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致命弱点。探其原因,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产生动因是科学精神缺失的直接缘由;畸形的科学文化理论构建是科学精神缺失的深刻缘由;传统的治学方式是科学精神缺失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2.
胡明复是我国近代科学发展史与科学教育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早年留学美国,是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为科学社的发展和《科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重视科学的社会功能,宣扬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并且躬行实践,积极投身于科学教育。他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为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推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肇始于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科学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反叛,初步动摇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力地冲击了以科举制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培养了时代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同时,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最初阶段,科学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完善。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年盛行的以倡导科学教育、阐明科学价值、传授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重视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教育思潮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它不仅丰富了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而且对民国初年的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兴起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科学价值观历来以"经世致用"为核心.近代以来,这种实用主义的科学价值观一直以"中体西用"为原则,它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的输入,激励了中国人学习"西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人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精神的接受.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过程深受这种传统科学价值观的影响,从洋务运动时期到新文化运动前后,虽然在学校制度、学科设置等方面改革颇具成效,但究其本质,中国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理论等方面的教育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杨杏佛作为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创始人之一,其科学教育思想是“五四”时期科学教育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他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将科学教育与中国的实业教育、实业发展相联系,重视科学教育与民主革命、社会发展的关系,倡导科学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提倡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宣传科学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谢伟健 《文教资料》2008,(15):108-110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其科学教育思想尤为突出.他是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最早倡导者,他的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新教育的影响巨大.他针对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弊病,传统教育重德轻智的缺陷,提出较为完整、科学的科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同时和前人相比更加重视科学教育的方法的传授,更加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对西方科学文明史的研究思考,他主张应该重视科学伦理道德的教育: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有着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等的特点,这对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十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的近代化和西方近代科学的输入紧密相关。在近代的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科学文化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时期形成的科学文化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日臻成熟和完善,科学文化观在形成的同时也在引领近代科学的发展。当前需要一个具备新时代特征的科学文化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近代科学史,上限是1607年,下限是1915年,其标志分别是《几何原本》的翻译和《科学》杂志的创刊。前者使中国传统的科学发生质变引起科学革命,中国科学进入近代时期,后者使中国科学登上世界科学舞台,中国近代科学史终结。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是适应鸦片战争后御侮图强的政治需要和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经济需要而产生的。科学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科学教育的产生有力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变革。清末政治经济是制约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虽然他的一生处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中国近代,但是他的思想却有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及现代性价值。集中体现在他“黜伪而崇真”、“屈私以为公”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及变革救亡的政治思想;“以自由为主,以民主为用’’的自由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思想;批科举兴学校的教育立国思想及其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应用理念中。严复的思想及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大批知识分子的影响,开创了我国现代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科学创新的支点。从培养创新人才要求出发,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应用科学史案例来阐述科学的怀疑精神,从而为如何利用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精神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主导下,长期以来,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一直存在着把科学教育片面理解为只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更高层次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的问题,这不仅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而且对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全球性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因此,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只有加快科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大力加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方面,在我国,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展开,整个社会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对人文精神的呼唤,高职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的培育,使学生既具有人文精神又具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改革要借重科学方法论的问题研究,是运用自然辩证法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去探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的一个尝试。从美国的"学科结构运动"教育改革的失败教训,到中国目前仍在深入推进的、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证明科学方法论不管在改革的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的建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的方向和任务 ,但是 ,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文化保守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忽视和反对科学的态度是错误的。作为理性的思维活动 ,科学是普遍的。科学精神的根本基础是社会的经济制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形式 ,它们之间是一种“家庭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对西方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在思想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飞跃:其一,接受西方的逻辑方法和实验方法,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二,运用他们所理解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为变法维新服务,取得了重大收获.这种探讨,有助于思想的解放,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增强了维新理论的战斗力,对五四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精神起了先导的作用,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素养的内涵与我国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是相对应的,这样的科学教育目标取向,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基本的保证。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是提高学力的高标准教育。科学精神的养成既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科学素养的要旨。科学素养的培养与科学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ST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是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适切方略。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文化是科学教育的灵魂,当代中国的科学教育必须确立传承科学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就要丰富科学教育的科学文化内涵,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以传递科学的理性和实证精神,凸显科学的人文价值,强调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构建基于科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体系,即重新定位科学教育目标,追求多元化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科学课程的科学文化内涵,构建融入式HPS课程体系;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文化品位,注重建构与对话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科学教育片面理解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这与新时代的要求极不相适应。文章指出,必须全面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要充分认识到在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过程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比之单纯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起着更为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