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创新型创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提升创新型创业水平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制度复杂性和创业导向理论,本文提出了探究创新型创业驱动路径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且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全球50个经济体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政府政策、金融资本、创业教育、创业文化、风险承担性和创新性,均不是产生高创新型创业的必要条件,但加强创业教育对高创新型创业的产生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2)3条路径可以产生高创新型创业,包括政府主导下的教育驱动型、政府与文化助力下的资本-教育-风险承担驱动型和文化主导下的资本与教育驱动型,不同路径代表着不同经济体高创新型创业的多重实现方式。(3)5条路径导致非高创新型创业,并且与产生高创新型创业的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多因素并发影响创新型创业的复杂因果机制,深化对制度复杂性的认识,并为提升中国创新型创业水平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We re-conceptualize the role of science policy makers, envisioning and illustrating their move from being simple investors in scientific projects to entrepreneurs wh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entrepreneurial experiments and initiate them. We argue that reframing science policy around the notion of conducting entrepreneurial experiments - experiments that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technical,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which scientific research is conducted - can provide policy makers with a wider repertoire of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illustrate the power of this approach, we analyze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as a set of successful, entrepreneurial experiments in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While not designed as such, the HGP was an experiment in funding a science project across a variety of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including seven public and one private (Celera) research centers. We asses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organizational choices, using a mix of qualitative and econometric analyses to examine their impact on scientific progress. The planning and direction of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show that policy makers can use the levers of entrepreneurial experimentation to transform scientific progress, much as entrepreneurs have transformed economic progress.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创业过程模型是基于西方背景的,无法同时实现多悖论、多维度、多层级间的协同。面对中国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和特有的文化内涵,迫切需要从哲学高度重新思考创业过程并进行本土化研究。该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天、地、人"思维框架入手,基于"阴阳平衡"理论整合现有创业理论的对立逻辑,探索出创新生态环境下创业过程模型。结论:创新供给与创新需求的动态不平衡是创业机会的源泉,柔性知识资源和伦理型领导对发现创业机会有重要意义;随着企业刚性知识资源的沉淀,创业企业需要加大创新投入并继续深化伦理型领导;企业创业过程是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相互依存动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s a striking example of the disconnect between the location of knowledge creation and its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 argue that national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in biotechnology is critically affected by institutions governing scientific careers, which shap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and boundary-spanning activities of research scientists. I test this in a comparis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France. Drawing on fieldwork and analysis of patent data, I compar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and estimate models of forward patent citations. The models show that entrepreneurial firm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performing innovations in this sector whereas large established firms perform poorly in both countries,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stitutions in creating country-specific combinations of human capital with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5.
李新春  马骏  何轩 《科研管理》2006,40(12):51-61
本文以2002-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混合截面数据模型,探讨了在制度演进过程中,创业者人力资本和社会网络的价值及其变化趋势问题。研究发现,随着制度的演进,人力资本对创业绩效的贡献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而社会网络的贡献率则表现出逐期递减的变化趋势;高人力资本和强社会网络投入显著地提升了创业绩效,并表现出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进一步,社会网络对创业绩效的贡献在处于竞争程度较高行业中的小规模企业中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在制度演进过程中,创业企业成长中人力资本和社会网络的价值及其变化的意义,这对于拓展转型经济的创业理论和理解我国特定制度背景下的创业行为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秀娥  王超  李帅 《科研管理》2022,43(5):59-66
如何促进创业是近年来学术和实践领域广泛关注的议题。基于制度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本文研究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在该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利用来自28个国家跨越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分层广义线性模型。结果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意愿,制度环境中支持创业法规、金融资本可得性、教育资本可得性和腐败控制正向调节二者关系,社会文化价值观负向调节二者关系。论文从跨层视角探索了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制度环境对创业意愿的交互作用,拓展了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最后,本文从创业者和政府层面提出管理启示,以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锴  朱雪忠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86-1697
技术转移平台企业在平衡社会和商业利益中存在服务创新的困境,现有理论对其缺乏解释。本文基于制度理论的混合组织视角,梳理典型平台企业服务产品和模式的研发案例,挖掘服务创新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平台企业通过组织身份工作应对制度复杂性并促进制度变革,解释了创新过程中组织身份工作的内容和策略,以及平台企业利用身份与制度建构的三种关系模式。研究将组织身份与制度环境、制度化结果前后连接,揭示了平台企业在共存而差异的逻辑中完成产品和模式创新的完整路径。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指导科技服务企业的产品研发与服务升级,引导企业从战略、组织模式等方面寻求突破,以平衡科技服务公益性和营利性的逻辑冲突。  相似文献   

8.
