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除新闻事实要具有新闻的典型性、独家性、时效性等特性外,而更重要的是把新闻写活,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怎样把党刊新闻写活呢?笔者认为,总体来说,就是要多表现、少陈述。而表现事实是有许多方法的。写活党刊新闻要掌握技巧,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选新颖的角度作者要把新闻写活,在写作之前就必须选一个新颖、奇巧的角度。如笔者编辑的刊登在2013年《今日新疆》第12  相似文献   

2.
引语是指在新闻写作中精当的引用新闻人物的语言,或报告、演讲中的话语的一种写作技巧。是用客观报道手法写活、写好新闻的重要技巧之一。新闻的本源是大千世界新近发生的万事万物,是人类在同自然界和社会生存发展斗争所发生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事实报道。这样,客观性便...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闻日益受到各家媒体的重视,它能够及时、迅速地对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本文以地市报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现经济新闻、如何写作经济新闻及如何写深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日益受到各家媒体的重视,它能够及时、迅速地对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本文以地市报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现经济新闻、如何写作经济新闻及如何写深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现在有些经济新闻没人爱听呢?是听众不需要经济新闻吗?客观上似乎讲不通。因为经济新闻反映了人民直接从事的物质生产劳动,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还在于有些经济新闻在写作上平淡、呆板、枯燥无味。要把经济新闻写活,就必须有创新意识,把握住经济宣传特点,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提高写作技艺,才能走出经济新闻写作创新的成功之路,才能变枯燥无味为形象生动,变艰涩难懂为简明通俗,变角度单一为角度多变。  相似文献   

6.
研究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有许多问题都值得探讨。这里,只就经济新闻的选材、角度和写作技巧问题,谈谈增强经济新闻可读性的几种有效方法: 要善于抓住经济活动中人们普遍关注的新问题、新题材。 一般来讲。社会效果好的新闻,都具备这样几个因素:事实本身新,为读者所鲜见和关注;主题重大,提出的问题切中时弊;反映的事实有典型意义,对实际工作有着较强的指导性,写作技巧创新等等,衡量经济新闻可读性强不强,也不外乎这些标准。所以说,选择题材是增强经济新闻指导性与可读性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报道课题。那么,我们的报道怎样才能写活,让读者、听众喜闻乐见呢? 笔者认为,经济新闻要写活,关键要着眼于人,要从人的角度人手,写出这件事和人们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一提经济新闻,一些人总把它与“枯燥”划等号。其实经济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经济报道的枯燥是因为报道没有着眼于经济生活的主体——人。1992年,美国《费城问询报》一组题为《美国,哪儿出毛病了?》的经济报道刊出后,读者纷纷要求重印,报社重印37.5万份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是当前新闻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最近认真阅读了20家报纸的80条经济新闻,按“真、短、新、活、深”的标准,浅作分析。从报道内容来看,大部分报道是几种做法,几条经验,几个数字,而唯独缺少生动的新闻事实。从报道角度来看,这类报道一般是工作角度,如从领导角度提问题,从业务方面写总结等。从表现手法来看,这类经济报道绝大部分是观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的呼声在新闻界一浪高过一浪,新闻界很多同仁都做过探讨。写好经济新闻确实有一定难度,如何才能将经济新闻写好写活,让读者爱看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生活化处理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新闻报道角度呢?《简明新闻学》中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即从哪里入手来表述新闻事实,也可以说,新闻角度就是新闻采写的突破口或切入点。知名记者艾丰把选取新闻角度比喻为“探矿”。指出“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报道,找准新闻报道角度呢?  相似文献   

11.
创新性。经济报道的创新,有对新闻事实认识过程中的思想、思维方法得当与否的问题,有形式和写作技巧的问题,但关键的是报道角度或者切入点的问题。角度找得准,切入点新,就生动,受众就愿意看。例如:2004年中央的积极性。有很多报道是从多个角度切入的,有的报道从外出打工的小伙子纷纷回家务农说起,从种粮大户手中要回自己的责任田自己耕作,而种粮大户在减少了种植面积后,又从调整种植结构或种养结合等多方面积极寻求新的增产、增收点说开。这此多角度又有生动细节的报道,使人感到中央的政策确实充分调动起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仅有新意而且…  相似文献   

