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强 《中等数学》2010,(2):12-12
题目 已知A1、B1、C1分别是△ABC的边BC、CA、AB上的点,△AB1C1、△BC1A1、△CA1B1的外接圆与△ABC的外接圆分别交于点A2、B2、C2(A2≠A,B2≠B,C2≠C),A3、B3、C3分别是A1、B1、C1关于边BC、CA、AB的中点的对称点.证明:  相似文献   

2.
<正>一、试题再现(2014年课标版全国试题)如图1,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AB⊥B1C.(1)证明:AC=AB1;(2)若AC⊥AB1,∠CBB1=60°,AB=BC,求二面角A-A1B1-C1的余弦值.二、思路探究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中有关线段长度的证明以及空间角的求解,从能力上,较好地  相似文献   

3.
引理[1]如图?ABC中,∠BAB1=∠B1AB2==∠B n?2AB n?1=∠Bn?1AC,则有BB1:B1B2::B n?2B n?1:B n?1C=(AB?AB1):(AB1?AB2)::(AB n?2?ABn?1):(ABn?1?AC).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并证明如下结论:定理设BB1:B1B2::B n?2B n?1:B n?1C=b1:b2::b n,那么(1)当n(n>2)是奇数时,有(1)/221121sin1(  相似文献   

4.
《首届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命题比赛精选》中有如下命题“AB是⊙O的非直径的弦,过AB的中点P作弦A1B1,A2B2,过A1,B1分别作⊙O的切线得交点C1,过A2,B2分别作⊙O的切线得交点C2,求证C1C2∥AB.”  相似文献   

5.
请看下面的问题: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个问题可以写成如下的命题:已知ABC与A1B1C1,若AB=A1B1,BC=B1C1,AD⊥BC,A1D1⊥B1C1,AD=A1D1.求证:ABC≌A1B1C1.证明如图1,在RtABD与RtA1B1D1中,AB=A1B1.AD=A1D1.∴RTABD≌RtA1B1D1.∴∠B=∠B1.∵AB=A1B1,BC=B1C1,∴ABC≌A1B1C1.上面的证明看似无懈可击,但事实上是错误的.若问题中的两个三角形一个是锐角三角形另一个是钝角三角形,它们同样可以满足题设条件,而此命题却不再成立,如图2:在ABC与A1B1C1中,AB=A1B1,BC=B1C1,AD⊥BC,A1…  相似文献   

6.
一、解关于等腰三角形一类开放型作图题已知定线段AB,求作△AB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点C的位置有以下三种情形:(1)若CA=CB,则点C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如图1,中垂线与AB的交点除外);(2)若BC=AB,则点C在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上(如图2,⊙B与直线AB的交点除外);  相似文献   

7.
题目已知:如图1: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1,BC1,CA1为侧面对角线,AB1⊥BC1,求证:AB1⊥A1C.一、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  相似文献   

8.
1命题命题1若A B是椭圆22C1:ax2+by2=1的一条弦,且弦AB的中点为M(xM,y M),则椭圆22222C:(2x M x)(2y My)a b?+?=1经过A、B两点.证明设点A(x A,y A)、B(x B,y B),则由M是弦AB的中点,可知,x B=2x M?xA,y B=2y M?yA,由点B在椭圆C1上,知(2x M?x A)2/a2+(2y M?y A)2/b2=1,所以点A在椭圆C2上.同理可知点B也在椭圆C2上,故椭圆C2经过A,B两点.类似地有:命题2若AB是双曲线22C1:ax2?by2=1的一条弦,且弦AB的中点为M(xM,y M),则双曲线22222C:(2x M x)(2y My)1a b???=经过A,B两点.命题3若AB是抛物线y2=2px的一条弦,且弦AB的中点为…  相似文献   

9.
应用面积射影公式求二面角的大小 ,对于 (一 )平面角虽可作出 ,但比较困难 ,计算繁琐 ;(二 )平面角无法作出 ,或很难下手 .如 :1.直三棱柱ABC-A1 B1 C1 中 ,∠BAC=90° ,AB =BB1 =1,直线B1 C与平面ABC成30°角 ,求二面角B -B1 C -A的余弦值 .解 :易知∠BCB1 =30° ,作AD⊥BC于D ,则AD ⊥面BCB1 ,△AB1 C在面BCB1 上射影是△DCB1 .设二面角为θ ,cosθ =S△DCB1S△AB1C,其中AC =2 ,AB1 =2 ,S△AB1C =1,B1 C =2 ,CD =2 33,S△DCB1=12 B1 C·CD·sin30°=33,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33.1题图 2题图2 .正方体中 ,求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解答集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本题满分50分)如图1,以B0和B0为焦点的椭圆与△AB0B1的边ABi交于Ci(i=0,1).在AB0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0,以B0为圆心,B0P0为半径作圆弧P0Q0交C1B0的延长线于Q0;以B1为圆心,B1P1为半径作圆弧P1Q1交B1C0的延长线于Q1;以C0为圆心,C0Q1为半径作圆弧Q1P0交AB0的延长线于P0'.试证:  相似文献   

