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庆武 《新闻窗》2007,(2):12-13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做有心人     
新野县食品公司温卫平,是位善抓新闻的有心人。 1984年5月,他路过(?)庄乡食品站门店吋,见门前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原来,有位农民因办喜事急需几十斤肉,营业员梁富善见架上的肉已有些变质,怕人吃后得病,执意不卖。买肉人说:“有点味那好办,用开水一揉照样能吃。”营业员说:“你要是吃出啥毛病,俺心里可咋下得去?”买肉人又说:“咱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梁富善还是没把肉卖给他。看到这儿,小温深为梁富善的高尚品德所感动,经深入采访,及时写出了小通讯《不卖变质肉,不赚亏心钱》一稿,很快被河南日报和人民日报采用。小温不仅眼尖,而且耳朵也特别灵。去年植树节,他栽完树回到家,听在上港乡工作的邻居说:“我们书记真会  相似文献   

3.
我到江苏省江阴县访问养猪模范李仁林。我说:“猪为六畜之首,养猪工作太重要了!”他说:“养了三年猪,田里旺得不可知。养猪,可以肥田。”“种田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不养猪,就要荒田。”我说:“养猪,饲料问题是第一位的。”他说:“养猪,首先要抓饲料。人不给猪吃,猪就不给人吃。”我说:“这猪养得真好!又肥又大。”他说:“你看这猪,滚瓜溜圆,肚子拖地。看见人走到跟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晚年在病中曾对身边工作人员吴旭君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这诚然是伟人的幽默,但对饮食不甚讲究的毛泽东,的确特别喜欢吃鱼,尤钟爱武昌鱼.下面说的就是毛泽东和武昌鱼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三、企盼“同治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是日移居新衙门,即百余年江都日署,乱后,洪逆据为伪宫者也.本年重新修造,自三月兴工,至是粗竣,惟西边花园工尚未毕,虽未能别出丘壑,而已备极宏壮矣.”[1]张文虎带着《晋书》的校稿和张小胖去曾府.门卫见他们走过来.笑着迎上去,施礼问安后,引着两人走到上房敲敲门说: “张大人前来.”曾纪泽一听赶紧拉开门,请两人进屋,给两人倒茶.曾国藩披着衣服,赶紧从床上下来,张文虎走到床边说: “曾公身体看来大好了.”曾国藩说: “今天像没病的人一样,也许是回光返照.”张文虎坐下,接过茶吃了一口,把《晋书》的校稿交给曾国藩,说:“《晋书》的校稿校得不错.”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10,(5):1-1
年前去台湾做新闻交流,采访了“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他说台湾媒体过度意识形态化,同样一件事,有些媒体说是黑的,有些则说是自的,他海外有些朋友相隔几年后回到台湾,感觉“日子不能过啊”。  相似文献   

7.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韶山宾馆住下,就问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里?”毛继生说:“她到长沙儿子那里去了,我们已派人去接她回来!”毛泽东说:“对,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待客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节过后,我打电话给温济泽同志:“前几天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团聚,你为什么不去呢?我四处找不到你。”他说:“不是我不去,是不让我去,不邀请我,我怎么去呢?”我以为他开玩笑:“谁不让你去开会,你真是。”他在电话上简单说了几句经过,原来不久前他参加了一次周扬纪念会,他在会上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胡乔木,还点了什么人的名,他说他对乔木同志从来尊重,“但是人总有缺点,就批评不得,这个风气怎么得了。所以记协的会就不通知我了。既然不请我,我也不好去了。”我放下电话,沉默很久。像温济泽这样一个素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老同志,居然因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另眼相看,这是何苦!每年春节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联欢会,温济泽每次必到,有时候他还讲几句话,今年却是少见的一次缺席。  相似文献   

9.
最近,偶尔在旧报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这是对“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魏青刚的颁奖词,成语“沧海横流”用在此处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另外,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有的人在说到抗震救灾时多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也是把“沧海横流”用错了地方.  相似文献   

10.
那天去新泽西劳伦斯威尔镇一家叫做“爱因斯坦兄弟”的餐厅吃早餐。这是一家犹太人开的餐厅,说是餐厅,却只经营早餐,到下午三点钟左右就要关门。这是种美式的早餐,用各种口味的面包圈涂抹各种起司等各种佐料制成的酱,喝不同口味的咖啡。一般美国人都会拿一张报纸边看边吃,吃得很多,吃很长时间,午饭也就免了。  相似文献   

