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河流域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减排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背景下,本文采用2006-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Tapio脱钩弹性指数及追赶脱钩模型考察黄河流域碳排放特征及脱钩状态.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碳排放总量与人均量增速放缓,两项指标的年均增速分别由2006-2010年期间的6.5%和5.4%下...  相似文献   

2.
为控制农业碳排放,增强农业绿色发展能力,需要准确核算农业碳排放量,探究农业碳排放与农业增长的关系,分析碳排放与农业增长脱钩状态,找出驱动因素。本文以我国最大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为例,在科学核算农业生产碳排放量基础上,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农业增长的脱钩状态和发展趋势,并结合LMDI模型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7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3.27%,但其年际增速在快速下降,化肥是最大的碳排放源,平均占比高达73.91%,全省碳排放强度呈先增后降趋势,2016年以后全省农业碳排放量与种农业总产值之间开始呈现出强脱钩态势。在各驱动因素中,农业产值是影响碳排放强度的主体原因,累计推动碳排放增加738.25万t,而农业生产效率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动力,累计促进碳减排603.75万t。因此控制农业生产碳排放量是实现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然后对京津冀1998—012年物流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LMDI分解,并基于OECD脱钩模型计算碳排放脱钩指数,对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脱钩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增加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且经济产出效应为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效应对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京津冀地区物流业碳排放存在着脱钩效应,且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脱钩效应强弱转变过程中,能源效率效应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新修订的农业能源消费数据,本文测算了中国农业1980—2014年的能耗碳排放情况,并对其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和脱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农业能耗碳排放量总体上保持了向上增长的趋势,累计排放碳3325.68万吨;产值的增加是推动农业能耗碳排放量增长的主导力量,能源强度的下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值增加带来的碳排放增长,但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能发生明显改观,其抑制效应近年来已趋于减弱;过去30多年里,农业部门节能减排努力所达到的"脱钩"效果甚微,总体呈弱脱钩效应,离实现强脱钩的差距越来越大;未来实现农业能耗碳排放"脱钩",更需要通过优化用能结构和降低碳排放因子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Tapio脱钩模型研究山东省2000—2012年能源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应用LMDI分解法的加法和乘法两种形式对碳排放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在"十五"期间碳排放量呈快速增长阶段,"十一五"期间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减缓。2000—2012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历四种脱钩状态:2000—2001年为强脱钩,2001—2005年为扩张负脱钩,2005—2006年为扩张连接,2007—2012年为弱脱钩。此外,经济规模效应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增长起微弱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能源需求压力的增大,进而引起碳排放急剧增加,打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是实现产业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改进LMDI分解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经济产出效应是影响装备制造业碳排放的主要诱因;装备制造行业间脱钩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各行业强脱钩效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强度降低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最关键因素;各行业脱钩努力指标各年均小于1,呈逐年减小趋势且处于弱脱钩状态。最后本文采用GM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2015-2024年间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预测,进而为装备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测算2000-2011年新疆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从近似关系和脱钩关系两个角度刻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近似关系来看,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总量变动趋势近似,能源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近似;在脱钩关系方面,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指数类型在同年份表现完全一致,且在多数年份指向弱脱钩状态,未来一定时期弱脱钩发展趋势可能仍将持续。最后,提出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开发节能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Tapio脱钩模型和Kaya恒等式,运用LMDI方法,构建了扩展的Tapio脱钩模型。选取1990—2011年中国碳排放和出口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990—2011年期间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总体呈弱脱钩关系,而16个分行业的脱钩状态存在差异;出口贸易增长与碳排放增加正相关,1990—2011年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脱钩弹性指数及分解指标显示,能源结构与能源碳排放强度因素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能源需求压力的增大,进而引起碳排放急剧增加,打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是实现产业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改进LMDI分解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经济产出效应是影响装备制造业碳排放的主要诱因;装备制造行业间脱钩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各行业强脱钩效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强度降低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最关键因素;各行业脱钩努力指标各年均小于1,呈逐年减小趋势且处于弱脱钩状态。最后采用GM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2015—2024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预测,进而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是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控制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是推动我国碳排放尽早达峰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电力行业的上游发电端为主,以中游传输端以及下游需求端为辅,研究电力行业中的脱碳问题。首先,结合电力行业各个环节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构建理论模型。其次,选定衡量碳排放的能源消耗量、发电量和营业收入为初步指标,获取我国典型的20家电力企业2015—202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Tapio脱钩模型衡量碳排放量与电力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LMDI模型探讨碳排放量的影响机理,从供应端到传输端再到需求端,对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三年电力行业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一直处于增长负脱钩状态;20家企业中除了华能国际处于衰退脱钩状态,其余19家企业的碳排放量总趋势均在不断增加,大多企业处于增长负脱钩状态或者增长连接状态,其中国电电力处于最不理想状态;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以及能源结构优化可以有效实现碳减排以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国性企业应当先有序降低碳排放量的增长速率,再逐步进行绿色转型;地区性企业应当形成经济增长—发展可再生能源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在提高企业经济实力的同时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成本性态分析视角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为变动影响因素和固定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指标进行分解。运用改进Tapio模型和连环替代法,对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的关系以及碳汇的杠杆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03-2004年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呈扩张性负脱钩,2005-2006年以及2011年呈增长连结,其他期间呈弱脱钩。从静态角度分析发现,有效经济增长与净碳排放的脱钩主要在于能源消费的脱钩;节能和减排在净碳排放脱钩动态演变中发挥双重主导作用;同时,碳汇杠杆效应可以防止出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提前脱钩的表象。  相似文献   

