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作为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创造的本质要求,具有最高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哪里存在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哪里就存在孕育美的情感和想象的土壤,就一定会结出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丰硕的物质之果和精神之果。审美反映旨在从现实中发现一种与人的自由本质发生某种联系的特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构成审美反映的起点,经主体的诗性直觉和精神生命的自由创造,最终完成美的感性升华  相似文献   

2.
翠翠:自然感性的生命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自然大化的内涵,是作者塑造的一个自然感性的生命形式。翠翠身上具有“天人合一”的性灵,展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的生命自在状态。她身上还具有一种非人为、未加粉饰的本然状态,即人的一种自然本性和自由精神品格,表现了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自主状态。翠翠这一自然感性的生命形式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景象,成为一种生命和精神存在的意义,凝聚着作者向往的生命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3.
作为心灵的写照,元好问的词通过对感性世界的描写,自由的构筑了一个真实的心灵世界,用理性和体验解读了人的内在精神,从而达到了自我意识的高度自觉,主要体现在对双重人格的展示与主体生命的深沉咏叹上。  相似文献   

4.
老庄美学中的重要范畴“虚静”,与中国古典美学“天人合一”的传统密不可分,是达到物我两冥的审美境界从而达到自由生命的前提条件。它肯定着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表现着自由生命特别是内在精神生命,充分荡漾着生命之流。  相似文献   

5.
晏殊词生命美学的精神向度,大多表现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促的沉重叹息;对人生孤独与尘世聚散无常的深沉感慨;更表现为享受当下富贵娴雅生活情趣的价值追求和对人类生命无往不复的圆融观照。这美学四维,体现了晏殊对生命现象由感性体验到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展现了他对生命本质不断体悟和升华的智慧精神。与同代词人张先、柳永相比,晏殊词更善于从主体生命精神的纵深之处掘进,在生命的感性欲望中积淀着更多的理性操持和诗性智慧,对生命本质的体察把握更为深刻,这就是晏殊词生命美学精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审美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达到人在实践中的全面自由发展。也就是说,人通过这种发展达到三个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自然与人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这是人类在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中的最高理想。   艺术代表的是最丰富的感性领域,最能发掘人的感性潜能。透过艺术的形式,使人的情感纳入理性的调节和升华。所以,艺术教育能使感性和理性得到统一。艺术离不开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教育能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需要,同时,在艺术活动中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一方面,透过艺术…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视域里的生命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断言:21世纪是体验哲学的时代。这种体验,在笔者看来即为生命体验。生命是体验依托,而体验伴随着生命的全过程,它规定着特定的生命且被这种成长中的生命规定着。这里所说的生命,是指人的整体性存在,包含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实体生命与精神生命、感性生命与理性生命各个方面,是一条由生存、实践、超越诸环节组合而成的生命活动之链。德性生成作为这条链上的独特一环,尽管有其特殊的内在生命需要的导向和超越性的精神追求目标,却不能脱离人的现实存在,不能脱离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8.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道家站在自然宇宙观的高度,从人类生命与宇宙生命的统一中来认识生命本质,崇尚自然,尊重生命,追求生命的超越和精神自由。这种自然主义生命观,不仅摆脱了神性,超越了物性,同时也超越了人为的德性,为化解生态危机和人性异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石,对建立和谐的自然、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煜词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他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是把帝王的王位作为唯一,他把生命的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生命的真纯而不是帝王的决断和冷酷。他的词追求真情实感的自由挥洒,善用想象,化虚为实,善用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外在自然、内在深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的集中概括。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的内涵、创造过程、结构特点都体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意境产生的哲学背景,庄子的“游心”思想则是其具体的精神来源。气韵生动的自然成为人类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创造的根本途径是“澄怀观道”,在静默中观照活跃的生命,才能达到艺术上的最高灵境。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点,“虚”是空灵和韵味之所在,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情趣。综观中国古代文化,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空灵动荡、深沉渺远的美学追求:意境不仅是艺术,也是人生的极境。  相似文献   

12.
学习生命的回归催生了研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的根本旨归在于体验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和课程学习化,从而实现人类的最高学习价值追求:学习自由。  相似文献   

13.
人既是感性的物质存在,又是形而上的精神存在。生命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境界,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探求人类精神的出路作为自己的使命。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的小说最基本、最核心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关注入的生命发展,尤其是强调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是颜元教育追求的核心点。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救世济民的本领,是教育促进生命发展的基本要素。颜元的这一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士农工商阶层的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15.
魏晋是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一摆各种伦理纲常的束缚,而追求精神的自由,标榜自我个性,张扬自我性情,并在对生之眷恋中产生了生命易逝的哀叹。这些都通过这时期的舞蹈表现出来,从而使舞蹈成了鲜活、充盈、自由的生命的表达。舞蹈本身也因此获得了丰富的内涵,具有了意蕴美。  相似文献   

16.
艺术作为自由生命的超越活动,直接成为人克服有限和无限、此岸与彼岸、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体、自由与必然普遍分裂的中介,从而使生活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尖锐对立性转化为中介过程的生成性。艺术的中介过程是通过人感性的审美生成实现的;艺术中介的含义在于,艺术并不给出终极答案,它只使追问人生意义活动伴随你的终身;这一中介运动过程中生成的不仅是艺术的或美的世界,而是人的“活感性”。因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断言:整个文学艺术史,就是人的生命活感性生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从人的生命的结构和意义看.信仰和自由都在高处。人的生命是从天、地、人那里领受过来的,它由个体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宇宙生命(精神生命)三部分构成;同时,它又通过人格、人文和人道的三重提升,创造出自我、社会和宇宙的三重生命内涵。生命的最高意义或价值应当是自由。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哲学的主流是生命哲学。未来的生命哲学将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感,将进一步从感性实践出发,更充分地展现人类生命的具体规定性和丰富性,将致力于追求生命的完整性与和谐发展,将尽可能克服目前哲学学科分类中所存在的“条块分割”的弊端,将进一步推动哲学的“大众化”……。21世纪生命哲学在把握人类生命的同时,将成为人类生命的理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的"情"是复杂的、动态的概念,在最高层面,"情"是一个理想的秩序世界的主体和核心,对汤显祖来说这个世界既存在着精神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也有生命追求层面的高度统一,因为他的人生经历与心态历程的演变,成为他生命追求的根本动力和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则进行。生命教育必须坚持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三者相互统一协调的原则,借鉴国内外经验,开展学术交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和生命教育研究,可以促进生命个体真善美的自我追求,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个性鲜明、掌握创造智慧的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