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有很多方案,本文对"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进行分析,论证了"3+大综合+1"高考科目设置的优势,提出"3+大综合+1"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方向,它的实行必然会对中学教学和高校改革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考"3+X"改革措施牵动了全国亿万考生和家长的心,更揪着西部贫困地区高中老师的心.如何适应新的高考要求?如何进行"3+X"的教学?"3+X"的考试是什么形式?"3+X"考试是否可以减轻学生负担?2002年高考形式的改革及可依据的参考模式是什么?等等.许多问题困扰着信息闭塞的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和学校.为此,地处祖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多次来信、来函请求民进中央再一次组织北京市的名校名师去讲学.  相似文献   

3.
1."3+X"改革对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影响 "3+X"改革在科目设置上与过去"3+2"的考试模式有所不同,大大增加了高校招生和学生选择两方面的灵活性.考生以语文、数学和外语为共同的基础,从固定的高考科目中解放出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来选择"X".  相似文献   

4.
2002年我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高考都实行了"3+X"考试.至此,我国内地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完成了从"3+2"向"3+X"的转变.新的考试模式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正确认识综合考试的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高中复习和教学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三教学中的经验,谈一谈对文综试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听瞿司长讲那高考的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广东省率先在我国实施"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2000年和2001年先后又有山西、吉林、浙江、江苏4省和天津、内蒙古、上海、湖南、四川等13个省、自治区、市加入试点行列,2002年国家教育部又批准北京、山东、重庆、广西、西藏等13个省、自治区、市进行"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至此,我国除台湾省外所有的省、自治区、市都加入了"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行列.一时间,"3+X"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最近,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00年广东、山西、吉林、江苏、浙江等五省试点进行了高考"3+X"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初战告捷,进展顺利平稳.  相似文献   

7.
“3+X”高考改革(简称为3+X)已经是我们很熟悉的概念了。从2003年开始,报刊杂志就极少出现有关“3+X”高考改革的评论了。自1999年3+X试点至今6年过去了,有关这项政策的事后评估仍未出现,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项政策。现在,3+X有“3+X+大综合”、“3+X+小综合”等版本。我们不知道3+X还要实行多久,但我们可以看到和听到,改革高考的呼声依然不衰,应试教育依然根深叶茂,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的:“虽然(我)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也知道孩子要全面发展,可现在不管是小升初,还是中考、高考,不都是以分数决定一个孩子的前途吗?如果在平时不强化学生…  相似文献   

8.
1 高考改革"3+X"模式的意义:高考改革必然涉及到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及高考内容的改革.明年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实行"3+X"方案."3"指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科目,"X"是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专科综合)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大部分省、市倾向于"X"是小综合测试,几年后是大综合测试.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过去的3+2高考模式,还是现在的3+X高考模式,高中政治科复习坚持"串串门"与"找热门"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3+X"高考改革,要求教师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提高综合课复习的效果.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文科综合"思想政治课复习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