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提升道德素质的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大学生失信现象,剖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论述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诚信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国民的诚信缺失令人担忧。作为祖国栋梁和希望的大学生,其诚信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应当引起关注,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未来社会的主流的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却令人担忧,强化高校中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品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本文针对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根源,并探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与当代大学生诚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帅 《高教研究》2008,24(1):41-43
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诚信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培养诚信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诚信建设应将加强诚信教育,构建良好的诚信氛围,建立健全诚信体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将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巨大作用.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奉献精神,使他们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担,是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大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应该做全社会的表率,做到诚信还贷、诚信考试和诚信简历。文章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品质修养上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当代大学生诚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诚信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培养诚信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诚信建设应将加强诚信教育、构建良好的诚信氛围、建立健全诚信体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诚实守信的环境。诚信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它除了依靠法律法规来约束以外,还需要教育和培养。从诚信教育对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的重要作用、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诚信教育的主要形式和任务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阐述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运用"现代社会学"理论,就如何加强诚信教育提出一些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立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宗教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同时要求建设和谐的宗教,宗教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平。因此,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宗教建设问题,不仅有利于引导宗教自身和谐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13.
和谐的正义——刑事和解本土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解决刑事案件、恢复被破坏社会秩序的崭新的方式,其核心价值就是体现公平正义、效率谦抑,这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根本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展开了研究。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等成为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和谐需要诚信,诚信推进和谐.只有在全社会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诚信建设需要从个人诚信建设、企业诚信建设、政府诚信建设、构筑资信平台等几个重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国化的必然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勾画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内各要素的辩证关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程。胡锦涛同志从六个方面归纳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出了新诠释。  相似文献   

17.
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同样存在着矛盾。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与其他社会的矛盾在状态和表现上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基本制度范畴内的矛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思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未来和谐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必要性,主要是由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弄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的机制,就可以依靠机制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