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世的一些人常常因为孔融未参加邺下活动 ,或未被陈寿提及 ,或未为曹丕《典论·论文》之前的舆论认可 ,而对其“建安七子”的身份表示质疑。这些人实际上犯以一偏概全、历史误读、或以前否后的错误。一些人由于过分强调孔融、曹操之间的矛盾 ,企图从政治上否定其七子身份。实际上孔融与曹操曾一度休戚与共。其他人从孔融创作与其他六子的个性差异出发 ,企图从文学上否定孔融的七子身份。但事实是孔融的作品也有建安文学的一般特征 ,即气盛与辞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孔融诗文的用典入手,通过分析其作品典故的用法、理清用典文学手法的发展脉络来探讨孔融的文学观念及汉末经学的衰微,并及其用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个文学团体或流派,不论是其自发形成的,还是自觉建立的,也不论它有无明确的组织、纲领、口号,其成员的政治态度、文学主张与创作风格应该是基本相同、相近、相似或相通的,如果某人在以上这些方面与此团体的其他多数成员有较大的差异,又没有参与这一团体的文学活动,我们就不能认为他属于这一文学团体或流派。孔融正是这样一种情况。他的政治态度与建安六子有较大差异,在文学创作方面与建安六子有所区别,并且他没有参加建安文人集团的活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孔融不应列入建安七子之列。  相似文献   

4.
孔融名列“建安七子”之首 ,存诗可信的仅两首。其中《离合作郡姓名字诗》是他政治态度和思想变化的言志之作 ,历来却被误导为文字游戏而忽视。从研究孔融生平经历的文献价值和诗体发展的文学价值方面解读《离合诗》 ,以期引起对孔融及其诗作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一个文学团体或流派,不论是其自发形成的,还是自觉建立的,也不论它有无明确的组织、纲领、口号,其成员的政治态度、文学主张与创作风格应该是基本相同、相近、相似或相通的,如果某人在以上这些方面与此团体的其他多数成员有较大的差异,又没有参与这一团体的文学活动,我们就不能认为他属于这一文学团体或流派.孔融正是这样一种情况.他的政治态度与建安六子有较大差异,在文学创作方面与建安六子有所区别,并且他没有参加建安文人集团的活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孔融不应列入建安七子之列.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学史上,两个以上的诗人常常被并在一起称呼,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七种。按时代并称。汉末诗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都是  相似文献   

7.
评孔融诗     
孔融<杂诗>二首较有成就,为东汉诗坛增添光彩.<离合诗>和<六言诗>仅以"首创"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临终诗>则逼真地反映出他临难之时的思想情感.总体上看,孔融诗思想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学形象具有极富召唤力的审美特征和极为独立的审美价值。对文本而言,它一方面关系着深层结构的传达,另一方面又制约着表层结构的处理,由此文学形象层面,就成了艺术表现的中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文学形象的特征进行细微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上的“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一个著名文学群体。对于这七位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俞绍初《建安七子年谱》曾进行了较系统之考察,有利于对其人其作的全面研究。但其中如关于孔融的生卒年、王粲曾“随军江陵”、徐干等人“预赤壁之役”、“军谯”的具体参与者、孔融与祢衡的交游、徐干著《中论》的时间等之认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点,现将其进行了重新考察,有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利群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6):62-66,72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西文学由沉寂走向崛起,其成功经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优先发展策略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广西文学历史和传统而言具有创新和超越意义,在文学经验和成果基础上形成和构建文学新传统,确定广西文学改革开放三十年创新发展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对于广西文学在崛起后的持续性发展与突破性发展的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有顺的批评具有鲜明的批判立场与品格,主张存在是文学的基本维度,提出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提倡灵魂叙事。谢有顺的文学幻梦,体现出他远大的胸襟与磅礴的气象,以及当代批评家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学使命感;但同时也显得过于理想化与绝对化,尤其是对我国悠久的文学传统与精神的背离与误读,反映出很多当代文学批评家的通病。  相似文献   

12.
张说是唐诗由初入盛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诗人之一。一方面,他是初盛唐之际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以文坛领袖的远见卓识预示出盛唐诗歌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以诗歌创作实践沾溉、影响唐人,对盛唐诗歌有导夫先路的作用。同时,他延纳文学新人,对唐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余三定是一位具有忧患意识和参与精神的“湘”味极浓的文学评论家。他一方面放眼新时期的中国文坛,另一方面把目光投注于湖南乃至岳阳的地域文学现象,形成新时期20年来中国文学批评领域的一道特殊风景。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兴文学样式的微小说具有媒介和文学两大传统。关于微小说的概念界定一般存有两种意见,对于其文体独立性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另外,微小说作者与读者的交互、草根性与大众语文情节、情感慰藉与“浅阅读”效能以及传统文学意趣这四方面的文学特性使得微小说备受关注。微小说的发展前景体现着多元的变创。  相似文献   

15.
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行政建制形成了具有胶东自身地域特色的文学风貌。这既形塑了胶东文学,也使它背负着传统的重负。今日胶东文学的萧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胶东文学创作自身显示出的种种缺陷不容忽视。一则,胶东文化历史沉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难辞其咎。再则,传统情结很重的胶东文学还不习惯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觉地进行自我宣传、展示,不注重自我包装,不注重广告效应。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胶东文学机遇与挑战并存。今日的胶东作家应当自觉转变创作心态和艺术表现的视角,在文化高度商品化的今天,积极谋求文艺创作与现代文化产业的对接,关注文艺产品产销的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和时尚的脉搏,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在仕途失意之后,继承古代士大夫发愤著书的传统,用创作来宣泄自己的苦闷、寂寥的情绪,从中寻求慰藉;另一方面他坚持"文以明道"的思想,积极关注现实,用文章来阐明圣人之道,反对忽视内容、只重外在形式的创作。因此,其文学创作才会在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中唐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文学批评活动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他放眼世界,输入学理,即从海外输入新理论、新观念和新学说,借鉴西方现代的思想和方法开展文学批评,使其批评活动具有鲜明的世界化思想;另一方面,他又立足本土,继承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有价值的观念和方法作指导来开展文学批评,所以其批评活动蕴涵着浓厚的本土性情怀。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诗集中有一类写给子侄们的诗歌,这些诗歌集中体现了苏轼的教子思想:一方面重视家学传统,敦促子侄学艺的进步;而另一方面又流露出读书无用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9.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借助政治上的领袖地位,广泛收罗文士,形成"彬彬之盛"的局面;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创作的一代新风。曹操所撰教令不受任何陈规的约束,内容刚直豪爽,事理通达质朴,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20.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