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朝阳沟油田集输系统的能耗现状,通过对朝三地区井口——计量间——中转站——联合站各节点的掺水压力、掺水温度、回油压力和回油温度等参数的现场测试和计算,分析了原油集输系统各环节的能耗状况及节能潜力,提出朝阳沟油田原油集输系统节能技术的措施方向,为今后类似油田的节能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谈如何搞好联合站节能降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好联合站集输处理问题,使油田保持较低的能耗和运行成本,实现联合站系统的节能降耗,提高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是各油田当务之急,在此对联合站系统中的节能降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司先锋  杨伟  刘辉  蒋伟 《内江科技》2006,(1):149-150
解决好油田联合站集输处理问题,使油田保持较低的能耗和运行成本,实现联合站系统的节能降耗,提高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是各油田当务之急,在此对联合站系统中的节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1)
油气在收集运输过程中不仅其操作工艺复杂,而且也面临着火灾、爆炸等风险,这就使得油田企业越来越重视油气集输技术的提升和发展。本文主要对油气集输技术中存在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我国油气集输技术的相关建议,而且也对油气集输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保温被称为第五能源,提高保温技术水平是企业节能、降耗、增益的有效措施。我国盛产高粘、高凝原油,目前对这种原油多采用加热输送的方式。对埋地集输管道进行保温是保证油气安全集输及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埋地集输管道保温后,传热热阻增大,热损失减少,有利于安全集输。埋地集输管道的保温结构一般由防腐层、保温层、防水层及防护层组成,本文简要论述国内外埋地集输管道防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高纯玺 《科技风》2013,(9):27-28
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原油集输能耗可占整个原油生产的30%~40%,所耗能量主要包括电能和热能,本文从系统节能理论出发,首先对油田联合站原油处理过程中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找出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关键能耗设备运行状况,建立有效的能耗分析模型,设计构建出了联合站能耗分析监控系统,为油田联合站工艺参数优化调整、节能改造项目的立项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袁启添 《内江科技》2013,34(1):52+25
本文针对孤东油田三采油技术深入应用后原油脱水的难题,分析了集输系统老化油对原油脱水性能的影响,并且重点对孤东一号联合站老化油处理工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开工,标志着中国的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陆上(中缅油气管道)和海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哈石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缓解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了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目前我国进口原油的绝大多数是依靠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通道进入境内,中缅原油管道为我国油气进口在西南方向上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陆上通道,为我国原油进口增添了一条进口线路,有利于增强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性。本文试从介绍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建设概况,分析该项目建设对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并深入阐述中缅原油管道在建设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并对如何做好该项目以便更快更好的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油田埋地油气集输管道检测方法,针对外防腐层的检测的多频管中电流法(PCM),电位梯度法(DCVG)等,针对外腐蚀环境检测的土壤腐蚀速率检测,土壤电阻率检测及杂相电流检测,深入研究了这些方法的检测原理,及现场应用的优缺点,并给出了适合于油田埋地油气集输管道的可靠易行的检测方法选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大港油田第六采油厂输注一队由羊中心站、羊污水站、羊注水站三个基本生产单元组成,是一座集原油集输、污水处理、污水回注、原油外运等功能为一体的联合大站。其集液日处理能力12000m^3,日处理量10000m^3,实际日注能力3000m^3,污水日处理量7000m^3。现有员工90人,其中党员1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0人,员工平均年龄38岁。近年来,输注一队曾获得了中国石油先进班纽荣誉称黾被天津市总工会授予职工之家称黾被油田公司授予工人先锋号和学习型组织等荣誉称号,获得了油田公司标杆单位、“五型优秀班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2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油气资源的输送需要大量的管道,在油气资源需求量增加的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管道数据,这些油气管道数据如果形成一定的规模,就会形成大数据。油气长输管道大数据的实现,需要对各种管道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收集,这样可以为油气长输管道企业的发展和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依据,也是油气长输管道企业必须要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对油气长输管道大数据整合技术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油田超稠油地面工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油田超稠油具有动力粘度大,密度高等特点,解决这种原油的集输、脱水、外输等地面工艺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新的攻关难题。根据超稠油开发的需要,对含水超稠油集输、超稠油脱水、脱水超稠油管输工艺技术和相关设备进行了攻关研究,形成了井口含水超稠油管道集输、两段大罐半动态、静态沉降脱水、脱水超稠油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工艺流程,有效地实现了超稠油的集输、脱水等生产工艺需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分析联合站的重点设施的用能情况,采取合理的运行措施,是优化联合站运行的有效途径。采油五厂油气集输大队目前拥有7座联合站和2座轻烃厂,联合站的特点是设备多、流程比较复杂,是油气集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耗能单元,能耗总量较大。仅姬五联合站2010年原油单位能耗为2.809kgce/m3,2011年已增加至2.831kgce/m3,水处理单位能耗2010年为0.983kgce/m3,2011年为1.106kgce/m3,因此,研究降低系统单位能耗可有效解决随处理量增加引起的电力紧张、燃油燃气紧张局面,具有较大的潜在经济效益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上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油气水混输在长距离海底管道运输中得到广泛运用。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油水混合液受到机泵阀门等的高速剪切,形成原油乳状液;由于原油中通常含有沥青等界面活性物质,原油与水形成相对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状液。由于海底的低温条件以及事故或设备的计划检修造成的管道停输,管道内介质温度不断下降,甚至可能发生凝管等事故。因此被输送介质的凝点温度对管道安全输送问题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通过配置不同含水率的含蜡原油乳状液,实验测得凝点变化趋势,并分析凝点变化原因,对管道安全输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油气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的各大油田企业也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包含了油气处理、油气集输、污水处理、供配电、供水以及注水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要想充分的保证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油田的经济效益,我们就必须做好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针对现阶段施工管理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措施。本文便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以及油田地面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如何做好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油气的开采和集输过程中,油气中含有大量 H2S、CO2、还有地层水、凝析油等介质,严重腐蚀集输管线、油气井套管、钻采设备、井下工具等设施,使得钻采设备失灵、管线开裂、成套管穿孔等现象的发生.本文主要从油气集输管线概况、油气集输管线内腐蚀、以及油气集输管线内防腐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油田联合站室外工程,布置有许多纵横联结的管道网。为了架空敷设管道,每一个联合站根据需要布置大量高低不等,宽窄不一的单片平面活动管架及固定管架。为了使设计的管架有充分可靠计算依据,克服估算、模拟设计而带来的不安全或过于安全不经济的缺点,决定从油田实际出发,在总结以往设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本文论述油田联合站的单片平面钢管管架、混凝土管墩的通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油泥砂是油田生产活动中,在原油集输及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这些污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严重危害环境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本文对国内外油泥砂处理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河南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及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管道输送作为常用运输方式,其铺设对地质条件、设计、施工管道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结合实际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以及灰土及砂垫层处理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石油天然气工程的快速发展,长输管道在石油天然气的整体运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长输管道施工中,往往会遇到穿越公路、铁路等障碍物,需要采用合理的穿越挖方式进行处理。"非开挖"方式铺设管道的方法,通过长输管道的方式,拓展管道穿行办法,定向进行穿越技术处理。结合原油在长输管道穿越的丰富施工经验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实际技术分类、原理、特征、技术标准等,尽可能的详细明确实际操作性特点,分析穿越施工的有效指导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