资源约束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探索突破约束并实现企业快速成长的途径成为创业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企业资源观和人力资本理论视角,构建了创业拼凑、先前经验以及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绩效三者之间的概念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17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得出了相应的结论:(1)创业拼凑、先前经验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绩效正相关;(2)创业拼凑分别与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和工作经验正相关;(3)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在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工作经验未在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永波  丁沂昕  王楠 《科研管理》2021,42(2):130-137
资源拼凑解释了创业者在资源约束的情境下如何将看似无关联的手头资源组合成有价值的资源,并进一步驱动创业者对机会的认知。然而,对两者之间的路径对接机制缺少关注。本文从组织学习视角出发,利用不同组织学习方式推进资源拼凑和创业机会认知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解析了资源拼凑和组织学习所涉及的关键构念;构建了创业认知过程的两阶段理论模型,包括机会发现阶段和构建阶段;构建了资源拼凑与机会认知阶段对接的机制框架,解释了组织学习如何桥接两者的路径。在总结研究贡献的同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崔淼  周晓雪 《科研管理》2022,43(4):75-82
   近年来,传统企业纷纷抓住数字技术机遇,致力于进行数字导向的战略更新活动。然而,现有文献对于传统企业数字导向战略更新前因变量的探讨还比较有限。本研究基于IS战略化和战略实践观,提出了“战略化活动-忘却学习-数字导向战略更新”的研究框架,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创业导向活动、自下而上的组织即兴活动,通过组织忘却学习影响数字导向战略更新的理论模型。本文采用两种研究方法,即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数字导向战略更新的前因及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创业导向和组织即兴均有利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导向战略更新;忘却学习分别在创业导向与数字化探索创新、组织即兴与数字化探索创新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细致刻画了传统企业如何通过忘却学习进行数字导向战略更新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Ulrich Dolata   《Research Policy》2009,38(6):1066-1076
Following up on recent debates about sector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a heuristic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xplaining distinct patterns of technology-based sectoral change. The concept is based on two inter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first is the sectoral-specific transformative capacity of new technologies themselves, that is, their substantial or incremental impact on socio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a given sectoral system. The second is the sectoral adaptability of socioeconomic structures, institutions, and actors confronted with the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by new technologies. The first factor—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ve capacity of new technologies—enables us to identify the technology-based pressure to change and adjust the structural,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architectures of the sectoral system. The second, complementary factor—sectoral adaptability—helps us to discern the distinct social patterns of anticipating and adopting this technology-based pressure. The specific interplay between the two influencing factors creates distinguishable modes of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ranging from anticipative and smooth adjustments to reactive and crisis-ridden patterns of change. Even processes of radical sectoral change continue over longer periods of mismatch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numerous and mostly gradu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s.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an industry influence which individuals will identify and exploit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We propos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development tools will change knowledge-barriers to entry because they enable the abstraction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that was previously needed for development. Empirically we test the argument using data from the web design industry in a Nordic country during the period 1992–2003. We compare the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found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web administration tools in 1998 and fi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ich supports the main thesis of our argument.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创业活动在全球经济体处于活跃状态,但我国的创业成功率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创业政策供给与异质性创业模式的匹配度不高。以供需匹配为视角,借助MOS模型,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创业政策与创业模式匹配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动机激发和机会增加政策有助于提升生存推动型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业资源和创业机会;(2)动机激发和技能培育政策有助于增强机会拉动型创业者的创业自信心,提升其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3)机会增加和技能培育政策有助于扩展创新驱动型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提升其组织管理能力。鉴于此,政府应采取异质性的创业政策供给,即关注生存推动型创业者的动机激发和机会增加,注重机会拉动型创业者的动机强化和技能培育,侧重创新驱动型创业者的技能提升和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4.
