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一个诗人的神性与世俗碰撞的时候,受伤的总是诗人自身;当一个诗人的纯粹自我与物质世界交锋的时候,受伤的就不仅仅是诗人的内在良知了。世俗世界的繁华与追逐,喧嚣与躁动,冷漠与热烈,远远不是诗人自身能够明了或者能够把悟的。在此前提下,诗人自我的真正意义就不仅仅是内在神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表面看来是十分荒诞的,那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开创的。胡适就是这样一个不是诗人的“伟大”诗人。可以说,现在任何一个诗歌爱好者都会写出比胡适的新诗好的新诗来,但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特别是童年、少年时期,梦想五彩缤纷点缀着人的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诗人是爱做梦的孩子,诗人喜欢用诗行回忆自己童年的梦、青春的梦,喜欢用温软的词语描绘自己心中无数的梦想与幻想。青年诗人罗英的这组诗,就是诗人梦想的花环!  相似文献   

4.
附:诗人梁实秋有人说:"在历史里一个诗人似乎是神圣的,但是一个诗人在隔壁便是个笑话。"这话不错。看看古代诗人画像,一个个的都是宽衣博带,飘飘欲仙,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辋川图"里的人物,弈棋饮酒,投壶流觞,一  相似文献   

5.
海男,也许是一个有名的诗人;从其此组诗的语言与思维而言,不像是一个年轻诗人的新作。不过现在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不知是不是从前的那个诗人。从我的阅读感受来说,我认  相似文献   

6.
一个诗评家说,诗歌是诗人借助语言寻找到的美好世界。我想这句话真正揭示出了诗的本质。诗歌作为诗人心灵最深处的呼吸,它吐纳的必然是最纯洁、最神圣、最精美的东西。我们阅读诗歌,其实也是在寻找一个世界,我们的心灵在诗人构筑的世界里飞翔、攀升,和诗人的心灵在此相遇、交汇、相融,于灵光一闪的刹那,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寻找的那个世界,和诗人所寻找的那个世界竟是如此相似!在一种共鸣的愉悦和兴奋之中,我们达到了诗的彼岸,流连忘返。阅读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也会给我们留下这样一种愉快的记忆。一个真正的诗人借助于语言要寻找的是…  相似文献   

7.
郭元祥 《湖南教育》2007,(11):41-42
当一个诗人的神性与世俗碰撞的时候,受伤的总是诗人自身;当一个诗人的纯粹自我与物质世界交锋的时候,受伤的就不仅仅是诗人的内在良知了。世俗世界的繁华与追逐,喧嚣与躁动,冷漠与热烈,远远不是诗人自身能够明了或者能够把悟的。在此前提下,诗人自我的真正意义就不仅仅是内在神性,更明显的却是体现出大众的融化意志:  相似文献   

8.
著名诗人莫非应邀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举办学术讲座。诗人讲到自己的诗作时,准备朗诵一段,可诗稿却放在一个学员的课桌上,诗人便走下讲台去拿。由于是阶梯式教室,诗人上台阶时一不留神一个趔  相似文献   

9.
元代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大一统国度,少数民族诗人为元代乐府诗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雍古族诗人马祖常、答失蛮后裔萨都剌、维吾尔族诗人贯云石、突厥诗人迺贤等。他们参与创作的事实,不仅反映的是少数民族诗人在元代乐府诗创作中的异军突起,更是构成了乐府诗史上一个闪光的亮点。而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间疾苦为主,形式上以歌行类乐府为主的创作格局,又形成了元代少数民族诗人乐府诗的最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好诗都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有关,再客观表达的诗作里也存在诗人的自我,一切的美都是靠诗人去发现的,美往往是人与自然相遇的一瞬间,因此,即使是在一首诗里,也存在一个诗人主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诗歌意象,作为诗歌的艺术单位和诗歌审美的个体特征,是诗人生活体验的表达,审美情趣的体现,创作个性的媒介,也是诗人生命意识的寄寓,文化精神的蕴涵。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源于诗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双重心理  相似文献   

12.
附庸风雅     
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朋友的段子,讲的是一个名诗人评价另一个现在已经有名气的更年轻一辈的女诗人。别人间,这人以前是干什么的?名诗人一愣,继而不屑地说,她?以前不过是和我们一起伙着写诗的。诗歌很崇高,名诗人语言也很吝啬,这个年轻的女诗人哪怕是自己独立创作写诗,名诗人也不能轻而易举就呼了这些无名小辈为诗人,而只能是——伙着一起写诗的。伙着写诗,有点像伙着做生意开饭馆,自然我们是主体,股份要在51%以上。也就是说我们是老大,你是附庸。  相似文献   

13.
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一个个词语的连缀,但从艺术构思上看却是一个个意象的组合。这一个个的意象是诗人凝神注视的呈现,也是我们进入诗境的依托,更是诗歌本身。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一个人与其一生写万卷书,还不如只呈现一个意象。"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至少透露出了意象于诗人、诗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艾青在中国诗人当中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诗论话语形态的一大特点就是现代品格,作为一名诗论家,他把一个诗人的智慧和思维融入其中,是独特的诗人型的诗论。  相似文献   

15.
诗人邵燕祥在他的《赠给18岁的诗人》一书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或者说,每一个中学生都是诗人。"邵燕祥本人就是从中学时代,十三四岁起开始诗歌创作的,18岁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俄罗斯诗人普希金也是在皇村中学时代开始写诗的。在一次考试中,他朗诵自己用爱国颂体写成的《皇村回忆》,使得作为贵宾在场的当时俄国最有才华的诗人杰尔若文激动不已。这位老诗人眼里含着泪水,冲出来想吻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赵耀 《文学教育(上)》2011,(19):153-153
一个纯粹的诗人,在任何时代都是让人尊敬的。诗人是率性而透明的;又是博爱而伟大的;同时也是忧郁而痛苦的。诗人率性而透明,他们的心很柔软,他们像个孩子一样,睁大他们那双好奇的眼睛,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去发现美,  相似文献   

17.
杨润林 《教育革新》2009,(12):41-41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再创造,丰富诗人创造的形象.这是一个双向过程。再创造是逆向思维,“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人们崇敬诗人,以诗人的佳作名句为"雅乐",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最早以诗得号的是唐代诗人郑谷和崔钰。郑谷以《鹧鸪》诗著名,崔钰以《咏鸳鸯》三章脍炙人口,于是一个被称为"郑鹧鸪",一个  相似文献   

19.
斯蒂芬·克瑞因(Ste phen Crane1871—1900)是美国小说家,他写了不少好的中篇和短篇小说,如《铁血雄狮》(The Red Badge of Courage)和《小船》(The OpenBoat)等.他也是一个继承了惠特曼和迪金森的风格,在诗歌的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二十世纪以后英美意象派诗人的先驱的美国近代有影响的诗人之一.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葛瑞葛里·柯索说:“诗和诗人是不可分的——我不能对你谈诗而不谈到人.事实上,作为一个诗人,我就是我写的诗.”(见《诗人谈诗》当代美国诗沦,陈祖光译,第307页).我觉得这话说得很中肯.艾青说过:每一个诗人有他自己的一个缪斯:惠特曼和着他的缪斯散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论王伟徐志摩是我国二十年代诗坛上十分活跃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诗人,文学史家对他评价历来不一,毁誉参半,其实他是一个思想敏锐而又才华横溢的诗人,正如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指出的那样:“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①徐志摩一生发表了二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