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多多 《山东教育》2004,(23):91-92
孩子任性、执拗、不听话,使家长很头痛。面对孩子任性时的大哭大闹,有些家长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答应孩子要求,以求得“耳根清静”;有的家长采取冷落、打骂的方法,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知道息事宁人也好,冷落打骂也罢,都需要一个方法,方法不当,自然达不到教育效果。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教你几招。  相似文献   

2.
孩子任性、执拗、不听话,使家长很头痛。面对孩子任性时的大哭大闹,有的家长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答应孩子的要求,以求得暂时的“耳根清静”;有的家长采取打骂的方式,往往使吵闹的局面愈演愈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知道处理孩子的任性需要一个正确的方法,方法不当,自然达不到效果。应该怎么办呢?这里给你支几招。第一招:俯下身来孩子任性时,要分析原因,也要看看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是无理的,当然要拒绝,但是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也很重要。这是理智处理孩子任性的第一步。通常孩子的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或兴趣的表现,是孩子最初的求知欲和…  相似文献   

3.
小孩子都难免有时会任性,但孩子任性家长不应该也跟着任性。家庭规范是防止孩子“脱序”的最佳法宝。我从儿子上小学开始,就和他商量后针对他的毛病制定了一套“行为规范”,共有110条,如:不乱发脾气,不故意损坏东西,不打骂别人,按时睡觉,不乱花钱等等,如果某一项做得好,就得到一分,一个星期计数一次,如果得到50分以上,便予以适度奖励,如  相似文献   

4.
元旦前夕,小一班的家长和老师聚集一堂,就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沈杭凯老师:孩子在2~4岁期间,一般会有一个“反抗期”。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一些孩子会出现“反抗”行为,表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具体表现为大声哭闹,不听话,非常粘人,一定要买某一样东西,不肯睡觉,等等。这些任性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反抗行为。各位家长,当你的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5.
男孩子,常有“恶作剧”的行为发生,他可能会把烟卷拧碎放入鱼缸,也可能在小狗的尾巴上拴上一卷报纸点燃,还可能……那么,家长如何解决这恼人的问题呢?首先,找一找深层原因。孩子搞“恶作剧”,多是在烦躁、孤独无聊时,也有的是对家长进行报复,在他被家长误解、冷落、打骂之后发生的。对于这种原因的恶作剧,家长注意不要就事论事,而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抵触情绪。第二,可以动怒,但不可动手。无论是谁,看到孩子在“惹祸”,都会火冒三丈,除了立即制止孩子的危险或破坏行为之外,做家长的要指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但千万不要用痛打的方式,因为…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孩子长到3岁,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也被称为心理发展的危机期。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孩子在某一时期逆反心理严重,常与人发生冲突,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当这一时期到来时,孩子会出现一种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心理反应,就是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3岁以后,孩子常常以“不、就不”来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令家长不解和困惑的是,有时越不想让孩子做的事,他就越要做,而且任性、“反抗”及破坏性行为表现明显。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一些家长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打骂孩子。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改变孩子当时的行为,还会对孩子…  相似文献   

7.
任性一般是指放任自己的性情,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任何约束.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例如,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调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不断地会有“我要”的要求,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爱说“不行”。即使他们长大一些后,知道了“为什么不可以”,他们的自控能力也还很有限,还不足以控制强烈的“需要”冲动。此时,如果家长不加约束,不进行教育,就很容易导致儿童任性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经常有家长以羡慕、奇怪的口吻对我说:“真怪 !我的孩子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可一进幼儿园,老师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脾气也不犟了。真不知老师的法宝是什么 ?”事实确实如此,许多孩子在家里很任性,在幼儿园却规矩、听话,判若两人。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 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如此不同呢 ?  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与某些家长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不大相同。许多家长当孩子犯任性毛病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经常见到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商店去玩,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爱不释手,不管家中有无,都吵着要买。如果愿望实现了,就高高兴…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幼儿园个个都是小霸王,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给予过多的爱,养成不少坏毛病:任性,我行我素,无理取闹,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一种惰性。这种惰性随之带到幼儿园,老师有时也没辙,大班的小朋友吃饭要家长喂,由家长擦嘴,跌倒了要家长哄……望子成龙的心情过高。如果达不到要求就撒赖、打骂,甚至教孩子被别人打了,  相似文献   