11.
错了,老师     
暑假数学兴趣小组正常开课了 .一天 ,老师出了一道文字证明题“求证 :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经过分析讨论 ,老师证明如下 :已知 :如图 1 ,△ABC与△A1 B1 C1 中 ,AB =A1 B1 ,BC =B1 C1 ,AD⊥BC于点D ,A1 D1 ⊥B1 C1 于点D1 ,且AD =A1 D1 .图 1求证 :△ABC≌△A1 B1 C1 .证明   在Rt△ABD与Rt△A1 B1 D1 中 ,AB =A1 B1 ,AD =A1 D1 ,∴Rt△ABD ≌Rt△A1 B1 D1 ,∴∠B =∠B1 ,又∵AB =A1 B1 ,BC =B1 C1 ,∴△ABC≌△A1 B1 C1 .老师证明时画的是锐角三角形 ,而我在分析时画的是钝…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40分,每小题5分) 1把代数式(1-a)(-1/(1-a))~(1/2)根号外的因式移入根号内,化简后的结果是 (C) (A)(1-a)~(1/2) (B)(a-1)~(1/2) (C)-(a-1)~(1/2) (D)-(1-a)~(1/2) 2.如图1,在三个等圆上各有一条劣弧AB,CD,EF.如果AB CD=EF,那么AB CD与EF的大小关系是(B) (A)AB CD=EF (B)AB CD>EF (C)AB CD相似文献   

13.
定义1[1]与△ABC外接圆在顶点C处的切线l平行直线A′B′称为AB的逆平行线.如图1,若A′B′逆平行于AB且交CA、CB分别为点A′、B′,则△A′B′C逆向相似于△ABC.莫要看它有点古怪,有时将起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垂边三角形”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A1B1⊥AB,过B作B1C1⊥BC,过C作C1A1⊥CA,交出△A1B1C1叫做△ABC的垂边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如图1,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点D,E分别为AA1,B1C的中点,DE⊥平面BCC1.  相似文献   

16.
线段、角     
基础篇课时一 直线、射线、线段诊断练习一、填空题1.看图1填空:点C不在直线上;点在直线AC上;直线相交于点B.图1图22.如图2,直线AB、CD相交于点E,F是AB上另一点,图中直线有条;线段有条;以这些点为端点的射线有条.3.如图3,C、D是线段AE上两点,B为AC中点,则AC=(  )BC=(  )-(  )=(  )-(  )-(  ).图34.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AC=3BC,反向延长AB到D,使AD=32AB,则CD是AB的倍,BC是DB的.二、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A、B相交于点C.(B)直线ab与cd交于点E.(C)直线a,b有公共点…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月15日上午8:00至12:30 一、设点I,H分别为锐角△ABC的内心和垂心,点B1,C1分别为边AC,AB的中点.已知射线B1I交边AB于点B2(B2≠B),射线C1I交AC的延长线于点C2,B2C2与BC相交于K,A1为△BHC的外心.试证:A,I,A1三点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KB2和△CKC2的面积相等.  相似文献   

18.
定理 设A’、B’、C’分别在△ABC的三边BC、CA、AB上,若AC’:C’B=p,BA’:A’C=q,C’B:B’A=r,△ABC与△A’B’C’的面积为S与S_0.则S_0/S=pqr 1/(p 1)(q 1)(r 1)证 设△AB’C’、△BA’C’、△CB’A’的面积分别为S_1、S_2、S_3、则  相似文献   

19.
一、确定化学式例1 化学反应:2AB2+B2=2M则M的化学式为( )(2001年山西省中考题)A.A2B;B.A2;C.AB;D.AB3.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英文单词MATHS中的字母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个.(A)4(B)3(C)2(D)12.在⊙O中,AB=2CD.则AB与CD的关系是().(A)AB=2CD(B)AB>2CD(C)AB<2CD(D)无法确定3.△ABC内接于⊙O,若∠C=30°,AB=1,则⊙O的半径为().(A)3(B)1(C)23(D)234.已知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