12.
创新性。经济报道的创新,有对新闻事实认识过程中的思想、思维方法得当与否的问题,有形式和写作技巧的问题,但关键的是报道角度或者切入点的问题。角度找得准,切入点新,就生动,受众就愿意看。例如:2004年中央的积极性。有很多报道是从多个角度切入的,有的报道从外出打工的小伙子纷纷回家务农说起,从种粮大户手中要回自己的责任田自己耕作,而种粮大户在减少了种植面积后,又从调整种植结构或种养结合等多方面积极寻求新的增产、增收点说开。这此多角度又有生动细节的报道,使人感到中央的政策确实充分调动起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仅有新意而且…  相似文献   

13.
消息怎样才能引人?本文通过报道实例及评述,在写作技巧上创新地提出了让导语"简"下来、"重"起来;讲究时效,把新闻写新;注重细节描写,让新闻活起来的办法,值得一试. 在消息写作中,一些采编人员和通讯员不重视对导语、时效和细节的字斟句酌,笔者最近阅读一些消息,发现有三大问题特别突出:导语偏长、不引入;时间观念差、打马虎眼;内文干巴巴、不鲜活.这些消息发表后直接影响报纸的质量和读者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报道难写活。”“写出的经济报道枯燥乏味,自己写着没劲,别人看了头疼。”这几乎成了新闻同行的共同苦衷。故此,报社领导要求“把经济报道写活”。广大读者呼吁“活生生的经济报道”。看来,越是难写活的恰恰最需要写活。而写活的关键还不仅在于“怎么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爱看经济报道的人多了起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得怎么样了?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东南亚为何会发生金融动荡?对我国及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如何?……这些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事实的报道──经济报道──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是要让大多数外行人对他们不太熟悉的经济报道感兴趣,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要搞好经济报道,关键是要把经济报道写“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就是一位把经济报道写“活”了的记者。詹国枢极力倡导新闻的“第二种翻译”,他曾说过:“我写经济报道,力求做到八个字: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我认…  相似文献   

16.
范蕾蕾 《视听》2016,(11):129-130
为满足受众对社会经济新闻的需求,学界应多研究关于实务方面的理论,以指导新闻写作和采访等实践问题。本文以社会经济新闻的写作技巧作为研究主体,认为写好一篇社会经济新闻报道,要找到恰当的题材,准确把握报道中所涉及的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契合点,同时选好切入角度,对经济问题做出巧妙的通俗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闻枯燥、生硬、记者不好写,读者不爱看。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成为近年来新闻改革创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写好经济新闻,让百姓爱看、大众接受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民生化”就是一条创新的可行之路。 把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新闻写作的角度,就是指新闻写作时选取或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同样一条新闻,挖掘的深浅和表现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不同,新闻价值也不同。选择角度既要求符合写作要求,又要注意写出新意,这是新闻"新"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样一条新闻,这个人写可能就枯燥无味,另一个人换个角度写就会引人入胜。那么,新闻写作的角度应该怎样去选择?抓特点,找角度特点,是一篇新闻稿件的魂,围绕特点选角度,就要注意报道对象的特征,写  相似文献   

19.
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是从事物的某一侧面揭示主题的突破口,也是记者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新闻价值,收到不同的宣传效果。如果选择的角度平常,写出来的新闻就平淡无奇;如果角度新颖独特,写出来的新闻就富有新意和感染力。新闻姓“新”,而报道所选的角度也必须做到立意新,表现手法新,那么,这种新鲜脱俗的角度如何寻找、选择呢?笔者认为,它存在于新闻工作者深入细致的采访之中、认真开放的创意思维之中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之中。因此,探索和选择新鲜脱俗的新闻角度就应当贯穿于新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记者,掌握写作技巧是写好新闻的关键条件。只有运用好新闻写作的技巧,写出的新闻稿件才会更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本文主要阐述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写作技巧,希望给记者的新闻写作带来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