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的电视讲坛节目大都将受众定位为高端人群,欲以质取胜。实践证明,这种策略只能导致曲高和寡。在此背景下,《百家讲坛》开始变脸,将学术讲座演绎成“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都能听懂的文化俗讲。这种面向大众的传播转型,不仅使受众增加,而且对讲坛类节目的文本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前,成为了媒体和受众的热门话题后,易中天等从《百家讲坛》节目走出来的一批学者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上升,促使我们研究《百家讲坛》节目从低谷走向成功的原因。《百家讲坛》节目如何从被淘汰的边缘坐上了品牌节目的宝座,本文从节目定位、受众定位和传播方式三个方面的前后期转变出发,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背后隐藏的问题,试图为同类型的其他电视节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百家讲坛》从低谷跃起到高潮,创造了电视业的奇迹,引发了电视讲坛现象。在这种起死回生般的转折中,《百家讲坛》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灵丹妙药,跨出质的飞跃呢?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很好地完成了受众定位的转换,把握了目标受众,满足了时代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沈静 《青年记者》2006,(22):19-20
中央电视台学术性电视栏目《百家讲坛》日益受到媒体和受众的关注。在此讲坛上开讲的学者阎崇年、易中天、刘心武等等纷纷出书热卖,成为如“超女”一样闪亮的偶像型学者。电视传播学术——学术的娱乐化与平民化在图像时代,媒介文化的视觉转向成为必然,影像传播成为一种强势的语  相似文献   

5.
《百家讲坛》自诞生起,有关其精英与大众取向的论争就一直未有停歇。随着其收视率的不断攀升,不少地方电视台也争相仿效。至此,"讲坛"类节目呈风起云涌之势。从类型节目的结构模式和叙事风格看,基本大同小异。从消费文化角度看,传者的符号营造符合受众的收视诉求。"后讲坛时代"的符号消费也与社会环境、时代特点和受众心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百家讲坛》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精心编排,准确定位,抓住机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成功背后也存在着节目选题相对狭窄、百家讲坛成了一家讲坛、尴尬于非学术论坛的定位、易导致人们的功利欲望发生偏差等隐忧。  相似文献   

7.
丁智擘 《传媒》2015,(11):49-51
2015年3月16日,浙江卫视推出了8集系列人文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首开“读书+行走”类文化节目之先河.其实,我国电视荧屏上从来不缺高质量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北京电视台的《书香北京》、上海星尚频道的《今晚我们读书》、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坛》等.这些节目给观众的印象仍停留在格调较高、形式单一的层面,收视率与话题量都无法与占据着大部分观众视野的综艺娱乐节目相媲美.  相似文献   

8.
受众为王:央视《百家讲坛》的异军突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隽媛 《新闻记者》2005,(12):72-73
2001年7月9日,一个以“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宗旨的崭新节目《百家讲坛》在央视“科学·教育”频道(CCTV—10)开播。4年间,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完善,至2004年,《百家讲坛》从纷繁复杂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在科教频道年终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三,成为2004年电视节目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百家讲坛》以“教授知识”为主要传播目的,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可以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科技以及风俗人情、自然景观、人类活动等多个领域。凡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能够增长人们知识和见闻的内容都可以在电视讲坛类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科教栏目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促使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科教栏目除了要保持应有的文化品位外,也要贴近寻常百姓,契合普通大众的口味,为大众喜闻乐见。刚开始走精英路线的《百家讲坛》在开播之初也曾面临着不温不火的困境。之后,栏目进行了大胆改革,通过栏目定位大众化、讲述方式故事化、讲述风格平民化、传播形式多元化的调整,更加把观众的认知接受能力与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让观众对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像娱乐节目版一样津津乐道,最终使《百家讲坛》成功转型为"大众讲坛"。在当前大多数电视文化类节目日趋式微的形势之下,《百家讲坛》的成功值得所有电视媒体探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琳  李亦宁 《新闻知识》2007,(11):55-57
自1996年以来,我国各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以《读书时间》、《文化视点》、《千秋史话》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目,这类以电视为载体,为受众提供教育文化信息的节目形态丰富了荧屏内容,也以高雅的传播内容给受众精神的享受和启迪。但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节目评估体系下,各电视文化节目不是被迫停播,就是惨淡经营。然而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播出的文化类栏目《百家讲坛》,却以同比新闻、综艺节目动  相似文献   

11.
"百家讲坛"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01年10月推出的一档学术讲坛类节目。节目开办以来,一直未引起太大关注。然而在不经意间,这档只有午间和深夜才出现在屏幕上的讲课式栏目竟然火了起来,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乃至成了一种众说纷纭的文化现象。作为一档科教节目竟能取得如此的成绩,自有其独到创新之处。但是在“百家讲坛”取得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到节目未来的发展。学者明星化与学者自主性的丧失“百家讲坛”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打“名家牌”,推出了一批“学术…  相似文献   

12.
无为之谜     
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是没有的精彩论述。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13.
自2006年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走红至今,地方性的电视讲坛类节目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形成了一股"跟风"的潮流。然而近一两年,人们对讲坛类节目审美疲劳,此类节目的收视率急剧下降。种种迹象表明,讲坛类节目在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4.
饶军 《新闻界》2009,(2):152-153
地方电视台的电视讲坛节目要想立足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必须摆脱<百家讲坛>的影响,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特点和爱众需求实现创新与突破,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才能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26日,“辽沈晚报名家讲坛”在前身“大讲堂特别专版”后新鲜出炉了。提起《名家讲坛》的栏目应该并不陌生,央视百家讲坛当时已经深入民心,但是以平面媒体的形式呈现“讲坛”,并不多见。“辽沈晚报名家讲坛”栏目第一期推出的开栏语便是:“你最想见的名人是谁?百家讲坛的知名学者,颇具内涵的影视明星,还是指点迷津的经济学者?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古今中外各朝史记,杂书野史武侠传奇,  相似文献   

16.
孔令顺 《视听界》2007,(2):86-88
一、“讲坛”为啥这么火? 一面是《文化视点》类栏目的黯然下课,一面是《百家讲坛》类栏目的辉煌勃兴,表面看来,同样都是文化类栏目,怎么会有如此悬殊的遭际呢?其中缘由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央视的《百家讲坛》与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等讲坛节目的强大传播效应,引发中国内地又一轮的电视克隆与效仿之风,诸多的电视频道已经或正在着手准备类似节目的开办,如央视二套的《经济大讲  相似文献   

18.
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一时间电视上“讲坛”遍地开花。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些讲坛深谙此理,用极具个性化的观点打动观众。如一位大家对《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身世的考究就掀起了波澜,也引起另一位讲坛专家的辨析考究。电视是一个大众的媒体,如果将一些尚无定论的观点和盘托出,岂不是将研讨会开到了电视上,让广大观众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9.
电视讲坛节目以其特有的方式,借助于电视媒体把传统古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精英文化”同“大众文化”的距离。它的出现必定要促使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和界定。围绕电视讲坛节目出现的一系列争议和批判,正反映了广大受众选择的多样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而文化市场的这种分化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书业内外     
“百家讲坛”是“百家讲古”?据《南方周末》报道:“百家”即言多也,各路精英都在这讲坛上一展辩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百家讲坛”似乎应该更名为“百家讲古”,因为它所讲的,不是汉唐,便是明清;不是《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