好,他就对谁不好,再加上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容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在平时教育时也存在人家打你,你也去打别人的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14.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西尔曼说:“如果父母与孩子交上朋友,就会觉得与孩子成为一生的至交,这种友谊对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大为裨益。”乍一看到这句话,我的心仿佛被阳光照射了一般,霎时亮朗了许多,因为它让我想到了一种有尝试性、甚至有些挑战性的方法,来帮助管理我们班上的那些“猴孩子”。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我邻居有一对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算争气,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父母说了孩子一句,孩子却受不了父母的指责而离家出走。这件事对父母的打击很大,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廊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为什么那么爱他们,孩子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为了帮助家长朋友们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对"耐心"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了一定认识:在心理学上,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即耐力,它与意志品质的其他方面,如主动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关系,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我已经在教育岗位上工作5年多了,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人都说教学辛苦,确实,做为教师挺苦挺累的,除了授课之外,还要掌握科学的心理功课,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修养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这些规律不是靠纸上谈兵、照本宣科就能做好的,需要我们从经历的一点一滴平凡小事中积累。我们这些拥有最神圣职业的教师,将带着母爱推动孩子的摇篮,用自己无私的爱与每一个孩子同行。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作为孩子成长的领路人,要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优秀的教师会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来面对学生成长中的每个行为,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心田的守望者。这是发生在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一个真实故事。一天,诺必塔小学校长保罗在经过一个教室的时候,发现一名学生正从教室窗台上往下跳,小手里还捏着一件东西。保罗马上明白:这名学生是到教室偷东西。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之间的冲突总是难免的。即便只为了一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双方一不小心拌上几句嘴都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这种冲突就会一再升级,孩子就会陷入父母矛盾的旋涡而无所适从,甚至可能利用父母的矛盾肆无忌惮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儿子有点挑食,只吃肉不吃蔬菜。为这事,我没少操心。于是,每顿吃饭,我都会煞费苦心地劝说他吃上几口蔬菜。那天我正夹着一筷子油菜往儿子的碗里搁,儿子的小嘴随即噘了起来:“行了,妈妈,我都已经吃那么多蔬菜了。”望着刚吃了一两片菜叶子的儿子,我耐心地劝说他:“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