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立足于我们自身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在文化生产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感性愉悦性文化的倾向。它不以提供对世界的理性反思为目的,而主要倾向于创造娱乐大众的文化形式,达到“捕获”大量受众、获取商业利润的目的,因此,感性层面上的快乐成为大众文化的运作核心。  相似文献   

2.
广告文化势不可挡地冲击着我国社会,广告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广告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它解构了许多传统价值观,体现了现代人的感性生存和大众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众化的审美特征立足于我们自身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在化生产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感性愉悦性化的倾向。它不以提供对世界的理性反思为目的。而主要倾向于创造娱乐大众的化形式,达到“捕获”大量受众、获取商业利润的目的,因此,感性层面上的快乐成为大众化的运作核心。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时代是一个消费的时代,传媒提供给我们新的生活形式和生活内容的同时,也逐渐消弥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因此,大众传媒所承载的大众文化日益盛行,并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尽管它消解了传统审美的纯粹性,但媒介文化重构了当今大众生活的价值,解放了普通人的感性,而且它的流行性、形象性也多少带些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时代是一个消费的时代,传媒提供给我们新的生活形式和生活内容的同时,也逐渐消弥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因此,大众传媒所承载的大众文化日益盛行,并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尽管它消解了传统审美的纯粹性,但媒介文化重构了当今大众生活的价值,解放了普通人的感性,而且它的流行性、形象性也多少带些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6.
影视文化在不断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过程中进行着文化建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它具有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有参与性与休闲性品质,消遣娱乐的功能和弘扬人性特征。它运用独特的品质特征成为人大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引着大众的生活潮流,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围绕古朴风俗的描写,以沈从文、汪曾祺为代表的京派作家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感性主义伦理倾向。小说以风俗为窗口,大多突显世俗人生的快乐与满足,发掘风俗生活的乐生内涵。同时,从生命的自然需求出发,肯定、赞赏人的身体欲求及其所带来的健康愉悦的生命感受,相对忽视正统文化制约下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与高校审美文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审美文化教育是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背景下,高校审美文化教育不应亦步亦趋,丧失高等教育的宗旨,而应找到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切合点,使之成为能够迎合青年学生接受心理的审美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感性享乐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性享乐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普遍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现实感怀和生活行为。导致当代中国感性享乐主义出现的深沉的文化根源决定了该种社会心理具有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存的特点。嬉戏和世俗的狂欢可以成为大众的日常生活内容,但它永远没有资格掩盖与摈斥那为了崇高目的而在严寒和沙漠中艰难跋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近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当代流行音乐已经以其个体多样的形式、感性化的方式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而“王菲风格”歌曲就是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它包括空灵的音色特点、超凡的唱腔技巧和另类的造型风格等。王菲的成功,说明当代大众流行音乐的前景是光明的,同时又是举步维艰的。  相似文献   

11.
冀志强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1):60-65,93
随着文化工业的发展和消费社会的形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象逐渐加深.但是,由于在这种背景下审美对象更多地表现为影像与符号,形成了审美泛化的现象,导致了普遍性的审美失落,从而使人们的心灵无处安顿.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积极地以形式为基础进行多种方式的审美建构,可以在观看消费文化中的符号影像时保持一种无利害性的态度,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2.
论审美教育的感性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应是一种面向人本身的教育,在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最真实的就是人的感性反应,就是人的美感。我们从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目的、中介、实践形式及反馈方式等角度进行论证,认为审美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感性教育。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当前审美教育实践中的感性开掘现状及其误区进行了分析,指出审美教育实践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审美教育与审美活动认知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音乐是瞬息万变、推陈出新的领域,是社会敏感的神经,在其身上集结、纠缠了丰富、复杂的政治、文化、时代信息。流行音乐所反映出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远远超越了流行音乐本身的艺术之美。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研究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对其美学特征、审美趣味变迁历程及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作了详实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仍属薄弱环节。美育是生命意象化育,包括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人文美育等内容,其功能在于成人之美。学校美育实践应注重各类美育元素整合,走学校美育课程化实施之路。学校应基于美育的本质思考美育课程的理念,基于美育的功能定位美育课程的目标,基于美育的内容搭建美育课程的模块,探索多元化的实施路径,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精神文明、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当代文化是审美文化,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必然进一步加强审美教育,进一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但在现行教育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大学校园中很多学生以丑陋为美、以怪异为美、以享乐为美,片面理解美的内涵,这就要求作为美育施教者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夏泽安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1):117-118,125
关注美育的风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尤其是迈入新千年之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由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兴起及泛化倾向,对美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美育要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走向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拓展自身的价值和功能.本文力求在文化的意义上,来论述审美教育的定位应在培养新型的文化品格上.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的核心功能不是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审美情感的培养。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出现为感性审美教育的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审美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在小学审美教育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感性体验入手,充分发挥镜像神经元"母思维"的作用,注重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实现审美教育真正而长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美育,不应被简单化地视为审美情感教育,更不应将其仅仅视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应视为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文化工程。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人关的活法,使人得享美的人生境界。这一目的的实现,有三条基本途径:关的社会教育、美的自我养育与关的环境化育。  相似文献   

19.
审美化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审美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吸取丰富的审美文化,而且更能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使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审美境界.因此,在学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实施审美化教学,构建审美化教学模式,以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审美文化是异彩纷呈的,也映射出当代大众审美价值观的蜕变。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当代的大众审美文化可谓喜忧参半。厘清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面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文学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救赎",对大众审美价值观的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