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需要。生活不是孤立的存在,嫁接生活,让语文课堂能够接地气,与生活相容,拓宽语文教学外延。"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语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反过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观照联系生活。学生是社会生活的成员组成,他们最先接触的、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活世界。语文课堂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耿静静 《现代语文》2013,(4):136-137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要推进语文教学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将语文的外延等同于日常生活。这里的"生活世界"指向生活的"意义"层而非生活的"事实"层,指向学生的内心生活而非学生的外在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心生活化,只有深入学生生活与其心灵的碰撞,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本文仅从作  相似文献   

3.
阅读     
贾琦 《贵州教育》2011,(3):23-32
写在复习前美国心理学者华尔特·B·科勒斯涅克“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之所以受到普遍认同,乃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真谛,还突出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是什么呢?首先它表述了我们语文教育观念,即消除学校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将师生从课本世界、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183;B&;#183;科勒涅斯的话。这句话在我国语文界广为传诵。它高擎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旗帜,有力地影响着人们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认识这句话呢?  相似文献   

6.
一、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说明了语文和生活同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实践和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根,只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根深蒂固,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根,只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根深蒂固,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材史上一个突破性飞跃."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陈锋 《现代语文》2008,(3):73-74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具体如何实施,就让人挠头了。而且高中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了。因为许多语文知识初中都已学过了,高中主要是提高能力,再加上数理化压力大,高中语文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成了主课里的副课。  相似文献   

11.
语文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生活产生语文,语文反映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因此,有人呼吁语文课堂要回归生活.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呢?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创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一、走进生活,激发学习情趣情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取之不竭的语文资源.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是把语文教学纳入现实社会的对话网络之中,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让语文学习鲜活有趣,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卢峰  罗曙光 《学苑教育》2012,(18):32-33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是一条学习语文的捷径。它能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自由地遨游语文世界,把握语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所谓生活化课堂就是知识与生活、学习与生活、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诸般滋味,在生活的广阔世界中感受到"大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学好语文,将语文的外延充分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贴近生活进行语文教学,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延伸开去,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天地中有利的因素……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材料"1。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给学生展现一个生活化的大语文世界,实现"学与用"的教育目标。一、利用多种艺术形式,服务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许乃文 《教师》2019,(16):1-1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日常生活元素,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并呈现生活画面,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为生活体验。将生活"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故事人物、生活角色,方能促进学生用心阅读、体会与感悟。例如,教学《伯牙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名言。新课标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像生活一样广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就拿近两年江苏语文高考卷为例,2010年的江苏语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陈素珍 《考试周刊》2013,(52):33-34
<正>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语文学习是最复杂最富弹性的,它与生活的外延几乎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