12.
识别中国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将其分解为能源结构、(交通)能源强度、交通强度、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6个驱动因素,分析不同脱钩状态下各因素驱动效果尤为关键,其中,所采用的广义费雪指数(GFI)因素分解法具有消除残值、分解更完全的优势。研究发现,中国交通碳排放持续增长,但理想脱钩状态省份从0个上升到8个;经济和土地城市化是阻碍碳减排最关键因素,人口城市化、交通强度、能源结构促进碳减排;能源强度、交通强度是形成不同脱钩状态主因。构建“高效、紧凑、智能”城市交运体系有助于交通部门更早实现碳达峰。  相似文献   

13.
运用1995—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IPCC(2006)测算方法估计江西省能源碳排放总量,通过构建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模型实证分析江西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不稳定的脱钩状态,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等状态交替出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江西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并对江西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构建经济与能源碳排放脱钩分析模型,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分析表明:①全国层面上,1980年-2008年期间除2000年-2005年为扩张性负脱钩外,其余时期经济与能源碳排放均呈现弱脱钩状态,脱钩程度随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控变化波动较大,与实现强脱钩还有一定差距,未来一定时期内弱脱钩发展趋势仍将持续;②地区层面上,2000年-2008年期间各省域主要表现为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两种状态,其中2000年-2005年全国有13个省份落在弱脱钩区域,2005年-2008年除青海省外的29个省份均落在弱脱钩区域;大部分地区后期较前期脱钩更为显著,并呈现出地区脱钩程度差距逐渐缩小的趋势;③2000年-2005年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空间格局较为分散,脱钩显著区域大致分布在东部地区,脱钩程度区域差异较大;2005年-2008年脱钩显著区域呈现空间集聚态势,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区域差异明显缩小;④中间变量分析表明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上,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脱钩主要由经济与能源消费脱钩造成;我国总体碳减排技术水平较低,区域差异不明显,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与碳排放脱钩贡献有限。据此,未来脱钩发展措施重点方向为在进一步推广节能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发展碳减排技术,同时逐步改善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脱钩趋势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或地区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经济增速与碳排放降速的相对关系,而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脱钩是中国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泰尔指数和Tapio模型,刻画中国各省份2005-2017年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关系,研究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脱钧指数的演变趋势,主要结论如下:①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均呈现...  相似文献   

16.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影响着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与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本文基于Tapio脱钩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探究2002—2017年中国1741个县级行政单元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聚集格局,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在时空双重维度分析县域碳排放脱钩的空间趋同效应。研究发现:①县域碳排放脱钩关系以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为主,强脱钩聚集于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地区,负脱钩数量逐渐增加且向东北及西北地区集中;②县域脱钩具有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分异特征在经历局部聚集、“东正西负”分异后,呈现“南正北负”的聚集与分异并存格局;③县域脱钩趋于稳定和向好发展,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大部地区呈现理想脱钩聚集,东北、西北呈现县域邻域均向下转移的团状聚集。因此,中国应聚焦县域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的状态不稳定与区域不均衡,落实差异化的控碳策略,扭转空间分异的脱钩格局。  相似文献   

17.
基于STIRFDT模型的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经典碳排放的STIRPAT模型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核算海洋交通运输业的STIRFDT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远洋相关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以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数据,运用情景模拟,对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的数值及峰值进行预测,并提出减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投资引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及脱钩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蕾  唐志鹏  刘毅 《资源科学》2015,37(12):2330-2340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投资引致的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应受到关注。以往对此研究相对较少,且忽略了投资通过不同区域间产业联系所引发的间接脱钩。本文引入面积元并结合投入产出表以改进脱钩模型,研究了2007-201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直接、间接引致的中国30个省区市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及脱钩关系。结果显示:①大部分省份由投资引致的经济增长比碳排放略快,两者为弱脱钩关系;北京和上海实现强脱钩发展,内蒙古、宁夏等资源型省份多为扩张负脱钩;②投资直接引致农林牧渔业实现脱钩发展,建筑业和服务业的直接脱钩状态相对较差;工业投资引致不同区域各产业的间接负脱钩状态最多,服务业受其他行业投资间接影响多呈现负脱钩状态。低碳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间的拉动作用,适当补偿承担高碳生产环节的地区,避免盲目发展可能转移大量碳排放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