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纷争的重“文”还是重“言”问题,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课堂教学已经失去了方向。到底怎样的课堂教学是好的教学,由此,难免在学科性质教学模式等方面造成没完没了的争论。以致无法寻找到当前文言文教学谜团重重、效率低下的真正根源,也无法寻找到清除萦绕在一线教师脑海里面对高考压力与素质教育冲突的“困惑”和“尴尬”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之痛似乎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顽症。是重"文"还是重"言",因人因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将有怎样的突破?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又如何发挥文言学习的积极作用?带着种种问题,2006年金秋时节,第八届苏浙沪皖"新语文圆桌论坛"就"追求文与言的和谐"这一主题,在安徽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展开研讨,共同为文言文教学之路寻找出口,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4.
重新厘清"言"与"文"的概念,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恰当地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言"是文言文的根基,"文"是文言文的灵魂,应改变目前"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教学中,无论是因言释文,还是因文悟言,都是要做到"言""文"和谐统一,以提高文言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邓婷 《学语文》2014,(2):74-75
正新课改实施以来,文言文教学仍难以打破"高投入、低产出"的僵局,要么重"言"轻"文",要么重"文"轻"言"。前者是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古汉语语言学与语用学知识,忽视了文言文的整体之美;后者是指教师将课程目标定位到文化层面,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文章层面,重视篇章技巧的解读与文化内涵的体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三种误区:重"言"轻"文";重"文"轻"言";"文""言"并重,但关系僵化。笔者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长远发展,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文促言,以言悟文",由"文"到"言"再到"文",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效。近期,笔者有幸聆听了几节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市级公开课,其中课题为"《记承天寺夜游》的同题异构课"观摩了三节,授课者皆为市区级骨干教师,授课对象为八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之痛似乎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顽症。是重“文”还是重“言”,因人因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将有怎样的突破?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又如何发挥文言学习的积极作用?带着种种问题,2006年金秋时节,第八届苏浙沪皖“新语文圆桌论坛”就“追求文与言的和谐”这一主题,在安徽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展开研讨,共同为文言文教学之路寻找出口,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之痛似乎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顽症。是重“文”还是重“言”,因人因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将有怎样的突破?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又如何发挥文言学习的积极作用?带着种种问题,2006年金秋时节,第八届苏浙沪皖“新语文圆桌论坛”就“追求文与言的和谐”这一主题,在安徽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展开研讨,共同为文言文教学之路寻找出口,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王小东 《江苏教育》2014,(18):10-12
生活化理念,对如何处理好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问题是具有启发和指引价值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依照文言文的浅易性定位及文言文的本体特征,遵循生活化理念来展开教学,不断强化学"言"先要入"文",入"言"方能活"文",入"文"与入"言"都需回归生活等认识,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处理好"文"与"言"的教学,可以实现文言文教学质态的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文言文教学有两个怪现状:一是公开课重"文"轻"言",二是家常课重"言"而轻"文"。这都不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应有之道。文言文教学要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诵读感悟,将文字读通读顺,体会文言文语言表达特点;要从学情出发,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文"与"言"的教学。"文"指文章、文学、文化,即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言"指词句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即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理解掌握。目前,大多同仁在文言文教学中重"文"轻"言",或"文""言"并举。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语言环境及学生对汉  相似文献   

12.
骆静波 《教师》2011,(4):38-38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高中语文教师争论的焦点。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文"轻"言"和重"言"轻"文"两种现象,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浅谈了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言""文"并重。  相似文献   

13.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提高了古诗文的比例,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特定的言语形式,文言文由"言""文"两部分构成,其中"文"是"言"所生成的,"言"是"文"所建基的,二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更不可偏废。因此,文言文教学应找准二者的结合点,使之有机融合,做到言文合一,达到发现言之妙义、文之神韵、传承文化的目的。言文合一的教学方法,是指疏通字义时,从篇  相似文献   

14.
一长期以来,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大问题。钱梦龙先生曾于1997年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而时隔10年,"言""文"关系一  相似文献   

15.
一长期以来,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大问题。钱梦龙先生曾于1997年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而时隔10年,"言""文"关系一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亘贯古今,最能体现文以载道。高中必修教材的文言文教学以积累"言"为主,而选修教材应该重"文"的教学,"文"的教学就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此渗透人格教育。因此,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以"道"为先。  相似文献   

17.
杨云 《文教资料》2014,(26):29-30
关于文言文教学重"文"还是重"言"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也一直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结论。但对高中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文言基础,有高考指挥棒的指引,重"言"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重"文"。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在于“言”、“文”分离.要么重“言”轻“文”.搞机械枯燥的字、词、句、篇的串讲训练:要么重“文”弃“言”,忽视文体特点.凌空蹈虚地架空分析文章。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文”与“言”的和谐——既依据文体特点,重视文言文字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符合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文章语境中动态积累字词.进而通过经典文章的学习。传承古典文化.是文言文教学摆脱困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失误,或者说对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言与文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第一是有言无文,逐字逐句翻译,字句落实;第二是只文不言,关注文中的情感、价值观以及人文内涵,无度拓展,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架空了语言根基,破坏了文言文独有的语言韵味和魅力:第三是僵化言与文的关系,教学中“简单地将两者撕裂开来,先言后文,言归言,文归文”,看似言文兼重,实则其文是强加到言上去的,而不是在对言的理解中内在生长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正在第二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王学东老师借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一(9)班,执教了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示范课。众所周知,与专题讲座不同,示范课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为"难能",所以"可贵"。相比较而言,文言文尤其难以驾驭。因为当今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弊端多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言"轻"文",大致类似于古汉语课;二是重"文"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