11.
哭闹、发脾气是儿童一种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面对孩子的哭闹、发脾气,家长最常用的手段或是叱责打骂——不许哭!或是哄劝迁就——别哭别哭!岂不知,正是在“别哭别哭”的哄劝声中,使孩子学会以哭闹作“资本”要挟家长,从而也就促成了任性不自制的不良个性习惯。要知道,“不许哭”的叱责并不正确,结果要么是压而不服,要么是孩子变得  相似文献   

12.
汪雨 《教育与职业》2004,(16):46-46
任性一般是指放任自己的性情, 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任何约束。孩子的 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例如,有的孩 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 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 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 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 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调得 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 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 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 叫……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 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 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 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  相似文献   

13.
任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做事情时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不进他人善意的劝告。如果事不遂愿,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或者闷闷不乐、伺机报复。这样的坏习惯当然要及早纠正,否则孩子到社会上必然碰壁,也无法立足。常常听到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任性,气死我了”;还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任性,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多数孩子只是  相似文献   

14.
有些新入园幼儿总觉得在幼儿园不如在家里那样自由,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各项纪津等都使他感到很不习惯.有的不愿到幼儿园,有的成天哭闹.为使新入园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与教师应当相互配合,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过分溺爱,使孩子变成家里的“小皇帝”.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要玩什么就买什么.要骑马,父母就得爬下让他骑.一切部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办.慢慢地便养成他任性、执拗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入园后就觉得处处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不乐意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厌恶幼儿园.这就要求家长做到,在孩子进幼儿园前,让孩子知道:不是任何要求都能满足的,如买东西,有需要和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多年实践使我逐渐懂得了,家访工作一定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性格特点,注意研究家访时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采取适当方法,讲究家访艺术。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但管教不得法,动辄打骂,往往造成孩子在家长面前循规蹈矩,一旦离开家长就“无法无天”。家访时如多讲或只讲学生缺点,家长火冒三丈就会打骂孩子,会使孩子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访问这样的家长,我总是把《班级学生情况记载》带去请家长看(学生不在场),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家长能和老师很好配合。有些学生的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一致,家访工作就应做到更细致些。几年前,我班有个女生,比较散漫。她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性格爽直。家访时我  相似文献   

16.
以柔克犟     
孩子脾气犟上来,很让人头疼。“见”得多了,摸索出一些办法,家长朋友试试看,效果如何。转移注意法: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用这一特点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任性行为。如去商店买东西,孩子哭闹着硬要买一样东西不肯走时,我们就说:“你听,那边是什么声音,快去看看。”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摆脱了眼前的窘境。  相似文献   

17.
溺爱与任性     
“任性”的表现:任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周围所有人和事都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存在,都要听任自己的支配。想获得什么东西,不管客观条件是否允许,非得到不可,想做什么事,不管是否合理、正确、有益、可行,而非做不行,越是劝阻,他们就越坚持。“任性”形成原因:任性作为一种不良的性格,除孩子自身的问题外,多半由于父母抚育心态上的偏颇而造成。一是家长平时对孩子迁就、放任、姑息、纵容、百依百顺,久而久之,便形成遇事就放任自己的心理定势。二是与此正好相反,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欲望,不管是否合理,就凭借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杜绝任性     
家长们老是说孩子任性没法治,其实呀,抓住孩子第一次“犯错”,严加治理,常能杜绝孩子坏毛病的出现。这里介绍一位家长是如何“杜绝任性”的。  相似文献   

19.
博览     
善待孩子的“第一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当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发生时,父母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纠正,防微杜渐;若采用心软迁就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更加有害。   对于孩子来说,第一次撒谎得逞尝到甜头,就会常用撒谎来对付一切,养成撒谎恶习。大人发现孩子第一次撒谎时,不要打骂孩子。孩子说谎总是有原因的。称赞不当,批评不当,都会造成孩子说谎。孩子年幼,分不清是非,有时觉得说真话可能受责备,说假话却能避“祸”,因此闯了祸就撒谎。这时,家长一定…  相似文献   

20.
冷处理是家长对付孩子任性较常用的一招,但在用冷处理办法对待孩子任性行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大人要事先协商好,目标一致,态度一致。假如有分歧,决不能暴露在孩子面前。(2)必须前后一致,坚持到底。在开始采用冷处理办法时,孩子的脾气可能会发得更厉害,这时候,只要没有危险,千万不要心软下来,脸上不要有担心的表情,不要和孩子说话,更不能和孩子“讨价还价”,否则不但前功尽弃,而且会使孩子脾气变得更坏,工作更难做。在孩子停止发脾气以后,如果家长走到孩子身边,孩子脾气又发起来了,家长就要立即离开,直到孩子停止发脾气为止。(3)不能指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