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于广播自身的特点.广播记永远是“幕后”。即便是自己的历尽心血之作也是稍纵即逝,播后即无。他们的知名度和成就感远不及报纸和电视记。这是荣誉的冷落。广播采访录音报道的难度又超过报纸和电视记。这主要是广播受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冲击。它的新闻价值不如以前。采访时被社会冷落所致。因此.从发展广播新闻事业的角度来考虑。有必要提升广播记的知名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传媒经济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媒经济学的范式范式是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型”。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仪器、标准等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那么,传媒经济学的范式是什么呢?目前,对传媒经济学的认识很不统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如赵化勇教授在《电视媒介经济学》序言中提到,“电视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属于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交叉的产物。”①另一类认为传媒经济学是个独立的应用学科。这里又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3.
文学性电视节目是江苏电视台于1984年开创的。虽然开始不为大多数人所认识,但发展到今天,全国各省市电视台都在进行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的拍摄试验;继江苏电视台开辟了纯文学性电视栏目“文学与欣赏”之后,不少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纯文学的电视专栏,或开办了带有电视散文一类文学节目的电视文化专  相似文献   

4.
陈晓波 《新闻界》2007,(3):83-84
关于电视传播中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孰轻孰重的问题,电视界长期存在着论争。论争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主导派”,另一类是“技术主导派”。要正确地认识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能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现代艺术的潮流是技术与艺术的合一。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语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这类形式大量存在于《新闻联播》及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也称电视评论片,将活动图像、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与夹叙夹议的评论报道词有机组合在一起,成为“形象化的政论”。  相似文献   

6.
1994年,CCTV推出了《焦点访谈》。它异军突起,长盛不衰,引起地方台的群起仿效。这一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深度报道”的一些典型特征,或者说,它们是电视化的深度报道。它们具有报刊平面媒体难以比拟的传播广度及巨大影响,可以说,今天“深度报道”的主要领地,已经转移到电子媒体上了。告别“热点”“深度报道”最早始于所谓“二次报道”,有人也称之为“第二落点”报道。它是一些在日报挤压下的周报为弥补时效性较差的弱点所做的竞争尝试。有人概括说,它的任务是把日报“一般动态化报道所内涵着的但又难以或不能放大和…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庭以来,“热点”二字很兴时。矛盾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叫“热点”问题;运用信息手段反映这些问题,叫触及“热点”问题;信息发表在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叫“热点”新闻。这些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往往引起“轰动”效应,最近的不少新闻学术刊物上也提出了“热点”新闻之说。从实际来讲,“热点”新闻已经是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了。但是,什么是“热点”新闻,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过去那种传统的“以记为中心”的新闻观,似乎正在向“以编辑为中心”的新闻观演进。如果说一条新闻的质量和价值取决于记的话,那么一家媒体的质量和价值则主要取决于编辑。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出镜”的不是编辑的形象,而是编辑精心组织打造的版面。《大河报》创办9年来,其优秀的化品牌形象得以树立,关键在于它以新闻为切入口经营缔构了一个宏大的中原化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现状:人文电视纪录片退出“黄金时段” 人文电视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种。就表现形式而言,它以人物活动或事件的发展为中心线索,通过人物与所在环境(自然或社会)的一定(平淡、丰富、离奇或复杂)关系来展示人物形象;就内容而言,它着重表现人类的生存方式,道德情感,生活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电视的整体格局中 ,省级卫视如何突破成为近几年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 ,“本土化”、“本地化”的道路究竟应当怎么走 ,对于中国电视的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 ,拉动中国电视的“发动机”到底是什么 ,不论是拉动社会效益 ,还是拉动经济效益 ,也都是颇为值得探讨的重要命题。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一年来的实践 ,对于回答以上问题具有典型的个案价值。为此 ,我们约请有关专家 ,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今下,说起“焦点、热点”,许多人往往把它同坏人坏事等社会反面现象划等号;而不少媒体在具体操作中,一般也用“批评”、“披露”或“曝光”等形式来处理。应该说,这是不全面、欠正确的。何谓“焦点、热点”?说得直白一点,主要意思: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公众关注、关心的  相似文献   

12.
搞戏曲电视剧的同志走到一起最常谈起的一个名词就是“联姻”,具体来说,也就是戏曲和电视之间的“联姻”。其实,电视与戏曲的联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曾几何时,戏曲界的一些朋友还在把观众对戏曲和剧场的冷落,归罪于电视的异军突起,是这个四四方方、进人到千家万户的“潘多拉”盒子,把剧场的观众“抢”走了,砸了戏曲的饭碗;而年轻气盛的电视编导们则把戏曲看作上一世纪的艺术,节奏慢、长拖腔、大起霸,无论如何都与刚刚兴起的电视艺术搭不上界,电视和戏曲根本就是一对“冤家”,休想走到一起来……。但是过了十几年,电视和戏曲不…  相似文献   