11.
去年夏天,和一名通讯员去采访一位闻名三乡十里的瓜农。一到瓜园,好客的主人就忙着切瓜,我们边吃边听他唠叼“种瓜经”。末了他说光会种不会摘还不行,我心想,熟了就摘,还能有什么门道?他说:“你俩在这儿吃,就摘十成熟的;要是拉到县城去卖,只能摘七八成熟的.不信,要是摘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史料》2009,(3):59-59
据诗人晓鸿回忆,2006年时一次我去看望季羡林爷爷。他对我说,和谐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要和谐,人自身也要和谐,即人本身内心世界也要和谐。季老认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内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生活的深重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深重,便去见哲人,寻找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深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  相似文献   

14.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形容看到某些事情有了称心如意的结局,从内心感到痛快.语见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说起他死得可怜,无不垂涕,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例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五十五回:“像这样剥削来的钱,叫他这样失去,还不知多少人拍手称快呢!”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二:“三个民兵回到刘家峧,一说区上把兴旺金旺二人押起来,又派助理员来调查他们的罪恶,真是人人拍手称快.”巴金《随想录》一三七:“到十九日,这三名犯人真的给送往刑场枪决了.于是大家拍手称快,说是‘大得人心,大快民意’.”<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五七年的夏天,我正在莫斯科图书馆学院读三年级。一天,听说祖国的图书馆代表团要来访问观摩,我们同校的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按时到车站去迎接来自北京的火车。代表团由四人组成:团长左恭、副团长汪长炳、团员杜定友和秘书胡耀辉。他们被安排在莫斯科的“俄罗斯饭店”下榻。我陪他们一同前往,并参与了当天和苏方人员共同拟定参观日程的商谈。几位长者对我们十分亲切。过了几天,左恭同志专程到学校来看望我们.他说,苏方给安排的翻译人员不熟悉图书馆业务,工作有困难;又说,已请示过我驻苏使馆,决定由我在假期内充任代表团翻译。我当然非常珍惜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从此和代表团一起生活了一个多月。这是一次使我终生难忘的经历。时光过去三十年了,左恭同志和杜先生早已作古。汪先生现在南京住,大前年秋天我还去看过他。后来最常见面的是胡耀辉同志,他现已离休,住在北京。回忆在长者们身边度过的一段时光,总使我觉得无限神往.让我追忆一些情节作为纪念吧!  相似文献   

16.
凡是和他工作过的,无不异口同声地说:“他的确是个干出来的好干部。”他是谁? 他是上海图书馆参考部兼管大书库的副主任吴忠侠同志。去年夏天,小吴心脏病发作。在医院里,医生惊诧地问他说:“为什么没有人陪你?你必须马上住院。”小吴心里明白:爱人出差外地,家务事要他挑;部里工作繁忙,等待他去干。他怎能住院?他离开了医生,回到单位,若无其事地照常上班。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报》载,一位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在《多伦多时报》实习时,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去采访,回来后写了一条消息交总编。当总编得知他在那家饭店吃了饭时,就把那篇稿子退给他说:“吃了饭的消息不能用”。 “吃了饭的消息”为何不能用?原因很简单,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既然吃了人家的饭,已入人家彀中,即使是黑的,难免也会说成白的,即  相似文献   

18.
1952年的一天早晨,一位顾客到一家小饭馆吃早点,突然,他眼睛一亮,注意到饭馆内一个有着活动字母的广告牌,推荐当天的菜谱:牛肉饼35美分,汤20美分……女招待问他“您想吃点什么?”他回答说:“那块牌子”.于是他出20美元买下了它.  相似文献   

19.
在编校工作中,笔者常常在一些教辅书稿中看到这样的译文:①船长直接去了给他的地址;②我到厨房找点早饭吃;③我使出剩下的全部力气将另一只鞋向他头上踢去;④他受不了任何形式的残酷,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动物;⑤这是些她伴随着长大的马;⑥他们很少能够获得足够的肉整个冬天吃。⑦当我回到家里时,M和L已不见面了。语言文字是给人看的,  相似文献   

20.
阿福 《新闻世界》2006,(4):34-35
“都市柴门”里的布衣学 张中行出身河北香河农家,性格颇具幽燕之士的宽厚豪爽。一生博学多识,造诣深厚,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并称为“未名四老”。张中行生前与启功季羡林等“国宝”级大师过从甚密,启功称他为“老夫子”,他称启功为“元白上人”,季羡林评价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大抵是指他的学识修养品格.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