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广烨 《大观周刊》2011,(26):62-62
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合理把握教材的同时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拓宽教学思路,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以美术欣赏教学为载体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2.
段伟 《大观周刊》2011,(24):52-52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合理把握教材的同时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把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放在同等地位,使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欣赏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李昕晟 《大观周刊》2013,(2):208-208
经过很长时间对美术教学的研究.我感慨万千.对当下美术课堂教学深深的思考,让我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示范的必要性、设问探究、欣赏评价等普遍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下面,我结合平日对课改教学的探究.对当下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浅析,希望能给同行们以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卢春宣 《大观周刊》2012,(40):193-193
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曾指出:美术等欣赏领域的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而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激发,离不开学生美术直觉敏感度的培养,这一切都要借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美术知识、欣赏方法和正确途径这个前提,从而最终使学生获得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欣赏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清华 《大观周刊》2012,(48):381-381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丽 《大观周刊》2011,(40):99-99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段丽娟 《大观周刊》2011,(44):143-143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珏 《大观周刊》2012,(41):347-347
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温都苏 《大观周刊》2013,(5):259-259
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课改的重心在于美术的教学语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小学生这个特定年龄的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穆翠艳 《大观周刊》2012,(37):297-297
依据新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笔者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云峰 《大观周刊》2011,(52):222-222
在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这对开展正常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带来了困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现对如何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率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宏律 《大观周刊》2012,(39):234-234
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由于源自于生活,因此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职高美术教学设计,提升职高美术教学品位。在利用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组织职高美术教学时.我们只有遵循一定的策略,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活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美术、理解美术、感悟美术。  相似文献   

13.
姜凤梅 《大观周刊》2013,(3):226-227
自从高中开设美术欣赏必修课以后.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那么在当前的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刘婷婷 《大观周刊》2012,(49):339-339
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美术鉴赏是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审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要的作用。中学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本文我就如何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刁权芳 《大观周刊》2012,(8):292-292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索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加强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技法技巧和各种能力。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也就是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法技巧,更要加强对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即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矫慧 《大观周刊》2011,(38):189-189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彦军 《大观周刊》2011,(27):157-158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已经展开,其范围之大、进展之快、效果之显著,都是以前几次课程改革不能达到的。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不让课改成为一句空话。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封闭和狭隘,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再加上陈旧的课程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经验和发展需求。如何推进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美术老师要努力适应新课标要求,蜕旧更新,转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重塑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职能可以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陈小平 《大观周刊》2013,(12):293-293
让学生会体会美术的美,会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编的美术教材,改革了从前以画种体系知识和技法教学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材结构,而侧重于美术知识的应用及审美感受与艺术观念的表现和表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接受艺术的观念和具有现代设计的意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许多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鑫 《大观周刊》2012,(25):291-291,233
小学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突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会让学生在情境奇感受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小学美术教学情境创设的切入点;小学美术教学情境创设的载体与实施途径;根据小学学生身心特点和不同课程的要求.充分利用条件,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张鑫 《大观周刊》2012,(25):289-289,282
从课程而言,小学美术一直处予边缘学科,很多学校、老师、家长对美术学科重视不够,对美术教学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认识更缺乏。通过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美术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将从一、美术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手段。1、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美术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手段。2、美术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二、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智力发展。1、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2、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想像能力。3、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创造能力。4、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守美能丸等这几方面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