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试看中外文化交流史以及世界各文化之间的交流史,都是精英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高潮,一是佛学东渐,二是西学东渐。在佛学东渐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天文学科发展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近10多年来国内外天文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以及未来国际天文学发展所面临主要学科问题。对比了中外天文设备发展的状态和差距,探讨了中国天文科技发展的战略举措,最后对中国天文科技整体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由中外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行星WASP-12b的研究表明,与中央恒星超近的距离将加速行星质量流失。该研究主要在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绝对是一次"天文盛宴"。不仅为2009国际天文年增添了一次"天文盛宴",更为世界各地的天文工作者提供了一次科学观测的良机。无论是公众,还是天文学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绝对是一次"天文盛宴"。不仅为2009国际天文年增添了一次"天文盛宴",更为世界各地的天文工作者提供了一次科学观测的良机。无论是公众,还是天文学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梁武帝长春殿讲义内容的解读分析,讨论了梁武帝提出的新的盖天学说理论中天与地的模型、昼夜与寒暑成因、太阳出入方位等具体内容,由此复原了梁武帝盖天说模型,并且证实,梁武帝借用了印度苏迷卢山模型,并在改造<周髀算经>盖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盖天说模型.这一宇宙模型,在中国科学思想史与中外交流史方面,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天文古生态学是天文学和古生态学远缘杂交的产物,它运用天文学的理论、方法和观测资料来从事古生态学研究,它主要探讨天文环境因素与古生物之相互关系,特别着重研究天文因素的古生态效应,例如:(1)古生物生长节律性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古生物钟”);(2)起新星爆发与古树木年轮的关系;(3)宇宙环境变化对古生物演化的影响;(4)古生物灭绝的天文原因;等等。由于“空间圈”、“宇宙圈”概念的提出,建立了由“宇宙圈”、“空间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组成的地球环境大系统,进入将地球与宇宙空间结合起来研究的新阶段,必将引起地球科学(包括古生态学)的又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8.
一位普通的中国工人,十几年如一日,凭着自制的望远镜,在第518次观测晴朗的天空后,终于发现了一颗彗星,成为中国发现彗星的天文爱好者第一人。2002年5月20日,中国天文爱好者——河南省开封市空分设备厂工人的张大庆接到国际天文学会小行星彗星中心颁发的证书:他和日本业余天文学家池谷熏共同发现的一颗新彗星以命名为“池谷一张”彗星。  相似文献   

9.
韩婷苇 《百科知识》2023,(11):13-19
<正>2023年的天空将出现很多奇妙而壮观的天文现象,这其中就包括令众多天文爱好者十分期待的日食和月食。今年全球将发生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两次日食分别是发生在4月20日的日全环食和发生在10月15日的日环食。其中,4月20日的日全环食是一次罕见的日食现象,它是日全食和日环食组成的混合日食,被称为“第四种日食”。混合日食看起来是像日环食还是像日全食,取决于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宇宙观的三次冲击 在整个20世纪,人类的宇宙观经历了三次剧烈的冲击。第一次是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们认识到宇宙根本就不是我们所想像那样是坦荡平直的,而是弯曲崎岖的;第二次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宇宙大爆炸”理论从提出到获得天文观测证实,再次震撼了人类的宇宙观,原来宇宙既不是无边无际、也不是无始无终的,而是有一个开端,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吕科伟  潜伟 《科学学研究》2006,24(Z1):41-46
《宋史》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是研究宋代科学技术史重要的原始资料。本文通过阅读《宋史》全文,寻找和选取含有科学技术内容的句子,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其归入不同的学科门类,得出各个学科的数据。句频分析结果表明,天文学、数学、水利工程、农业科学、轻工业及手工业、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医药是宋代当时最受关注的八大学科。通过学科关注度和《艺文志》中科学技术书目计量的比较研究,对中国古代四大学科的提法进行了讨论。此外,还简略讨论了这些计量结果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史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方面作用巨大。同时,传统对于物理学成功案例的过分强调有可能导致同学对物理规律认识的绝对化和对物理学家的认识神秘化。对于研究中那些后来被证明不成功的案例,在我们教学和科研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当前物理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因此在物理史的教学中适当的重视人类在科学研究中遇到的挫折、错误会对我们的教学科研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史:学科独立与学术自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视职业科学史家追求学术自主的历程,就所涉及的学科元问题以及学术纲领的重建问题,陈述见解。指出传统的学术自主概念是先天的、排他的,在日益开放的当代学术条件下,科学史家必须更新学术自主的概念,并通过深刻的历史反思、积极的史学实践探索和耐心的对话,扩展科学史的向度空间,推进综合科学史的发展,维护学科独立,追求学术自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化学教育家、科学史家张资珙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基础和相关工作后,分析他从科学思想史进路和实证主义编史学进路于中国科学史研究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从而说明西方科学史研究理论亦能成功应用于中国科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展了大量当代科学的口述史项目。一方面这些口述史项目以实践的事实证明了口述史在当代科学史研究中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当代科学史研究的反思,进一步为当代科学史研究引入口述史提供了更加严肃的论据。  相似文献   

16.
以代数解释为代表的辉格编史学一度在数学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编史学导致了数学史的盲目和贫乏。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数学史家努力开辟不同于辉格史的研究进路,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能清除数学史中的辉格倾向。为揭示这一困难的根源,我们回顾了克莱因对数学史本身的起源的追溯,从中看到,数学史中辉格倾向的根源恰恰在于近代数学本身。因此,数学史要想摆脱辉格倾向,必须首先成为一种能够揭示自身根源的研究,即一门思想史。包括柯瓦雷的科学思想史在内的许多思想资源都可帮助数学史实现这一转变。  相似文献   

17.
Mammoth remains became evidence for many theories about Earth's history, as this study carefully traces. A superb case stud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cience and culture.  相似文献   

18.
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学类元研究包括通常意义的科学学元研究、科学史元研究、科学哲学元研究。1979—2008年,中国的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的数量在起伏中呈现快速增长的总体趋势。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表明,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在学科分布、地域分布和机构分布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一半以上的第一作者是拥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所有第一作者发文量的高峰期为36~40岁,多产第一作者发文量的高峰期为41~45岁,61~65岁的多产第一作者发文量也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9.
袁继红 《科教文汇》2014,(19):30-31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20.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21世纪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大科学问题。文章首先简述了宇宙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对粒子物理学提出的新挑战.接着较详细地介绍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相关的科学问题以及近年来在国际上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最后展望了我国在暗物质暗能量实验探测研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