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面对社会各界对高新技术产业不断高涨的热情,我们通过对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备核心要素和发展环境的比较优势分析,认为目前重庆并不具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重庆应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行“冷处理”,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特点,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选择发展战略,即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局部领域占领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三种优势理论及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及后发优势理论对研究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这三种优势理论;准确理解“竞争优势”概念及其实现途径,努力创造一个胜者辈出的环境;通过适当的制度供给帮助企业将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90年代以来,政府在发展微电子产业中的作用和措施,国际上一些成功的企业采用的经营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外国经验,进一步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新材料产业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以其独一无二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国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北京市在国内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优势,结合当前北京市发展新材料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闽台高科技产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了闽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互补优势以及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战略和特点,提出了新经济常态下推进闽台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18,(13):40-40
6月30日,由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亚欧第三代半导体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张家港市政府联合主办,张家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张家港市科学技术局承办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暨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三代半导体专业赛东部赛区启动仪式"在张家港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7.
韩小蕊  张娟 《科教文汇》2008,(15):151-151
21世纪前20年是京津冀都市圈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产业分工的高度,基于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协作现状,提出依据各自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制定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战略,促进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华胜  薛澜 《科研管理》2003,24(3):5-12
数控产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经过“八五”、“九五”技术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数控产业要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能仅仅满足于技术上的突破,还必须上规模、形成产业。我国已经加入WTO,数控产业的竞争压力日增,新出台的“十五”计划纲要中,把发展数控机床放到重要位置,为数控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小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我国数控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的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并进一步通过国际比较,阐明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遵循中大单元高技术的发展规律,最后,提出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芯片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是世界各国竞争博弈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美国利用技术优势接连出台针对中国的芯片法案,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造成重大影响。文章首先梳理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美国《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的背景、内容与目的,然后分析了该法案对全球芯片市场、中国芯片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与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中药产业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 《软科学》2007,21(3):98-101
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两个概念着手,阐述了我国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基础,分析了影响我国中药产业竞争优势发挥的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活力、企业策略与竞争对手这四个基本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会变数这两个辅助因素,提出了我国中药产业转变思路,坚定不移地树立中药产业知识产权优势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全世界范围内的中药目标营销战略,加快形成产业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的现代中药产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图展  张跃 《科研管理》2018,39(8):43-52
比较优势理论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由来已久,然而非议颇多。这不仅是因为比较优势的概念定义和识别路径存在混淆,而且数据的可获性问题导致实证检验被长期搁置。本文建立显示性比较优势、潜在比较优势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框架,并基于两个时期我国区域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时空演变进行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水平、要素禀赋、规模经济、集聚效应、制度因素都是区域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的启示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并不应该排斥外生、内生多种因素的作用,比较优势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其实是多元的,不应当独尊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2014年以重视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创新性加大市场化政策工具力度为主要特征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迈入了技术上“强长板、补短板”的发力冲锋阶段。为明确产业政策对半导体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以《纲要》的出台为天然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0年微观企业级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的实施对半导体企业创新绩效,尤其是探索式创新,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对高资本密集度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成长期企业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从更长时间窗口看,政策效果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研究结论为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市场与政府结合的方式和时机、遵循异质性规律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比较优势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局限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起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深入思考,本研究在剖析了低要素比较优势战略带来的环境、收入、劳动力、技术创新等瓶颈问题后,提出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比较优势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低要素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具有局限性,完全依赖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和企业都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俞炜华  秦波涛 《预测》2006,25(5):1-5
传统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没有考虑国家规模问题。发展中大国采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国内市场规模、资源扭曲效应、区域资源禀赋差异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国际贸易条件、产业结构转换刚性及国际政治等因素上则处于劣势。中国应该在坚持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R&D,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分区域推进产业升级并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以利用大国优势,克服大国劣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比较优势要素与交易市场,构建了低技术制造业发展阶段与创新策略的分析框架。以中国纺织服装业为例,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该产业的功能变化。分析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过去30年的功能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主要创新战略不同并与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反映了产业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创新战略的内在逻辑、依赖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并非"中国创造",先进制造、国际化制造、优化产业资源可能更具有实践意义。这一讨论可能为产业创新以及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现有的我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和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通过对剔除进口影响的中国各个产业关联度及其区内相对比较优势度进行分析,选择中国的重点发展产业,并就这些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竞争机构分布、专利相对指数、机构研发团队投入/产出I、PC分类等指标,对中国专利信息中心(CPIC)数据库中光伏发电产业相关专利申请与授权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专利申请数量增长强劲;我国光伏产业专利优势不在于光伏电池与组件封装环节,这与我国的光伏电池与组件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为不符;相对于科研机构与大学而言,国内光伏企业人员投入强度较弱。研究旨在为我国光伏发电产业专利战略的规划与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经济的大环境下,Pc企业赢利能力严重下滑.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是提升Pc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Pc市场的研究分析,提出通过整合渠道差异化、产品多元化、启动低收入消费者市场等战略措施,来构建Pc行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构想,希望为中国Pc行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对技术发展战略选择的约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针对目前理论界存在的关于科技发展道路选择中存在的争论,从技术创新发展阶段、R&D经费结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在科技发展战略选择中面临的约束条件,提出了现阶段引进创新对中国整体技术提升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在技术发展道路中,竞争要素与高级要素的有效结合和转换应作为政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