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廿二年前全国方言普查时,宁德话曾以在闽东方言(指各点的城关话)中唯一能比较完整地保留中古阳声韵、入声韵三套韵尾这一特点而引人注目。可是,廿二年后的今天,我们旧地重到,却发现这一令人感到兴趣的特点渐趋消失,宁德人口语中读音因人有别、因时而异的混乱现象特别突出,这说明宁德语音近二、三十年正处于急遽变化之中。宁德是原福安专区所属的一个县,早些时候的宁德音系同福安话比较靠近。1954年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1891年的(英华福州方言词典)为基本资料对19世纪的福州土白语汇进行语言年代学的考察。经测算,福州方言与北方汉语的分离时间在公元767年-1020年之间。  相似文献   

3.
(一)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现代汉语仍存在严重的方言分歧。我国目前有八大方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和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并存着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就惠州来说,同时通行客家话、广州话和由客家话、广州话、本地土话混合而成的惠州话。周恩来总理早在一九五八年就曾经指出:“我国  相似文献   

4.
宁德方言属于闺方言中以福妥话为代表的闺东方言北片(福宁片)方言内部口音有明显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焦城音、洋中音和霍童音。与闺东方言南片(侯官片)的代表福州话比较,宁德方言有值得我们注意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班华字典—福安方言》是一部用闽语福安话解释西班牙语的大型词典,也是现存早期闽东方言词汇最丰富的一部词典,是研究闽语的重要材料。本文分析该词典的编撰体例,以及其在注音系统、用字方面的特点,总结其意义,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市(原崖县),有一种叫“迈话”的汉语方言,通行在拱北、城东、水南、羊栏、妙林五乡,使用人数约一万二千左右。这种方言处在海南琼文话、琼崖话(均属闽语)的包围之中,拱北、城东、水南的迈话兼与“军话”(属北方方言)比邻,自成系统而与军话并立,成为在海南岛闽方言区中两个系属不同的方言岛。早在一九五七年,詹伯慧教授曾对此作过一些调查,惜其材料未及整理发表就散失殆尽,致使海内外语言学家无缘睹识。前年,已故梁猷刚先生称迈话是“粤语系统  相似文献   

7.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东毗陵水,西邻乐东,北依保亭,南临大海。三亚话属海南闽语琼崖片(古崖州地),方言内部略有差别,大体上可以今三亚市政府所在地榆(榆林港)亚(三亚港)和红沙地区为界分成东线片、西线片和榆亚片.榆亚地区以东是东线方言片,藤桥话是代表;榆亚地区以西是西线方言片,港门话可作代表;榆亚地段为城区片。三亚市的前身是崖县。以前,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崖城,  相似文献   

8.
一个方言片一般都有一个代表点。这个代表点的话就是这个方言的代表语。例如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语,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语。潮汕方言的代表语是哪个方言点的话呢?一、潮汕方言的系属潮汕方言上归闽方言的闽南方言,下统从汕头至汕尾十一个县市的话。计有:汕头、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乐东县黄流话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东县位于海南岛西南端,县境东邻三亚市(原崖县),西南临大海,总面积2849平方公里,分设九所、冲坡、黄流、莺歌海、抱由等18个区镇,民族成份除汉族外,还有黎族和苗族。乐东县地属古崖州,境内的汉语方言(黄流话、莺歌海话、冲坡话等)是海南闽语的一种(琼崖话),内部有较大的一致性,但与三亚市以东的林旺、籐桥(属三亚市辖地)及陵水、万宁、琼海、文昌、琼山等县的话(琼文话)比较起来即有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介绍的是黄流话,发音合作人是广东民族学院中文系的陈张明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5,(6):71-76
闽东方言南北片语音差别较大,但闽东方言北片的福鼎方言语音系统却与《戚林八音》语音系统非常接近,呈现了福州话的早期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1.
马祖话与福州话同属闽东方言区南片方言,其常用词语大同小异,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是海峡两岸语言文化同根同源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华人,祖籍来自中国各地,他们一向沿用各地方言。1979年,李光耀总理在首届推广华语运动开幕礼上说,“我们所讲的方言可以分成12种以上”。这就是:福建话、闽南话、福州话、厦门话、福清话,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海南话、广西话、上海话,再是华语普通话。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新加坡华人从入学开始,就要同时掌握三种语言。“儿童在家讲方言,在学校里所学的却是英语和华语。”因此,“负担太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政府提倡华人学华语、讲华语、用华语,开展推广华语普通话运动。  相似文献   

