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儿童语文",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的语文,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的语文,它不仅是一种理念,还代表着一种精神、积淀着一种文化,但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目的的功利化,教学内容与策略的成人化等使得儿童语文教学难以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儿童语文,究竟应给学生留下什么?一、儿童语文应该留给人以怀念  相似文献   

2.
童真语文,即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适切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是本位语文,养护儿童的“真性情”;真实的语文是本色语文,贴近儿童的“真生活”;适切的语文是本场语文,发展儿童的“真素养”。童真语文三“本”一体,以实现“用每一个40分钟玉成师生一生‘童真’”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教学内容是儿童的语文,但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多是从知识出发设计教学,至于所教内容儿童是否真正需要、每个儿童的需要又有何差异,则很少考虑,这是由于没有把儿童放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应有的核心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儿童本位意识缺席、伪儿童化泛滥成灾、教学目标定位高低失当等问题。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教科学的语文、游戏的语文、自由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儿童学习和运用母语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切准儿童的视角、站稳儿童的立场、呵护儿童的思维,让儿童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角,主动探索知识规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使语文能真正浸润儿童的生活、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儿童,在课堂教学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主流地位,而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伪儿童化"泛滥,儿童主体缺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儿童在场,让儿童以儿童的视角学习语文、以儿童的思维理解语文、以儿童的方式运用语文、以儿童的体验享受语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与诉求。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色课堂"就是立足儿童的语文,尊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的生命状态,让儿童喜欢语文、拥有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要服从儿童语文  相似文献   

7.
儿童,在课堂教学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主流地位,而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伪儿童化"泛滥,儿童主体缺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儿童在场,让儿童以儿童的视角学习语文、以儿童的思维理解语文、以儿童的方式运用语文、以儿童的体验享受语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与诉求。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是儿童学习的语文,是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语文。然而,教学中童心的缺失消解了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儿童享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幸福。童心语文观照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有趣、有得、有情的形态特征,主张通过情境化、结构化、融合化实践策略,使语文教学回归童年、回归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童心语文是从儿童的生命成长和文本言语出发,让语文教学走向儿童内心的语文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儿童品读语言、品味语言、创生语言,让儿童"找寻属于自己的句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激活、启迪、放飞童心,提升儿童语文学习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让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儿童在小学阶段还没有足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空间,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既是儿童的品德课又是儿童的训练课,如何使广大儿童大胆发言、活跃思维、减轻学习负担并提升整体语文素养是国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活动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树立基于“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建构适合儿童发展的课堂文化,为儿童的生命和精神成长服务。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儿童本位”意识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教科学的语文、游戏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相似文献   

12.
童真语文要“循道崇真”,所循之道和所崇之真可概括为五句话:儿童是语文教育的主语,真实是童真语文的灵魂,学会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核心,生动活泼地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表征(表情),儿童创造自己的语文是童真语文的境界。关于童真语文,还要进一步展开理性追问:儿童是谁?儿童的伟大之处是什么?儿童究竟在哪里?儿童究竟是怎么学语文的?儿童怎样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小学语文应当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命存在.儿童有儿童的感动,儿童有儿童的诠释,儿童有儿童的情怀,儿童有儿童的梦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尊重儿童文化,从儿童生态的角度出发,创设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让学生快乐徜徉于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中.一、保持童心"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荷琴 《生活教育》2014,(15):76-77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小学语文应当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命存在。儿童有儿童的感动,儿童有儿童的诠释,儿童有儿童的情怀。一线教师需认识儿童,像儿童一样,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探究欲望,保持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的一种生存状态。课堂教学中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及评价等,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把儿童的思想融入语文课,唤醒学生的童声、童心、童趣,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小学语文应当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命存在.儿童有儿童的感动,儿童有儿童的诠释,儿童有儿童的情怀,儿童有儿童的梦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尊重儿童文化,从儿童生态的角度出发,创设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让学生快乐徜徉于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中.一、保持童心"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课堂上的教师,应该真正拥有一颗"孩子的  相似文献   

16.
在2014年举办的"全国小学研究型文化名校联盟活动"中,我校提出让语文成为儿童存在的家,让教师与儿童一起回到学习中去,让语文成为儿童在学,儿童能学,儿童会学,并学有成长的课程主张。这要求我们不忘儿童"初心",从真实的儿童出发,拥有一颗理解儿童、读懂儿童的慧心,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儿童喜欢的语文。那么究竟儿童喜欢什么样的语文呢?在我执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育要追寻儿童的精神。因为从本质上说,小学教育是儿童教育。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因此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科学课或别的什么课。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学,因此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儿童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儿童常常在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  相似文献   

18.
怎样的儿童语文教学有价值?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追问的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简单地说,有价值就是被人们需要。追求有价值的儿童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追求儿童、家长、教师、国家甚至世界需要的儿童语文教学。在众多的需要中.儿童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被儿童抛弃,  相似文献   

19.
童年的语文学习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要关注儿童的地位,从引入故事情节、借助游戏形式、开辟想象天地等方面增强童年色彩,让儿童喜欢语文、拥有语文,让儿童在语文的天地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既姓“语”,就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体现儿童的特点,真正地引领儿童、发展儿童。具体而言,教师要用儿童视角解读文本,关注儿童的学习需要,并确定能开发儿童的“可能性”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去教学,成为“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使得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儿童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