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我刚开始从基层调入机关搞新闻报道工作,也是常苦于没有新闻素材写。有一次,我在一家水果摊前,见一买桔子顾客与一女营业员争吵,这位外地顾客说短斤两,要求复秤。营业员却说:“你个外地人跑这咋呼个  相似文献   

2.
新近,读到江西宜春一位公社干部的来信。信中说:他进城买少儿版的《故事大王》第三期,但书还没到;不几天,再进城去,书已卖完。营业员说:“这本书,一到就卖光了。”他感到很遗憾,孩子更是气得翘起了小嘴。为此,他向新华书店呼吁:不要光是在城镇里兜圈子,可否分些好书到农村发行,即便预订邮寄也好,以便帮助乡下人解决买书难的问题。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农村读者的意见吗?不!它道出了几亿农民的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间座落在十字路口旁的个体经营的小店铺。店屋是就着墙根和人行道之间的一线之地搭盖起来的。店面宽约六米,深不到一米五,名曰:“文学书店”。一位中年人,正向营业员询问一本什么书。营业员翻找了一会儿,见没有货,便拿出一本簿子说:“您登记一下吧,同志!写上尊姓大名、通讯地址,所要的书名,一有书我们就立刻通知您。”  相似文献   

4.
我到江苏省江阴县访问养猪模范李仁林。我说:“猪为六畜之首,养猪工作太重要了!”他说:“养了三年猪,田里旺得不可知。养猪,可以肥田。”“种田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不养猪,就要荒田。”我说:“养猪,饲料问题是第一位的。”他说:“养猪,首先要抓饲料。人不给猪吃,猪就不给人吃。”我说:“这猪养得真好!又肥又大。”他说:“你看这猪,滚瓜溜圆,肚子拖地。看见人走到跟  相似文献   

5.
1925年冬季的一天,一位中等身材的青年男子顶着寒风,急匆匆地走在温州的街上,直到快走近一家店名叫“五味和”的商店时,他才放慢脚步。接着,他就迈进了“五味和”。一进门,他暗吃一惊,外面寒流袭人,行人稀少,这家“五味和”却顾客盈门,热气腾腾。他留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到这里来的顾客,大多都是来买“飞鹰”炼乳的。是呵,这大冷的天,在家里冲一杯又热又香又甜的“飞鹰牌”炼乳,浑身立刻感到热乎乎的。难怪这里生意如此兴隆。看着眼前这一幕,青年男子神色凝重,目光严峻,显然,他在思考着什么。一个女营业员恰巧注意到了他,以为他在为买东西犹豫…  相似文献   

6.
教养与人文     
通常所谓“教养”,第一条,总得有礼貌。可是我到现在遇到有些小礼节,还是止不住地没礼貌——我喜欢逛古董店,最近我到罗马旅游,找到两条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进去看。有一家进去后,我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我说:“为什么不卖呢?”他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我很少脸红的,当时脸红到脖子,非常难为情。我小时候经常被大人训斥,训斥的理由不是顽皮捣蛋、翻墙砸东西,而是没礼貌。  相似文献   

7.
传媒小幽默     
《今传媒》2004,(5)
奇妙的汉文有位美国人访问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报纸上登的‘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不是剽窃“你写的长篇文章,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是不是剽窃别人的?”“这怎么可能呢?”“肯定一样,我可以把那篇文章给你找出来。”“不用找了,署名就不一样嘛!”商人赴宴一位商人的朋友应邀赴一位教授家的晚宴。席间,一位当记者的客人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回答:“喜欢。但我更喜欢威士忌。”众人哑然。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说他:“你真蠢!干吗提威士忌?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独家新闻一个记者抢先向报社发回一条关于煤矿事故的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上帝看到这幅惨景,他落泪了。”编辑回电:“不要去管什么矿井了。立刻采访上帝。”买书架甲:“啊!你的书架多漂亮呀!只可惜上面一本书也没有。”乙:“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的。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了。” 惊人的发现两位朋友在一起聊天。他们谈论小说、诗歌。其中一位说他发现俄国小说家和诗人有一个共同点,这共同点在每篇作品中都体现出来了。“哪是什么呀?”另一位问。“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名人书事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之多,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尚书引义》等。他大女儿出嫁时,他陪送了满满一箱书稿。他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口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08,(2):54-54
曾有人问一位老人:“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又问:“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又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10.
一位记者请罗斯福谈谈他第四次连任总统的感想,罗斯福不置可否,请这位记者吃“三明治”——一种夹肉面包。记者有些受宠若惊,感激中吃下了一块三明治。“请再吃一块,”罗斯福认真地说,备感荣幸的记者吃下了第二块三明治。然而,王顾左右而吉他的罗斯福并未罢休,热情地劝记者吃下了第三块三明治。看着感受殊荣、又有些狐疑的记者,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12日,文汇报一版头条报道了上海市南京路上三位受到万人夸奖的营业员。一个营业员受到万人称赞,值得发一版头条新闻。倘若到此为止,言犹未尽,人们自然产生一个悬念:他们三位怎么能受到“万人夸”?于是,记者接着报道:“万人夸”的秘诀在哪儿?由此引出了“文明服务,礼貌待客”的主题,文章就从这里做开了。早在今年1月初,报社就在考虑集中抓一  相似文献   

