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强强  李霞 《科学学研究》2019,37(3):399-405
科学实践哲学强调科学知识的“地方性”,认为科学认识中不存在先验因素,这实际上倒向了经验主义或者说自然主义。众所周知,经验主义不但难以克服来自怀疑论的挑战,而且缺失对科学知识得以可能的“先验前提”的论证。有意克服怀疑论的先验主义是理解科学知识的“普遍性”的关键。在康德那里,科学知识的“普遍性”体现于主体的认知框架,即面对感性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时的别无二选。在由改造康德哲学而来的先验语用学那里,科学知识的“普遍性”体现于主体间的先验语言游戏。然而,科学知识的现实存在以“数学在自然科学中不合理的有效性”为代价,代价起因于知性认知的奠基本性与人类实践的历史本性之间的错位。上述的探究启示我们应尝试将经验主义、先验主义与对科学知识的实际状况的反思结合起来,这样能更为全面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地方性”和“普遍性”及二者对立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R.默顿从科学的建制目标和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入手,基于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的分析,论述了科学奖励系统的产生及其在科学社会运行中的作用.然而,默顿的科学奖励机制理论的考察对象仅局限于科学发展历程中的“小科学”阶段, 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以拉图尔为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派从社会建构视角对科学知识的生产进行了微观解剖,提出了新的科学知识观,揭示了科学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对科学奖励机制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默顿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邱德胜 《科学学研究》2013,31(3):330-334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实验室研究,其目标在于揭示科学知识的实际生产过程,还原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本性,传递对正统科学观的质疑与批判,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它的理论渊源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实验室研究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从辩护到批判:话语转换中的科学哲学;第二是从宏观到微观:视域转向中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第三是从异域到本土:场点转移中的人类学。此外,常人方法论、科学实践哲学也为实验室研究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4.
于金龙 《科学学研究》2010,28(7):961-967
科学合理性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讨论的核心论题;基于实践规范观的科学合理性探析有助于把握科学合理性的新内涵。不同的规范观,决定了对科学合理性的不同理解;从哲学史的视角概述了两种规范观及其与之对应的科学合理性理解要旨。与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所秉持的抽象理性规范观不同,科学实践哲学主张一种实践境况规范观,从而使重新理解科学合理性的本质及其评价问题成为可能。进一步阐明了实践境况规范的历史性和地方性在存在论意义上所决定的科学合理性评价的实践性理解;揭示了由规范适用范围、适用时间和规范力量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科学合理性评价体系,并基于此探究了科学合理性规范评价的若干尺度。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科学观。科学哲学各个流派 (逻辑经验主义、证伪主义和历史主义等 )围绕着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但从根本上说 ,它们所提出的科学观都面临着不可克服的理论困境 ,因而从它们观点所交织的网状结构中很难看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观。这种状况是由科学哲学狭隘的认识论视野造成的。本文拟从科学哲学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即归纳的表证问题和科学的划界问题 (也即通常所说的休谟问题和康德问题 )出发来展现这一理论困境 ,并为此困境的可能出路作一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研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研究热点。在这之前,科学哲学从其方法论规则出发,将研究视角锁定于实验,而非实验室。实验室只是自然呈现的场所,为实验提供恰当的场地。作为赋予科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科学知识社会学将最初的研究视角转向了对科学实验室的探求。他们认为实验室的意义已经不是自然呈现的场所,乃是人们理解科学的一个理论概念,实验室自身已经演变为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成为能够解释科学成功机制与过程的场所。于是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哲学之间就实验室的问题展开了争论,表现为:实验室是被强化的场所,还是自然呈现的场地;实验室是知识生产的领域,还是科学研究的制度环境;实验室是制造了事实,还是发现了事实。由此,二者的差异也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技术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模式对现代科学建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应对方式。【方法】 根据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分析开放获取期刊出现后的代表性事件及其后续的影响。【结果】 开放获取期刊代表了数字技术与知识共享理念的结合,对现代科学建制产生深刻影响。开放获取期刊不但把新的角色引入科学建制,带来科学建制中行动者的重新定位和分工,而且使传统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和质量控制机制受到冲击和挑战。【结论】 科技期刊开放获取运动要在继承科学知识公有性的理念之余,维护同行评议机制,保障科技期刊对科学知识生产的质量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8.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逐步瓦解的过程,而作为科学知识社会学重要研究场所的实验室研究对传统知识观具有颠覆性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诺尔-塞蒂纳实验室研究中对知识制造过程分析的评析与修正,为解决科学理论实体的实在性与非实在性问题提供一些启示:科学理论实体是客观性与建构性的动态结合。  相似文献   

