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世纪复出的董立勃的长篇小说《白豆》既注重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深刻性——通过好看的故事讲述人性的复杂;又讲究叙述方式的新颖性、多样性——利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诗意的叙述。这样就改变了传统长篇小说重“史”轻“诗”的趋向,使他的长篇小说《白豆》取得雅俗共赏的效果,成为新世纪文学界引入注目的“西部经典”。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小说学会权威评定的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的六部长篇小说里,新疆作家董立勃的《白豆》名列第二,可以看出这部作品的分量和它给小说关注者带来的惊喜。未知这部小说从过往历史中钩沉出来的西部故事对大学里年轻读者来说会不会一样有趣——今天的大学生恐怕很少人有心思去读当代小说,即使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小说更让人了解历史和人性。  相似文献   

3.
董立勃创作了多部发生在"下野地"的垦荒题材小说,诉说了众多兵团女性故事,分析了兵团文化特质,着重探究兵团文化的规训在劳动、爱情、婚姻等方面对女性心理及行为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试图对兵团文化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短篇小说《阿拉比》是乔伊斯《都柏林人》小说集中的第三部小说,独特的叙述策略是小说的一个鲜明特征.小说由全知叙述者、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者以及拥有两种眼光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共同叙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经历理想幻灭之后精神顿悟的故事.小说的矛盾聚焦于当时的社会氛围和男孩心理之间的对比以及男孩内心世界的冲突.此外叙述时间上的时序和时距的处理也恰到好处地营造了故事的矛盾.小说在这种独特的叙述策略下,在对立和冲突中凸显了主题——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5.
海男的《梦书——西南联大》是一部散文化特征非常明显的小说,其散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较为松散的小说结构和小说语言的散文化两个方面。小说的散文化使小说的梦的意境和现实完美结合,也以散文化的部分填充了小说故事本身较为单薄的缺陷,同时打破了小说叙述时间和空间的单一性,给予小说叙述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6.
董立勃的小说多以新疆兵团农场荒原(下野地团场)为创作背景,描写那里至情至性的男女之间的故事,尤以刻画承载坎坷命运的女主角见长。他给自己笔下的女人作出"粮食"的特殊评价,具有深刻的意味。  相似文献   

7.
"叙述者"是叙事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叙述者既不同于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也不同于故事中的人物。国外叙事学家热奈特区分了第一人称叙述中的叙述者与人物,并定义了小说叙事的叙述层;巴尔对小说叙事的叙述者、聚焦者、行为者进行了文本分析;国内学者基本上沿用了国外叙事学家们的理论和认识。实际上,叙述层的发现对于叙述者与人物的区分非常有用——同一个叙述层里,故事中的人物与叙述者不能混同。  相似文献   

8.
小说离不开故事,但小说也不只是故事.小说是如何“讲”故事的,正是故事叙述和小说叙述的不同所在.引导学生从阅读故事获得的初始印象开始,去寻找这种印象的来源,通过逐层分析小说讲了什么,作者是如何讲的,帮助学生真正读懂小说的丰富主题.  相似文献   

9.
镶嵌式小说是由两重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构成,分别称之为外故事和内故事。外故事是小说文本的外层叙述单位,内故事在整体上是外故事叙述链上的一环;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内、外两重故事的题旨综合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相对传统小说而言的当代新小说其叙述重心由传统的故事重心转移到叙述方式重心,叙述方式的创造成为当代新小说新的叙述焦点.因此,当代新小说对于小说的叙述形式进行了叙述策略、叙述声音、叙述语言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使小说更具表现力和创造性,表现出叙述因素的重要价值,激活了文学观念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京味派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浓烈的平民化色彩,更在于其通过口语化的幽默语言来表现的一种雅致、含蓄、舒展、雍容的北京文化。作为京味小说的源头,老舍以其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通俗、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本文试图从京味派小说概述、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和小说中的"京味"与"京味"中的小说三个方面展开对京味派小说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语象"作为显现在语言中的图像,是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文学作品具有图像感的一个桥梁。艾特玛托夫在小说创作中,主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语象",利用白描、比喻、象征这几种修辞艺术生成语象,使得小说极具画面感,有了一种图像般的审美特征与审美效果。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正是因为对"语象"出神入化的运用,而使其小说得以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3.
琼瑶是台湾久负盛名的言情小说大家,在几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以唯美动情的笔调为读者奉献出一部又一部言情佳作,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文章在风格理论的框架下,选取1996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琼瑶全集》作为主要语料,通过对小说选词、造句、段落、辞格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琼瑶小说的语言风格有柔婉、典雅、繁丰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余华的先锋作品包罗了丰富的声音,其中值得关注的声音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小说人物直接发出的对白声、由叙述者描述的喊叫声以及因为暴力行为而产生的"暴力之声"。这三种声音在余华的先锋小说中分别起到了解构人物形象、重造时空和修饰语言的作用,推动了余华的先锋小说冲破叙事成规,因此对声音的摹写是余华在小说中运用先锋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鬼子作为一名以书写“人民当下的苦难”见长的作家,其小说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情绪。从小说文本的语言入手,分析研究鬼子蕴藏在小说语言中的情感情绪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刘文静  崔学军 《海外英语》2012,(13):248-249
Beyond the stories,Golding spends much effort on an issue called"impotence of language"in his works,especially Lord of the Flies and Darkness Visible.Thus Golding’s language view is worthwhile to research.With help of Lacan’s theory of signifier and signified,this paper made a primary glance about Golding’s language view within the two novels.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作者十分熟悉八股文的语言风格,转作小说时很难摆脱原有的束缚。小说作者将八股文骈丽的语言以及引用书经的用语方式应用到小说写作中,形成了"以时文为小说"的八股笔法,尤以语言风格最为显著,这使得明清小说的语言被雅化了,并具有鲜明的八股色彩。  相似文献   

18.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研究董仲舒历史哲学最为重要的文献。但是,此文篇首以刘歆《世经》的五德相生顺序排列五帝,篇中的"四法说"与董仲舒对策及其他有关董仲舒的文献相矛盾,篇末的"圣人预言说"出自纬书。这些都说明此文不可能出自董仲舒之手,而是两汉之季的公羊后学发挥公羊先师董仲舒的"春秋改制说",综合在此之前流行的"三统论"、"五德终始论"、"文质论"等历史哲学理论混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与经典爱情故事通过女性作为客体的地位和她的吸引力来描述她的性欲不同,方方的小说出现了一些能和阳具独尊相抗衡的女性形象。方方对男权社会贬抑女性的性内化的认同,使这些女性被丑化,同时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及其抗争也被漠视,但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青春时代置身底层的经历使方方仍向我们展露了部分真实。本文试图恢复这些张扬自身欲望的女子的真面目,为某些女性意识薄弱的文本提供一种抗拒性阅读,为方方的新写实小说开拓全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文学样式,但在中国古代小说文本中,却往往有一些非散文的因素——诸如韵文、骈文之类不时出现于其间,我们可以称之为"特殊语言"。有时,它们虽然也以散文的面貌出现,那就是诸如行话、隐语、俗语、方言、歇后语等。这些"特殊语言",不仅在小说作品叙事或写人时发挥了散文很难达到的特殊作用,有时还能以"代言"的方式展现书中人物的个性特征。更为有趣的是,上述问题又引起了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者们的高度重视。正因如此,如果我们对这些"特殊语言"视而不见的话,就等于丢掉了中国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