12.
据说,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读者到书店购买《艾青诗选》,营业员看了他很长时间,然后,很不耐烦地说:“这么大年纪,还买“什么‘爱情诗选’?”这事听来可笑,但是确有其事。这一方面说明营业员业务不熟,连大名鼎鼎的诗人艾青都不知道,另一方面也说明,声音传播,有些词或字发音相同或相近,意思不同,容易产生歧义。面对面讲话,都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听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就更容易闹误会了。产生歧意的原因很多,但是就广播而言,主要是因为声调不清造成的。特別是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听众只凭声音,在众多的同音词里,根本无法辨别播音员说的是哪一个字。河南广播电台农村组每年收到  相似文献   

13.
《浙江档案》2004,(1):44-44
有一年元宵节,鲁迅约十二三岁。按照过年惯例,鲁迅去乡下看望姨母。姨父阮士升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听说鲁迅幼年读书勤奋,才思敏捷,过目不忘,便想趁此机会试他一下。这天晚上,姨父请客吃饭,本地贡生阮廷藩也应邀在座。席间,阮士升对鲁迅说:“阿张,我先开个头,给你对个课,大家热闹热闹,好吗?”“好!”鲁迅答应着,别的人也都赞成。于是,大家一边吃,一边开始对课了。阮士升指着桌边放着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肉说:“这是红炖肉,就请阿张对‘红炖肉’吧!”鲁迅扫视桌上的菜肴,见中间正放着一碗雪白的鲜鸡块,便不假思索地对道:“白斩鸡!”“对得好!”席…  相似文献   

14.
我买两辆车     
一位阔佬想送给刚当选的政府官员一辆汽车。官员表示拒绝:“你知道我不能接受一辆汽车,否则就是受贿。”送车的人提出,可以把车以20美元的价格卖给他。官员说:“那我买两辆。”我买两辆车...  相似文献   

15.
聚焦     
记得20年前,即将从河北师院中文系毕业时,和一位要好的同学聊天,他问我:“你最理想的是分配到什么单位?”我说:“河北日报。”他嘿嘿一笑:“赖哈蟆也想吃天鹅肉!”我听了并不以为他是在嘲笑,农民子弟哪敢有这个奢望,撑死也不过说说而已。谁想命里还真有这个口福,时隔不久来到河北日报,吃上天鹅肉了。  相似文献   

16.
1952年的一天早晨,一位顾客到一家小饭馆吃早点,突然,他眼睛一亮,注意到饭馆内一个有着活动字母的广告牌,推荐当天的菜谱:牛肉饼35美分,汤20美分……女招待问他“您想吃点什么?”他回答说:“那块牌子”.于是他出20美元买下了它.  相似文献   

17.
《辽宁友谊商店勾结不法商贩倒买彩电当场被捉》(见9月18日新华社新闻稿)一稿,标题和导语都明确地说“这家商店与一伙不法商贩勾结”非法倒卖彩电,既然如此,这家商店理应受到查处。可是稿内最后却说:“现在公安机关已将孙跃明、张作斌(按:即被当场抓获的“倒爷”)行政拘留,工商部门也对他们进行经济处罚,友谊商店领导也表示要对杨庆利(按:即参与倒卖的商店营业员)作严肃处理。”读了这段结果,却叫人糊涂了,到底是商店与不法商贩勾结?还是这个营业员同“倒爷”勾结?如果  相似文献   

18.
滚一身兵味     
1979年,我刚当记者就碰上了西南边疆的那场战事,临出发时,老记者夏国珞特别交待我要带上吃饭的碗筷。他说:“到了前线,不会有人把你当客人招待,带上碗筷,见有人开饭,你就凑上去盛饭吃,边吃边采访,你要客气,就只有饿肚皮。”等我赶到前线时,虽然战事已基本结束,但他教的这条经验还是派上了用场。倒不是部队官兵不热情,而是人家没办法“招待”你。每人就一副餐具,给你用了就肯定有一个人吃不成,而且部队战时开饭快如闪电,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有位炮兵营长是抗日战争末期入伍的,军龄比我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报》载,一位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在《多伦多时报》实习时,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去采访,回来后写了一条消息交总编。当总编得知他在那家饭店吃了饭时,就把那篇稿子退给他说:“吃了饭的消息不能用”。 “吃了饭的消息”为何不能用?原因很简单,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既然吃了人家的饭,已入人家彀中,即使是黑的,难免也会说成白的,即  相似文献   

20.
我与505征文     
我有位邻居陈大夫,5年前的重阳节生了一个儿子。他为孩子取名也很有趣,不叫“重阳”。却叫“九九”。于是,满院的人们,见了这孩子都叫“九九”,外人不知就里,感到奇怪,怎么大人向小孩子叫“舅舅”呢? 小九九很聪明,很可爱。有一次他仰着小脑袋问我:“叔叔,风是从哪来的?”我反问:“你说呢?”他想了一想说:“风是从树上摇出来的吧?”虽然他只有5岁,却很会动脑筋。但是小九九也令人可怜。他一出生,食欲就不好,吃东西很少,体弱多病,很消瘦。5岁多了,体重只有12公斤。身为大夫的爸爸却治不好他的病。为了给小九九治病,夫妻俩想了很多办法,带他去看过名医,但收效甚微。又找人给九九挑疳积,把孩子痛得声嘶力竭地叫喊,他的父母心痛得撕肝裂肺,院里的人听了也都很为这孩子的健康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