13.
一从1998年起,电视家族又有一个新面孔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这就是目前正在全国50多家城市电视台播出的电视专栏《新闻故事》。《新闻故事》起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影视行业内的商业竞争。“新闻”和“故事”从时间层面上本属于相反的两极,从叙事学角度上看,只有旧闻才是故事。但创意者却把这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电视手段来讲述和演绎真实的故事。它是一个多种艺术手法杂交的产物,不仅单独保存新闻与传统故事的各自特点,而且兼容并收,因此它不属于X+TV一类。《新闻故事》与电视新闻不同。《新闻故事》中的故事要素,决定…  相似文献   

14.
科普文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一类是传授应用技术的文章。前者主要是为读者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它可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开阔人们的眼界,启迪人们的思想;后者主要是为读者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它可以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创造和丰富社会财富。科普文章既不同于一般书稿,也有别于科研论文,因此在编辑加工上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个性的一面。如加工一般书稿时,为了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一般都提倡对稿件不做大删大改。书里的材料和观点只能由作者自己负责,这叫“文责自负”。可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及业界对电视活动的认识与界定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视域:一是作为媒体社会协调活动或公关活动。CSM(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主编的《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7》中专门辟有一个“2006年中国电视媒体大型活动扫描”专题,将电视媒体活动定义为“一项以电视媒体为平台,电视传播为渠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众多人员参与的社会协调活动。”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人类一个最伟大的发明,也许就是继广播之后,发明了电视。从此,地球变小了,人与人更接近了,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但是,正因为电视是个“暴发户”——它历史短、发展快,因而也带着与生俱来的弱点——实践大于理论。作为电视文艺,它更是整个电视理论中的弱项。国际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博士(Dr.Wilbur Schramm)曾说:电视是二十胜纪最伟大的发明,但人类是否能享受到它的好处,主要决定于我们“运用”它的智慧是否能与“发明”它的智慧并驾齐驱!因此,如何智慧地运用电视,将取决于我们对电视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电视口播新闻选择的地位选择稿件,是新闻编辑程序中重要的一步。但电视口播编辑选稿,又与一般新闻编辑选稿不同。这项工作如果做得不好,不仅会降低播出新闻的质量,而且会影响“电视口播新闻”存在的价值。为什么要把电视口播新闻的选择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是因为电视口播新闻处于幼芽状态,不太受人重视,没有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在我们的电视新闻队伍中,不少同志轻视电视口播新闻,认为它仅仅是电视图象新闻“不足的补充”,是  相似文献   

18.
打开电视,各种新节目、好节目层出不穷,或新鲜奇异、或情理细腻、或动感多变,小小荧屏已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然而,相对这一如火如荼的局面,这些年盛行的“热点”类栏目却相对冷清了许多。“热点”栏目是指电视台所办的反映社会焦点问题的栏目。1994年4月1日,中央台隆重推出《焦点访谈》。一时间,大江南北如法炮制、纷纷“克隆”。北有黑龙江的《今日话题》、辽宁的《热点透视》、南有广州的((城市话题》、深圳的《今日视点》,东有上海的((新闻透视》、山东的《今日观察》,中有河南的《中原焦点》,等等。此类节目从形式到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实片是电视界中的“宠儿”,由于贴近生活,风格独具,达到了以往任何传媒难以达到的程度,所以深受观众的欢迎。正是看中了这一卖点,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争先恐后的拍摄纪实作品,向纪实靠近。这是一件好事,但也应看到任何事情都适可而止,不应一哄而上。纪实手法的兴起,不仅冷落了其他的电视表现形式,而且它在应用与表现中也存在一些误区。1、纪实要争妍百花应盛开勿庸置疑,电视纪实以其长镜头的拍摄,同期声的录音,这一“正在进行时”而有别于其他传播媒介,忠实地记录新闻事实。目前,因为纪实热大行其道,导致了其他的电视…  相似文献   

20.
《中原焦点》创办于1995年2月,追踪热点,访谈焦点,透视难点,思辨疑点,4年来,一事一议、针砭时弊的电视评论节目风格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周日观察》应运而生。 《周日观察》的前身是曾几上几下的《中原焦点周日版》,在10分钟的时间内搞板块节目,总让人有场地太小、施展不开拳脚的感觉。1998年5月,适逢河南电视台节目改版,部领导抓住时机,四处游说,据理力争,一个20分钟的电视评论新栏目《周日观察》终于诞生。我这个“周日版”的老编辑在欣喜之余又感到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