9.
科学本质理论:基本观点与范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维新 《科学学研究》2010,28(6):809-815
科学本质阐明了科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对科学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看,可以把科学本质观分为传统的科学本质观与新的科学本质观两类。科学本质的现代观是多层面的,主要涉及"科学知识本质观"与"科学探究本质观"。科学本质的范畴是由科学本质的特征或要素决定的,主要涉及:(1)科学知识的本质;(2)科学探究的本质;(3)科学事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为核心的内在论者的科学哲学,遇到了在原有框架内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隐入了难以自救的困境;另一方面,以科学的人文社会学研究为主流的外在论者的科学哲学,由于过分强调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走向了极端的相对主义。在这种背景下,系统地反思与探索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新趋势,不仅具有理论创新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开辟本栏目的宗旨在于,为学界同仁搭建一个讨论与争鸣的平台,以推动和繁荣我国科学哲学的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科学哲学井非特定的科学共同体遵从的理论形态,它的现实性仅在于其生成性中。科学知识及其合法性话语(元叙事和两大叙事)在后现代社会中已出现严重危机。据此,利奥塔提出科学知识语用学的后现代科学哲学观。利氏的理论为科学哲学的“语境论”和“人类学转向”准备了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12.
"普遍伦理"问题的"科学"背景与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已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哲学伦理学的研究不能脱离这种时代特征,而且科学与伦理学具有内在的关系和统一性。普遍伦理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反映着科学对伦理学的影响以及伦理学理论的科学背景,从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视域来考察和梳理普遍伦理问题,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伦理学理论及其问题,并对进一步思考和处理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这个更深层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索卡尔的诈文很是代表了相当一批科学家根深蒂固的哲学理念以及渗淹其中的科学霸权式的文化心理 ,它所引发的一系列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和方法论原则 ,已直接关涉到哲学文化的生存与发展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反思。为此 ,笔者曾就“物理实在和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相对主义的合法性”以及“科学方法论是否具有普遍性”等问题进行过质疑与反诘。我们的观点是 ,就“物理实在和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而言 ,索卡尔们根本就没有读懂 (至少是误解了 )后现代派的思想 ,而且他们对“客观实在”的理解过于简单与质朴。就后两个问题而言 ,索卡尔…  相似文献   

14.
陈昭彦 《大众科技》2008,(3):169-170
科学的动力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微观机制)主要从科学自身的发展,科学知识体系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思想体系。从意识形态方面: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外部原因(宏观机制):科学传统的演化,社会、文化、国家政治、伦理、哲学等人文社会学观察。  相似文献   

15.
《科普理论要义——从科技哲学的角度看》一书在科技哲学视角下对科普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呼吁在当前科普事业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下,重视深层科学文化的普及。该书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判断、科学知识与科学素质的关系、科学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科普领域深层学理问题进行了辨析,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做了创新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常春兰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11-1615
库恩之后,相对主义成为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表面看来,主张地方性知识的实践科学观也具有相对主义色彩,但实质上,实践科学观真正超越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强调知识的多样性,实践科学观同样承认并不存在唯一的真理。但是,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属于表象科学观,都主张知识是一种理论表象,而实践科学观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库恩的生平和他的5部著作,他对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转向的贡献,他提出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和不可通约性等基本概念,他的真理观和实在观,以及他对科学知识社会学中强纲领的批评。本文也提出了库恩的科学哲学的不足之处,即只限于基础性的自然科学的哲学,没有涉及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只限于认知,没有涉及变革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没有探讨实践理性和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和后实证主义的兴起,科学在整个人类文明中地位及科学与文化关系日益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主题。文章致力于探讨后现代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广泛的社会、政治和科学理论背景;分析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主要内涵;并从现代与后现代的讨论中引发对科学理性与人类“生活世界”的关系及对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肖宁 《科教文汇》2009,(36):242-242
因果关系是一种为了将世界系统化、简单化而假定的伪造,是一种作为生活条件的必要。对因果观念的批判以及独具特色的因果理论,构成了尼采知识论和本体论的核心部分。尼采是休谟怀疑论后非经验论意义上的因果怀疑论者的代表。他否认因果性反映任何实在,也反对因果观念有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20.
科学哲学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论的说明并没有达到其预期效果。库恩的研究把科学哲学从认识论范畴放大到社会学和史学范畴,科学哲学由此步入后库恩时代。库恩之后的社会建构论认为科学知识是由社会因素建构起来的,稍晚的“科学的文化研究”是对科学的社会研究的深化和延伸。上世纪末兴起的分科化的科学哲学的研究重点在于生物学哲学,它的研究带有明显的描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