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意义上的自由主义,既是一种思想文化理念,又是一种政治实践。胡适、雷震、殷海光等人以1949年创刊的《自由中国》杂志为据点,在对抗国民党极权政治的整整十年中,成为传播自由民主思想的重镇,为台湾社会后来实现政治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
一 在《扬子江评论》看到王彬彬先生的《鲁迅的不看章太炎与胡适的不看雷震》一文,受益匪浅。此文从当时险恶的历史大环境出发,对鲁迅不看章太炎,给予了“理解之同情”。不过,关于胡适为什么不去看雷震,我不太赞同王彬彬先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1903—1987),北京人。我国著名学者、教授、文学家、翻译家。20年代起活跃于中国文坛和教育界,曾在北大、北师大、青岛大学等校任教,主编过《自由评论》周刊、《时事新报》副刊、《中央日报》副刊。与闻一多、徐志摩等创办了新月书店、《新月》月刊。1949年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站     
《何妨是书生》潘光哲/著定价:26.00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一群书生聚集中央研究院,留下了无数逸事篇章:蔡元培、胡适、丁文江、傅斯年、郭沫若、赵元任、陶孟和、董作宾、李济、顾颉刚、吴晗、周一良、王叔岷、费正清、王世杰、郭廷以、雷震、王世襄……这些  相似文献   

5.
蒲慧娟 《新闻窗》2008,(1):119-120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宗。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称胡适是“首举义旗”的白话文运动“急先锋”。但是,白话文的胜利并非胡适等人振臂一呼的结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将文学交给大众的事实,从清朝末年就已经有了。”胡适也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以及《四十自述》等文中屡屡提及近代白话文运动,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白话文的提倡,不过是这种运动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3-23,89
胡适在创作上使劲最多,影响也颇大的,是白话诗。他对于新诗理论的探讨,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有显著的成绩。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曾指出,“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肯定他的《尝试集》是“我们的第一部新诗集”;并且说,胡适关于新诗的主张,大体上为当时的许多新诗人所共信誉而他的《谈新诗》一文,“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可见胡适在新诗创造和新诗理论建设初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他的诗集主要是表现了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诗,具有当时的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胡适对于传统诗歌的扬弃,作者在此文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史称: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其实,早在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8.
雷震(1897-1979),字儆寰,浙江长兴人。青年时赴日本留学,并由张继、戴季陶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政治学系。抗日战争时期获得蒋介石的信任和提拔,担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1946年出任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执行政党协商,并获选为制宪国大代表,目睹制宪经过。  相似文献   

9.
高宏 《新闻爱好者》2008,(12):146-147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1891年,卒于1962年,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的早期领导者之一。1949年再度赴美,1952年去台湾,1958年4月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等。学术史上的胡适不仅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还兼受西方文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善本书提要》是王重民先生的一部旧稿,成于1939—1949年间,此后作者续有整理,但未竟全功,作者便去世了,后来经家人、好友编辑整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  相似文献   

