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依据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天下一家"的理论,以往学者常常认为太平天国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平等观念。我们认为要真正了解太平天国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实质,应该抛弃太平天国家庭的宗教概念,将视角转向洪秀全的凡间"小家庭",也包括太平天国普普通通的个体家庭,通过这些凡间家庭的认识,才能真正了解到洪秀全的家庭伦理思想,把握其内在本质。从宗法关系、家庭道德规范、夫妻关系、家庭男女角色、家庭异性关系和家庭伦理关系等方面看,在洪秀全的小家庭中实行的仍然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洪秀全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是以男女大防、授受不亲为中心的,在宗教的幌子下,甚至比封建伦理道德更为落后和残忍。  相似文献   

2.
1860年夏秋之交,正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火在京津熊熊燃烧的时候,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宗教老师,美国传教士罗孝全(Issachar·Roberts)终于踏上了太平天国领土,开始了他几年来梦寐以求的太平天国之行。罗孝全(1802—1871年),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就学于南卡罗来纳州弗曼神学院,毕业后任美国南部浸信会传教士。1836年来中国,次年开始在澳门传教,以后转至广州。1847年3月遇到了洪秀全,洪秀全向他学习《圣经》,但他不肯为洪秀全施洗礼,不久又借故赶走了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罗孝全欣喜若狂,以洪秀全宗教老师的身份,于1852年10月间写了《洪秀全革命之真相》,  相似文献   

