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批评,是老师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里,老师都把批评做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一种主要手段。应该说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受过老师的批评,只是次数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有的学生经常挨批评;有的学生很少挨批评;有的学生被老师批评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相似文献   

2.
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对学生不良性格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批评进行得好,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进行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批评应讲究术,它有三个原则,三点忌讳。 一、要正确地批评学生,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一)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它是教育的前提,学生虽尚未成熟,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立场,如果不承认学生的人格。那么学生是不会尊重和信任老师的。 尊重学生人格,要求教师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思想行为,尤其是给学生作出否定的评价——批评时,更应注意这一原则,为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注意批评的时间,不宜公开批评的则单独批评,注意批评的地点,不宜课上批评的,则课下批评,注意批评的语言,不宜使用偏激词汇的对象则不使用偏激的语育。其他如注意批评的对象——男生、女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等;注意批评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徐静 《教书育人》2009,(7):67-68
批评是对错误和缺点提出意见,目的是使被批评者的某种行为和心态得到纠正。在教育活动中,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固然重要,但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批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正确有效地使用批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思我们通常对学生的批评,存在着简单、低效、学生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等现象。对此,我认为教师应让批评“旧貌换新颜”——改变以往的批评方式,讲究批评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批评学生时,用语一定要适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巧妙的批评艺术,是通过宽容、补偿等手段,给学生以内疚的体验,以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巧妙的批评艺术,可以促使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心,引导学生把自省、改错看作是进步的新起点。批评教育学生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没有对学生全面、透彻准确地了解,批评就会失去针对性。对于性格各异的学生,批评教育时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此,仅概抬五种加以剖析。一、暗示式批评法对于性格内向或胆小、不爱说话的学…  相似文献   

5.
批评如同表扬一样,是老师教育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接受。学生接受了,批评才会有效。那么,怎样的批评才能被学生接受呢?读一读山东省栖霞市实验小学学生们对批评的意见、看法,对老师们如何运用批评的手段教育学生,或许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是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而设立的专职教师,应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学生在成长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班主任在工作中,是经常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班主任批评学生是为了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以便促使其更好地学习.要使学生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使批评教育能取得最佳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除了要坚持批评原则以维护批评的严肃性外,还必须十分重视批评的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是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而设立的专职教师,应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学生在成长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班主任在工作中,是经常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班主任批评学生是为了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以便促使其更好地学习。要使学生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使批评教育能取得最佳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除了要坚持批评原则以维护批评的严肃性外,还必须十分重视批评的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批评,是班主任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批评的效果如何,受到当事双方,特别是被批评学生认识能力、文化水平、思想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制约。笔者认为,班主任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可选择以下几种批评方式。一、点醒式批评这种方式主要...  相似文献   

9.
怎样爱学生,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有的教师认为不批评学生就是爱学生,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是一种披着面纱的错爱。某位哲人说过,对学生的爱,蕴含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生进步的因素。不批评学生,其实是偷换了爱的原本概念,完全不批评就是错爱,很可能会误人子弟,爱中有批评才是真爱,才能育出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是爱的万全之策。  相似文献   

10.
正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常用的方式,但批评多了、批评过了、批评狠了,学生便会产生"批评免疫抗体",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但教育不只是一味地批评、斥责、怒骂,更需要善意的提醒和真诚地帮助其分析犯错的根源,由此及时指导学生改正错  相似文献   

11.
李萍 《宁夏教育》2014,(4):27-27
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常用的手段。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常常收效甚微,有时因为教师批评的方式、场合选择不妥,使某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能正确认识缺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观察发现,有些教师批评学生时在言语、表情、动作等方面存在着不当行为,结果批评不仅没有唤醒学生,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反而给学生心理造成了消极影响,致使批评收效甚微,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核心是"爱心"。表扬,是对学生的"爱";批评,也是对学生的"爱"。为了使批评容易让学生接受,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者必须研究批评的场合、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可以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了批评。然而,批评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批评是一剂良药,可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契机;用得不好,批评就会像一柄利刃刺伤学生的心灵,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会使学生破罐子破摔,并容易造成师生的对立。实践证明,教师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批评的艺术     
批评学生也要讲艺术?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可笑,批评就是批评,还讲什么艺术,更何况对象是学生。其实,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只是批评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引起学生反感。如何把握批评的分寸,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常见方法。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重视和善于运用批评艺术。常见的批评方法有:开门见山式批评、曲线救失式批评、幽默式批评。同时批评也要注意善待学生及其错误、避免“惩戒式”批评、批评与表扬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工作,结合一些积极的心理学元素往往能产生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批评要因人而异,符合个性特点;批评是对学生体现尊重、沟通和期望的过程;批评要做好善后工作;批评的最高境界是不批评。  相似文献   

17.
暗示批评     
批评是教育手段之一。它是教师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品德的否定,可引起学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之内疚、悔恨,进而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错误。运用得好,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学会用意志克服缺点错误。反之,如果批评把握不好尺度,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反感、厌恶。因此,批评要讲求策略,使批评成为一种激励,一种动力。我认为暗示批评具有这种功能。暗示批评就是不挑明事情,委婉地对学生的不良表现进行劝导的批评方式。它是教师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对其错误、缺点,用暗示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黑色批评”会使学生觉得尴尬、难堪,甚至耻辱,而且还很有可能使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抬起头来走路”。还有一种批评是白色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的还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严厉惩罚,这种批评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感觉,所以被称为“白色批评”。这两种颜色的批评都会使学生饱受“心灵之灾”,而结果也只能是饮鸩止渴。因此,我们呼唤真正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绿色批评”。提起“绿色批评”,…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塞利说过:“就像我们渴望获得承认一样,我们也害怕受到谴责。”害怕批评,拒绝接受批评,逃避批评,这是学生对待批评时的常见态度和反应。但批评教育是班主任必需的教育方式之一。回忆我们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我们几乎是伴随着批评长大的。虽然我们也曾反感,但是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当时我们需要从批评中获得对自我行为、能力表现等方面的评判,需要通过批评来纠正自己的言行,改善自我。作为班主任,批评教育是对学生不足的很好警示,是督促学生改善自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但作为班主任,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学生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地改正,才会更好地成长起来。小学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而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与学生心理相融、感情相通,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采取恰当的批评方式和方法。这几年,我做小学班主任工作,在批评学生时,注意做到以下“五要”。一、要以事实为根据批评学生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有的学生为了避免批评,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没有事实做根据就批评学生,就收不到教育的效果。例如,我任教的五年级2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