11.
刘杰 《大观周刊》2013,(2):22-22
国内外关于胡适的美学论文至今理论方面不多,而且太多论述也不够深刻,贵州大学黄贵娥的论文《在平民经验中建构审美的屋宇一胡适平民化美学思想研究》是其中优秀的一篇。胡适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一直被人,忽略的美学思想.所以笔者准备深入研究胡适的美学思想,特别是诗学美学思想。虽然胡适没有在众多著作中直接涉及有关美学的问题.但在笔者看来.正是胡适所着重对于美学原理用于实际生活的分析。才给美学问题的讨论留下了哲学层面的空间和视角。依据笔者对胡适美学的分析.胡适指出有效审美首要的特性即自由。自由意味着重视个体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个层面.笔者肯定了胡适在某种程度上探讨了有关美学的问题。美学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具体的体裁结合起来。那么就会流于空泛。现在我们提到中国的美学.很多人会自然的联想到王国维、粱启超、蔡元培、朱光潜等等。这些人注重引进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美学产生有史以来的最炎重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手之一,振臂一呼“少年成则中国成,少年兴则中国兴”,更是将自身关于审美教育的感受和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著作和演讲集当中,使其美学思想有深入发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4-24
国内外关于胡适的美学论文至今理论方面不多,而且大多论述也不够深刻,贵州大学黄贵娥的论文《在平民经验中建构审美的屋宇—胡适平民化美学思想研究》是其中优秀的一篇。胡适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一直被人忽略的美学思想,所以笔者准备深入研究胡适的美学思想,特别是诗学美学思想。虽然胡适没有在众多著作中直接涉及有关美学的问题,但在笔者看来,正是胡适所着重对于美学原理用于实际生活的分析,才给美学问题的讨论留下了哲学层面的空间和视角。依据笔者对胡适美学的分析,胡适指出有效审美首要的特性即自由,自由意味着重视个体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个层面,笔者肯定了胡适在某种程度上探讨了有关美学的问题。美学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具体的体裁结合起来,那么就会流于空泛。现在我们提到中国的美学,很多人会自然的联想到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朱光潜等等。这些人注重引进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美学产生有史以来的最大重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手之一,振臂一呼“少年成则中国成,少年兴则中国兴”,更是将自身关于审美教育的感受和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著作和演讲集当中。使其美学思想有深入发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1-21
国内外关于胡适的美学论文至今理论方面不多,而且大多论述也不够深刻,贵州大学黄贵娥的论文《在平民经验中建构审美的屋宇—胡适平民化美学思想研究》是其中优秀的一篇。胡适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一直被人忽略的美学思想,所以笔者准备深入研究胡适的美学思想,特别是诗学美学思想。虽然胡适没有在众多著作中直接涉及有关美学的问题,但在笔者看来,正是胡适所着重对于美学原理用于实际生活的分析,才给美学问题的讨论留下了哲学层面的空阅和视角。依据笔者对胡适美学的分析,胡适指出有效审美首要的特性即自由,自由意味着重视个体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个层面,笔者肯定了胡适在某种程度上探讨了有关美学的问题。美学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具体的体裁结合起来,那么就会流于空泛。现在我们提到中国的美学,很多人会自然的联想到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朱光潜等等。这些人注重引进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美学产生有史以来的最大重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手之一,振臂一呼“少年成则中国成,少年兴则中国兴”,更是将自身关于审美教育的感受和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著作和演讲集当中,使其美学思想有深入发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读书     
★《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定价:58元     本书由白先勇主编,两岸 三地知名学者撰文,从汤显祖 的创作背景、《牡丹亭》的魅 力,一直谈到白先勇改编青春 版《牡丹亭》的来龙去脉—— 2004年,白先勇和苏州昆剧院合作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新版加强了柳梦梅角色,生旦并重。 ★《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范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 月  定价:26元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接递进中,雷震作为中国 民主宪政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1891年,卒于1962年,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的早期领导者之一.1949年再度赴美,1952年去台湾,1958年4月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等.学术史上的胡适不仅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还兼受西方文明的熏陶.胡适的文献编纂思想与实践主要体现在文献收集、整理、史料鉴辨、目录及编纂方法,对目前文献编纂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以其在国内求学,台湾写作却遭政治迫害,最后在美国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语言生动深刻、富有情趣。《自由中国》决不要反共八股我正在找工作养家,听说有个什么《自由中国》杂志要出版了,胡适是发行人。我在中学、大学就喜欢写文章,在南京用笔名发表过几篇文章。编辑李中直是南京时代  相似文献   

17.
徐雁 《出版科学》2007,15(5):87-90
从启蒙到小学,再到中学而后大学,是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过去的中学--人生最关键阶段的教育和学习》《胡适选专业:大师们的大学生活》二书,回顾了施雅风、张维、钱穆、张思之、钱学森等成名人物自由学习,各具人文风采的中学生活,以及胡适、蒋梦麟等大师在大学里随意选择和调换科系的自由选学做法,意欲给现在的中学教育活动提供一点启迪意义,指出在高等教育制度上,学生如何选择科系,在中国的现当代是有着严重断裂的.  相似文献   

18.
徐公持在《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本世纪走过了一条由古典型向近代型不断演变的道路,其近代化进程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起步时期(1900—1928)。世纪初王国维以《红楼梦评论》开了近代学术先河。至五四时期,古典文学研究面貌大变,运用新观念新方法已成为学科中的主流,涌现出王国维、鲁迅、胡适等大师。二、发展时期(1928—1949)。研究观念和方法进一步深化与多样化,学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胡适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具有理性、反思、思辨色彩的文学思想史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敲响了文学革命的晨钟,是引领大众接纳中国近代文学的纲领性文件.在《文学改良刍议》的创作中,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坚持自己的文学思想史观.他提倡自由创作,探求文学本质,去除陈词滥调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学迈向近代文学的步伐.其文学思想史观中对文学各种范畴与命题的思考,如文学观念、本质、意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均可供学界借鉴,促进了我国近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胡适,安徽省绩溪县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1910年,他考取清华学堂第二批直接出洋的留美官费生。闻一多比胡适小8岁,当胡适1917年从美国学成回国时,他刚刚从清华学校中等科升入高等科。因此,说起来他们虽然是清华校友,但这种年龄上的差异把他们划成了两代人。胡适年纪稍长,可毕竟属于上一辈,在五四时代已成为先生,而闻一多在五四时代还是个青年学生。不过,闻一多对胡适并不陌生,因为胡适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者之一,而且其《尝试集》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集。共同的兴趣,缩短了两人的距离。1921年3月11日,闻一多在《清华周刊》发表过一篇题为《敬告落伍的诗家》的文章,极力反对学校的复古空气,把热衷于写古诗的人称作“落伍的诗家”。他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