3.
在西学东渐背景下,洪仁玕是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选择太平天国政权包含了反清和效忠洪秀全两方面的内容。洪仁玕的一生深受洪秀全的影响,他个人流亡香港的特殊经历也是其以太平天国为最终归宿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中的族类民族思想和封建君臣伦理观念对他的选择起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对上帝形象的创造与基督教上帝纯灵说有着天壤之别。太平天国创造的上帝具有人类的相貌和性格,是人格化的神灵。太平天国领导人心中的上帝形象,是来源于洪秀全的异梦、受到《劝世良言》的启示并融入了民间宗教的成分再加上他们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复合体。太平天国依靠上帝的形象动员民众、加强管理、调适领导集团内部的关系,无疑有助于太平天国的发展。同时,太平天国领导人也凭藉上帝的权威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的命运可谓“籍宗教之力而兴,也因宗教之故而亡”,因此,从“拜上帝”教的创立、来源、教义的宗教理想等方面,客观剖析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色,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理解,从而找出一条农民解放运动的真正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杰出的领导者是对太平天国革命的成败影响极深的农民领袖。史学界对于洪秀全的一生有各着种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持肯定态度。我认为他在天京事变前功劳占主导地位,是功大于过,而天京事变后,其错误占主导地位,是过大于功。本文仅就天京事变后的洪秀全的功过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两年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走正统科举仕途的读书人,由于科场的接连失意,受到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及封建迷信等许多因素融入其中,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影响着其宗教的发展方向,甚至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上帝家庭与太平天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帝家庭在太平天国起义酝酿时期和开国初期,曾经作为重要的宗教、政治制度构件发挥过积极作用。上帝家庭亲属关系凌驾于凡间肉身宗亲关系之上,是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宗法制度的主要特征。而后期洪秀全重建的以洪氏胞族为核心的上帝家庭,却因为他试图使其凌驾于权力中枢之上而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了,寻其失败之根源,除了敌人的强大,太平军战略战术上的失误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即洪秀全思想的变化,由早期的“天下一家,共享太平”逐渐转变为后期的“洪氏家天下”思想。洪秀全思想的巨大变化,对太平天国的失败有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力求加深对太平天国失败内在原因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的进贡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在太平天国起义以前,人们就要向洪秀全进贡,洪秀全就开始收受礼品。起义之初,洪秀全等一再强调战胜缴获必须上交圣库。后来,不再强调,上行下效,愈演愈烈,贿赂公行,卖官鬻爵,政治腐败。史实证明,实行进贡制是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说明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香港政府对香港现行高等教育体系进行改革的动机与目的。阐述了香港政府在此次教育改革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明确了在全球化进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转变管理思想,改进管理方式,更加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系统以积极、活跃的方式参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萧红的创作中,"后花园"这一空间意象随处可见,这一空间意象带给萧红的不仅是童年的快乐,更多的是对"家"的渴望,而"后花园"在地理上的边缘位置也决定了萧红"边缘化"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国产影片《刘三姐》曾先后在世界50多个国家上映,被周恩来总理认为是一部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作出大贡献的电影.香港是电影《刘三姐》走出中国大陆、走向世界的第一站.以香港《大公报》有关报道为资料基础,探讨1962、1964、1978年《刘三姐》在香港三次公映的盛况可知:电影在香港取得的巨大成功,对广西三大名片(桂林山水、刘三姐、壮族文化)在香港乃至海外的推广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香港青年“人心回归”议题再次引起中央与香港各界的强烈关注。“人心回归”议题的背后是国家认同问题,香港青年走低的国家认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本质上是发展问题,是香港青年在发展境遇中的自我危机,是个体自我意义感的丧失。为此,应构建和培育以面向未来的认同理念为内核的国家认同提升路径,促进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和香港,张謇的著作被先后出版和重印。在台港学术界,对张謇的思想及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所从事的工商业等,不断地续有研究。这些研究常常展示了不同于大陆学术界的探索重心和别样视野;而早年迁居台港的张謇的一些亲朋乡党、门生故旧或其同时代人留下的对张謇及其事业的记述和有关文物,也可补大陆史料的阙如。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初期,岭南大学、广东国民大学等广州的几所高校为谋求保存,纷纷迁往当时的英租界地区——香港继续办学。这些高校迁港后虽办学时间不长,但对于香港教育的发展以及促进其与内地的交流,却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再造香港的四大工程,其中有两个是规模空前的围海造陆(湖)超级工程,另外两个则是兼有行车和输水功能的跨海通道工程。这四大工程的效益:1.为在长江口--杭州湾地区建设“东方香港”、在渤海出口处建设“北方香港”奠定了基础;2.为长江三角洲增加多达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3、基本解决山东全省和辽宁南部的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陆与香港、台湾的经贸往来目前面临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考验。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缩小,台湾内部复杂的政治关系,两岸进一步合作对香港地位产生的影响,大陆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得不到保护,香港、台湾两地担心的当地经济受到大陆制约,这些问题困扰着大陆与港台的经贸关系。但是,合作是大陆与港台经贸发展的趋势,大陆与港台经贸合作应该采取顺应全球化,发展高科技、促成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合作的策略,以促进大陆与港台经贸关系发生质的大飞跃。  相似文献   

19.
中西交融文化下的香港老年社会福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人口已经严重老龄化的现状,多年来,特别是在后殖民地时期,香港摸索出了一套与自身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相符合的老年福利模式。香港老年福利体系主要由老年保障和安老服务两方面所构成,其中,老年保障主要包括综援与生果金、强积金和个人储蓄及家庭资助;安老服务主要包括长者社区支持服务和安老院舍照顾服务。现时香港老年福利制度与其中西合璧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由主义的经济体制密不可分,而且未来的老年福利改革也要顺应香港的实情和民意。因此,无论是香港老年福利的当前架构,还是未来改革方向,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内地,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法域国家,在两岸四地中,对待区际法律冲突的做法各不相同。台湾制定了专门的区际冲突法,而大陆和香港、澳门则是比照国际冲突法的规则来解决区际冲突。这种状况导致在实践中存在管辖权冲突、法律规避、反致等问题,并伴随着判决得不到承认和执行。文章通过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现状和特点的辨证研究,比较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各种模式,认为解决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最佳方式是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而不是统一实体法,并对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