13.
金湖县隶属淮阴市,位于苏北洪泽湖与高邮湖之间,地处淮河下游,隔高邮湖、宝应湖与高邮、宝应相望。金湖县历史上长期分属高邮、宝应管辖,境内方言也有高邮话和宝应话两支派系。金湖话属江淮方言。这个县是1960年建立的新县,方言情况在方言研究史上还是一片空白,为填补这一空白,本文就它的方言音系中几个有特点的问题提供一些资料,并作一点说明。  相似文献   

14.
海瑞,字汝贤,广东省琼山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一五一五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公元一五八七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公元一五四九年)举人,会试下第,嘉靖三十二年(公元一五五三年)谒选,授福建南平县教谕。后历任淳安、兴国知县,至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次年五月,上疏  相似文献   

15.
“侯官”考     
“侯官”是福建历史上的重要县份。侯官的前身为“候官”。两汉之际,候为郡都尉的下属,“候官”指候的官府。两汉,特别是东汉,每每以候主管边郡县,实行半军事统治,有时亦有以其官府“候官”为县城地名。边境县每每地广人稀,境域十分辽阔。关于福建候官产生的时间与范围,有两说:一为王国维说,产生时间大约于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到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的45年之间,范围为现福建全境。二为《三山志》《八闽通志》等方志说,产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最初范围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之地;至三国东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设立建安郡,其范围缩小至明代福州、兴化二府;至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析设晋安郡,其范围缩小到等同明代的侯官县,且与闽县、怀安县成为福州州治的三个附郭县。侯官这一地名,在文字上由“候官”演化为“侯官”;在读音上正在由[hòu guan]向[hóu guan]转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上,福安话被认为是没有变韵的闽东话。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重新分析福安话的音系,认为福安话也有变韵。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深入讨论了发生变韵的各个音类,总结福安话变韵的特点,并重新拟定福安话的韵母表。此外,本文还根据《安腔八音》,讨论了一些由变韵引起的内部音变。  相似文献   

17.
辰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流水中游,东邻溆浦县,南接怀化市,西连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北与沪溪县交界,东北同沅陵县接壤。面积1990.3平方公里,人口44.6万,汉族占95.08%,瑶族占4.66%,余为苗、侗、壮、回、土家等族。先秦已有“辰阳”地名,战国时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高祖H年(公元前2O5)置辰陵县,旋改辰阳县,昭开皇九年(公元589)更名辰溪县,沿袭至今。辰溪汉语方言属湘方言、内部差异性较大,本字记记录的是以县城为代表的中心片话,是作者的第二母语。三位发音合作人均在68岁以上.方音纯正,未离开过家乡。壹辰溪方言的…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楚语”这个术语,早在西汉语言学家杨雄(前58—公元18年)的著作《方言》中就使用了,至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后来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1037—1101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政府和黄冈地区行署所在地)任团练副使时,于元丰7年(1084年)写的一首《满庭芳》词中也提到“楚语”:“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这是“楚语”在文学作品中较早的出现。“楚语”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但用“楚语”确指湖北东部一带方言还是40年以前的事。1948年,赵元任、丁声树等合著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将湖北省东部地区的17个县和西北角的竹溪、竹山共19个县的方言都划在第二区。作者指出:“这第二区可以算作典型的楚语,——如果要独立一种楚语的名目的话。”1960年,由湖北省方言调查指导组负责编写的《湖北方言概况》(油印本),也将鄂东和鄂东北一带的19个县市加上竹山、竹溪共21个县市的方言划为楚语区,其分布地域与《湖北方言调查  相似文献   

19.
一、青海汉语方言区的地理位置和方言划分青海省位于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西部。东北部和甘肃省交界,东南部与四川省相临,西南部同西藏自治区毗连,西北部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青海”以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秦汉以前属羌地。西宁魏晋南北朝时曾设西平郡、鄯州,唐宋时仍设鄯州、西宁州,元时仍设西宁州属甘肃行省。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置西宁卫。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西宁为郡,隶二县一卫一所,即西宁府,碾伯县、贵德所、大通卫,  相似文献   

20.
属于闽方言的海南话的特点,已有一些文章做了论述。1984年梁猷刚先生在《广东省海南岛汉语方言的分类》中,把海南话分为府城、文昌、万宁、崖县、昌感五个片,并以府城话(有时兼举文昌话)为例做了简要的介绍;1986年陈波先生《海南语言的分类》对海南话各片特点又有了进一步的论述。本文拟结合近年来有关海南话研究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