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本文简要回顾了澳门文学的历史,论述了澳门新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分期,总结概括了澳门文学的主要特点;并着重论述了过渡期澳门文学空前繁荣和澳门文学形象开始树立的背景、原因及主要标志。在特殊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地理背景下,澳门文学形成了独有的审美特征,大体可以归纳为:第一,融历史感悟于现代意识之中;第二,浓郁的都市平民色调;第三,中正、温和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2.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其源流探讨与涵义界定是两个不能回避而且也回避不了的术语概念.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国人都认定,澳门文学的.根"在中国,澳门文学的"源流"在中国,澳门文学只是"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是它的"源".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现阶段,澳门文学研究的资源还有待开发,对"澳门文学"的涵义界定不必操之过急.界定"澳门文学"涵义的原则是:宜笼统不宜苛细、宜宽泛不宜狭窄、宜开放不宜封闭.应该根据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特质去探讨,通过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发展历程去辨析这两个术语概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与澳门文学的周边创作环境有关。在我们肯定澳门文学周边环境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应客观地看到澳门文学创作环境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扫描近 2 0年澳门新文学的发展变化 ,说明澳门文学的文学形象已经基本确立 ,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并批判了澳门是“文学沙漠”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5.
澳门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开拓其中的文学资源。一般而言,澳门文学自身的成就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澳门文学资源就相应贫乏。澳门历史上曾与汤显祖、贾梅士这两位中西著名文学家结下不解之缘,在现代又与著名小说家郁达夫等有了剪不断的关系。这些文学资源都不必通过学术确证来获得,而是可以通过作品分析进行相应的推论。在文学资源的开发中,对文学家行迹的某些分析和想象,同样可以开发为与澳门文化相关的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6.
报纸副刊既是澳门文学的载体和中介,也构成了澳门文学存在的一种语境/场域,其特殊的媒介文化——副刊文化已渗透到澳门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内在地塑造着澳门文学的精神特质与艺术特质。受商业语境的影响,栖身副刊媒介场的澳门文学不可避免地被物化和异化:商业性与消费性堂而皇之地"进驻"澳门文学,精英意识让位于商业意识和消费意识,读者对文学的聚焦由精神维度转向物质维度。文学性的普遍流失也在这一进程中成为一个无法挽回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探讨从700年前南宋灭亡时诞生至今的澳门文学发展历程,提出澳门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概述当前澳门文学的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港澳文学中,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有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殊相。就以1920年代开始、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澳门诗歌而论,已与香港新诗分流,形成了华文作家与土生诗人互补等特色。澳门新诗评论多为具体作品评论,理论研究极少。澳门的诗评家主要有黄晓峰、陶里、云惟利、郑炜明、李观鼎等。  相似文献   

9.
澳门开埠四百年以来,文学创作潮起潮落、总的来说并不景气。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的签暑标志着澳门进入了过渡期,一个自觉的文学时代随之开始了,独具个性的澳门文学己初见雏形。  相似文献   

10.
从澳门文坛实际情况看,澳门文学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1)中西文学中与澳门有关的创作。中国从明代开始就有许多文人到过澳门,在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澳门形象”,著名的如汤显祖、屈大均、魏源、康有为、丘逢甲等。西方文人最早到澳门的是葡萄牙大诗人贾梅士,其后有庇山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澳门文学编年史》的节选之一。《编年史》以报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为主,兼及作品单行本的出版和有关文学活动,以还原澳门文学的真切史实。这部分节选记录了1960年1月至3月澳门文学的具体面貌。  相似文献   

12.
澳门土生葡人文学是澳门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文学现象,有着诸多重要的作家、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现阶段的澳门,这种历史上遗留下来文学现象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在客观上有走向式微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新文学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在新条件下的合理利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从新文学文献整理和建设工作方面而言,澳门几乎处于失语兼失措的状态,这体现了汉语新文学文献整理工作的地域性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须作观念调整,须引入汉语新文学概念.汉语新文学概念认定,一个民族的文学应该以其基本的外壳--语言形态为主要依据,澳门文学在整个汉语新文学的总体框架中属于一个与台港平行的区域,澳门文学文献资料的天然地位就不应理所当然地被限制在必然次于台港的位置.澳门文学在整个汉语新文学界,具有相当鲜明的文化特色,具有特定的文学生态意义,因而,澳门新文学文献的整理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澳门日报》副刊是澳门文学最重要、最核心的载体,以它为主要案例,可以充分探讨回归过渡时期澳门文学的特征。首先指出澳门文学在"后殖民"语境中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华文化圈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历史角度分析造就这种特征的根源;再探讨回归过渡期澳门文学的中华性,并分析文化身份认同与现代性反思的微妙契合、自觉靠拢的实践与文化特质的模塑的共同作用、本位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可能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澳门纪游诗词刻录了特定的社会语境以及中国自身发展变化的深刻印迹,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特性。16世纪到1949年前中国文人的澳门记游诗词,具有先天独具的纪游性、温和内敛的民族性和一以贯之的古典性三个文化特性。澳门纪游诗词的作者大多为避乱的遗民、宦游的官僚、洋教的信徒以及因各种原因短期滞留的文人。他们在述异、记游、抒怀的同时,也咏写了澳门特殊的人情、风物和政教,为中国传统的山水田园诗增添了一抹新奇的景色。此外,家国意识的遗留和传统文化的延续以及相对平和的澳门社会氛围决定了澳门纪游诗词大多寓民族情感于温和节制的抒情之中,形成了内敛平和的情感特质。这种风格长期延续,至今仍是澳门文学的一大特色。研究澳门纪游诗词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为的是更细致地描画澳门文学生长的特殊环境,以更切近地把握澳门文学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6.
澳门与祖国的长期隔绝,使得澳门文学创作显现出苍白、通俗、流行、时尚,只有欲望的痛苦、焦虑和把玩,只有轻描淡写的"无根"的描摹和感叹,缺少深邃的文化意蕴和积淀.澳门的回归,预示着澳门文学创作重新接续中国文化之根,扎根于祖国文化土壤之中的澳门文学必然前程似锦.  相似文献   

17.
澳门是中国一个曾经特殊、现在依然有些特殊的地域;但是她的文学历史则由近于元典的中华文化作为“脐带”所连接。澳门女性文学的星火肇始于民初,历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缓慢发展,至80年代才借大陆文学之春风而欣欣向荣,其小说、散文、诗歌均有可以跻身中华文学历史之佳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要描述了澳门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并作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澳门文学和台湾文学、香港文学一样,都是中国文学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的根须是从我们祖国的文学树干伸延出来的,而且在继续承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的基础上,正朝着更具本土特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澳门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诗人获得了显著的文学成就,其成因可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外部原因是澳门生活环境中特有的生息状态,内部原因是新移民诗人所具有的漂泊之感、充溢着生命力度的诗歌精神以及创作风格的多样性。澳门良好的生息状态为新移民诗人提供了可融入的空间,而诗人独有的个人经历、诗歌追求、创作风格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新移民诗人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为当时的澳门诗坛注入活力,二者在互补之中相互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