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五大假说”,即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情感主要在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三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该假说来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是我们外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拟以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尝试性地将情感过滤假说与外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情感过滤假说"及其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荣 《平原大学学报》2005,22(2):106-109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五大假说”,即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情感主要在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三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该假说来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是我们外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克拉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讨论了这一理论的背景及其界定,尝试性地将情感过滤假说与外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克拉中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外语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思韦恩的输出假说也对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输入输出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的阐述,从多个层面上探讨了其对我国的外语听说教学实践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炜 《教育与职业》2007,(35):77-78
外语教学的最终结果体现在学习的主体上;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必须重视学习的主体。文章通过对外语学习主体的综合分析,认为克拉中的“习得-学得假说”假定成人第二语言习得在方法上与儿童习得母语是一致的观点,过于简化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忽视了学习主体在外语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认识克拉中的“习得-学得假说”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虽然许多外语研究者相信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关键时期这一现象,但是关键时期是否为决定外语学习唯一因素的观点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回顾了关键时期假说的相关研究,既阐释了关键时期假说的利弊,也说明了该假说运用于儿童语言教育的优劣势,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儿童二语习得年龄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用斯蒂芬.克拉申教授的输入假说观点,可归纳为理解所输入的信息,通过语言习得机制将其转化为语言能力。输入假说由可理解性输入假说、习得—学得假说、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等五个命题构成,对外语学习的基本条件、基本途径、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等关键问题进行理论阐发。输入假说的理论有助于认识外语教学中策略训练在促进学习者思辨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王正胜 《英语辅导》2014,(3):132-134
我国已从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否应该从儿童时期学习外语还存在争议。赞成者以关键期假说作为理论依据,反对者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来反驳关键期假说。结合中介语和语言相对论进行推理,外语学习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不利影响。根据我国的外语学习实际,可以提出“外语最佳学习期”假说,以使学习者在学好外语的同时,不至于影响本族语的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雅各布逊的“回归假说’’称,语言知识的磨蚀顺序与其习得顺序相反。本研究调查汉语语境下英语前缀的磨蚀情况.发现前缀的磨蚀能够验证“回归假说”。磨蚀前水平作为影响外语磨蚀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与磨蚀的量/程度成反比,外语接触量与外语保持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习得和语言磨蚀互为逆过程。语言磨蚀的顺序与其习得的顺序正相反,呈现回归性特征。目前国内外验证回归假说的个案研究包括词汇磨蚀、否定形式磨蚀,外语综合技能磨蚀的研究等。外语教学的目的应该使外语学习者保持自己的外语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测试的真实性是指,受试者在测试中使用目标语完成测试任务与其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任务的相似程度。补缺假说强调在学习外语时,要同时学习外语语境知识。二者都强调语境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既然补缺假说要求我们无论是外语的教还是学都必须在语境中进行,而测试又对教学有巨大的反拨作用,我们在设计测试时,就应该遵循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原则,把测试置于真实的语境中,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外语语境知识的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对第二语言习得年龄问题实验和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最新进展,介绍了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理论的最近研究状况,比较了第二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支持派和反对派的论争观点,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在临界期假说的一些概念以及确定语言习得的最终水平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小学英语教学正在我国大面积展开,各种少儿英语辅导班招生也一时异常火爆。面对如火如荼的少儿英语学习热潮,本文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入手,回顾了关键期假说正反两方面的证据,进一步探讨了关键期假说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藉以希望引起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关键期假设理论对外语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有必要正确理解关键期假设在外语习得中的运用。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年龄是10岁或更晚一些。  相似文献   

14.
年龄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永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3):121-122,134
本文在结合伦尼伯格的“关键期假设”和乔好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的基础上,对儿童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差异和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认为二者的差异对成人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儿童学英语是近年来家长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现象之一。儿童早期教育理论与关键期理论表明儿童学英语具有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优势。让儿童学习英语应当遵循以培养兴趣为主、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二语习得关键期是否存在至今没有定论。年龄不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决定因素,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二语习得有不同的优势。早期外语教育应该注意以掌握母语为基础,把习得第二外语的语音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的特点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是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回顾年龄与外语学习关系中颇受争议的关键期假说的发展状况,提出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具有的不同特.最。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外语教学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I.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and L2 Phonological Acquisition It seems to be commonly believed that children under certain age are better and quicker learners in a second language,especially in acquiring a native-like accent厂Critical period theory'(CPH)  相似文献   

19.
临界期假说提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年龄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自该假说提出以来,支持者和质疑者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回顾了有关临界期假说的文献,总结各方观点,明示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有效促进二语习得及教学。  相似文献   

20.
如今粤语英语混用现象在粤广地区相当普遍,几种不同的混用方式对英语学习者产生了不同方面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再次验证了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理论指导外语教学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同时也为解决该现象对英语习得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