胡贝贝  王胜光  任静静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20-1527
以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支撑,全球性的创业浪潮正在兴起。文章以创客的创业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创业机会挖掘、创业资源整合、创业团队组建和创业项目开发等方面,对互联网时代创业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研究结果显示,在互联网时代所衍生的各类主体和平台的支撑下,创业活动中创业机会挖掘正在向长尾端市场延伸;创业资源整合和团队组建活动得到了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网络的充分支持;创业项目开发过程中,开放创新和用户参与成为创新研发的重要路径。这对我国在互联网时代创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铄  刘伟 《科研管理》2019,40(7):275-284
创业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以获取新技术、实现新业务创建为目的的创业导向并购逐渐成为了新创企业主要的战略实施方式。鉴于新创企业的发展具有技术依赖性,且董事会的构成较为特别,本文选取了2012年12月31日前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截止到2015年12月的并购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轨道下新创企业董事会中创始人开放性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对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创企业中,创始人开放性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均能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决策,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效应。进一步发现,企业所处的技术轨道不同,以上作用效果不同。在供应商主导和规模密集型企业中,创始人开放性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信息密集型和专业化供应商企业中,创始人开放性与机构投资者参与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在基于科学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参与对企业的创业导向战略决策具有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创业机会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创建后初始创业机会仍然会不断迭代。尽管现有研究指出了创业机会迭代的重要性,但有关创业机会迭代的内在机制在理论上仍然不清晰。本文通过对四家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发现,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的交互推动了初创企业创业机会的迭代,且迭代遵循着从创业机会迭代动力生成到创业机会迭代决策制定,再到创业机会迭代结果形成的内在机制,其中:(1)利益相关者机会共识的破坏是创业机会迭代的主要动力;(2)创始人动态心智模式影响了创业机会迭代的战略;(3)组织内是否达成战略共识最终决定了创业机会迭代的速度。本文关于初创企业创业机会迭代的交互机制研究,是对创业机会构建理论的拓展,本文结论对精益创业实践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葛宝山  续媞特 《科学学研究》2020,38(8):1417-1427
转型经济背景下,创新与创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业过程中机会和资源的合理调配决定着企业的创业表现。然而,如何完成创业机会和资源的互化利用仍是一个未解的难题。本研究从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视角出发,选取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以网络作为情景变量探讨机会和资源如何共生演化并推动创新扩散的机理和路径。研究表明:(1)创业机会和资源的交互是存在于网络层面的一个双元动态行为。(2)扩网和聚核是系统驱动的一体化行为,共同推动创新扩散及创业战略更新。(3)领导者根据组织发展阶段实现机会、资源及创新的优势配置以保持创业控制体系内交互流转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借由组织制度理论视角与典型组织的调查,研究科技服务组织的制度系统特征及其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市场双重主导逻辑提供组织服务创新的依据和原则,并渗透进入组织场域;不同服务类型表现出双重逻辑差异化的作用形式与冲突强度;将4种典型服务产品与模式纳入一个组织响应制度系统影响的二维理论化模型,可有效解释当前科技服务组织及其服...  相似文献   

19.
使用扎根理论对浙江本土初创中小企业进行多案例分析,捕捉影响初创中小企业创新的内外部关键因素,分析创新发生过程中各种影响关系的发生机理,描绘当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初创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最后提出创新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路昊 《科学学研究》2019,37(4):625-633
校地共建大学孵化器是当前各地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当前同质化的制度安排之下,共建孵化器的组织绩效却良莠不齐。对此,本研究以我国第一家校地共建的大学孵化器TS孵化器及其后来在Y省各地衍生的分院为案例,运用扩展个案研究,发现已有创新研究中的理论反常并尝试重构校地共建大学孵化器中的划界原理及其流变规律。研究发现,TS孵化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划界博弈,并具体形成了悬置型、松耦型、紧密型、流散型四种不同的边界组织状态。研究进一步通过打开“共识”和“基因重组”两个黑箱,指出求同之外的存异对于异质行动者围绕边界组织形成和维持结盟更加意义深远,而制度压力的回应和制度逻辑的选择则迫使孵化器或被动或主动地去面对划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